近日,有網友在知乎提問「如何看待北京大學醫學部學生就進入本部的方式被區別對待,這是否是一種歧視」,引起了大家的廣泛討論,短短時間內便收穫眾多回答。
根據提問者提供的細節,北大醫學部學生進入本部校區需要提前 1-2 天進行預約報備,而且名額有限,反觀圓明園校區、萬柳學區、深圳研究生院,乃至外校的交流生都可以通過閘機刷臉進入學校。
對此,醫學部老師的回應竟然是「怕醫學生帶病入校」,實在是讓人有點匪夷所思。
要知道,2020,已經是北醫併入北大的第 20 個春秋了呀!
北大和北醫究竟是什麼關係?
按理說,上述北醫學生進校需預約報備的情況其實並不應該出現,畢竟北醫本質上已經是北京大學的一個學部。
根據北京大學官方信息,其下的學部與院系分為理學部、信息與工程科學部、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經濟與管理學部、醫學部、跨學科類以及深圳研究生院。
但是北醫的情況相較於其他學部與院系確實相對複雜一些,畢竟曾經的北醫,還是北京醫科大學。
1952 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北京大學醫學院脫離北京大學,獨立建院並更名為北京醫學院,直屬中央衛生部領導,院長為胡傳揆教授,校址遷至今日的北京市海澱區學院路 38 號;1954 年,北京醫學院作為唯一一所醫科學校被指定為六所全國性重點大學之一;1984 年,北京醫學院作為唯一一所醫科學校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建設的十所大學之一;1985 年,學校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1996 年,北京醫科大學正式通過了國家首批「211 工程」建設項目的論證,再次成為中國政府重點支持的醫科大學。直到 2000 年,北京醫科大學與北京大學正式合併,組建新的北京大學,並於當年的 5 月 4 日,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部
北醫在與北大合併後仍然維持了很高的辦學水平,下面的基本情況數據表便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問題。
但在合併過程中,由於北醫保留了醫學部行政體系的獨立,在行政後勤體系上,北大和北醫在很多方面並不相同,而這或許也是此次北醫學生與本部不互通事件的主要原因。
此外,除了 2000 年合併首年外,其他年份醫學部和本部採用兩套招生代碼,很容易讓人感覺北大和北醫是兩個獨立的院校,故而常常有人疑惑,北醫和北大是個什麼關係?
按理說,北醫應該是北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或許每個北醫人對這個問題,都有自己的答案吧。
同校不同權,進個學校有多難?
捋清了北醫和北大的關係,我們終於可以好好討論下北醫學生學生進入本部的問題,先讓咱們來看看,北大本部的同學在這段時間進出學校需要走什麼流程。
簡單來說就是備案 - 核驗制度,學生的面部信息錄入學校的系統,進出校只需要刷臉,但是每次需要在網上備案。
對於北醫的同學而言,這樣一個流程就顯得有些兒複雜,需要提前 1-2 天報備,而且還是通過填表的方式進行報備。
不僅如此,北醫的同學進入學校,需要在門口閘機處刷身份證,並不能通過人臉識別進校,箇中環節稍有問題,就會被卡在門口處。
如此這般,不禁讓人直呼,「我,北醫人,想進自己的學校怎麼這麼難?」
疫情之下,高校凸顯出的管理問題
當然這些難處都是建立在疫情期間,北大進出管理收緊之後,在疫情之前,大家進出學校,只需出示校園卡就可以暢通無阻。
歸根到底,還是疫情使得平時被忽視的高校管理問題被凸顯出來。
眾所周知,高校因具有學生學習、生活聚集的突出特點,在疫情發生時,無疑是病毒傳播的溫床,是對學生管理工作的重大考驗。
早在今年高校學生返校時,網上就爆出了不少高校的騷操作。
比如清掃外國留學生宿舍。
學校要求專碩同學們限時搬出校園。
除此之外,許多高校實行的封閉式管理也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
對此,教育部發出提醒,要求切實改進校門管理方式,切忌「一刀切」「簡單化」的封閉管理。
事實上,對於高校的管理,學校管理者要勇於承擔責任,學校在執行屬地政府制定的措施時,不應再強加更高的「圍牆」。
截止本文撰稿時,北大醫學部學工已經在未名 BBS 發帖,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回應。
對此,我們希望北醫學生的訴求可以得到解決,別讓進出校,寒了學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