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時光荏苒,恍然之間,E20環境平臺已走過20載風華。20年只不過歷史長河中的一瞬間,卻承載著E20從萌芽開始一路成長的故事,也是一部見證行業成長的厚重歷史。
回首來時路,展望新徵程。適逢E20環境平臺20歲生日之際,在公司2019~2020年會上,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作了「感恩20年,展望2020年」的主題發言。
傅濤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的新年賀詞中提到「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回首環境人共同走過的韶華,很多環境人投身環保之時也曾而立之年,如今多已年過半百。明白自己的初心在哪裡,才能不負韶華。
作為環境領域縱深服務生態平臺,E20環境平臺建立之初就懷著一顆產業之心,致力於通過產業的力量改變環境治理。
E20環境平臺起始於2000年中國水網的創建。中國水網創建的初心就是用平臺的力量促進水務行業的市場化、產業化發展。用平臺的力量助力環境企業快速成長,為生態文明打造產業根基,用產業的力量改變世界。E20環境平臺的使命緊緊圍繞環境產業展開。
2004年,中國水網研究院成立,推出《中國城市水業市場分析》年度報告,成為行業年度風向標,不僅引領中國水環境產業市場化改革的浪潮,之後構建的水環境產業相關的專家庫、信息庫、案例庫、標準庫等都從中受益匪淺。
後來,圍繞水務行業市場化發展的政策研究,E20創建了論壇品牌。2002年,原建設部委託中國水網承辦首屆「全國城市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經驗與技術研討交流會」,這成為未來行業道場「水業戰略論壇」的起點。從第二屆開始,中國水網一直是水業戰略論壇的主辦單位,期間與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進行了戰略合作,得到其大力支持。如今,水業戰略論壇已經舉辦了十七屆,後來逐步增加了固廢戰略論壇、水業/垃圾焚燒熱點論壇、環衛論壇、環境施治論壇等,形成了E20系列論壇品牌。
2005年,創建中國固廢網,發起大型公益活動「中國水業萬裡行」,已舉辦15屆。2006年,首次發布《環境白皮書》,與《技術綠皮書》、《政策藍皮書》、《文化黃皮書》組成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系列報告。2007年,發起成立「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
2010年,首次發布《中國城市生活垃圾行業投資分析報告》、《中國汙水處理系列市場報告》、《中國垃圾焚燒發電市場分析報告》,並成為年度系列品牌報告。
2011年,成立清環網,打造環境產業信息與技術推廣平臺。2012年,發起成立「供水服務促進聯盟」,對優秀供水企業進行服務評級。
2013年,「E20水網固廢網」微信號正式上線,並發展成為中國環境產業極具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擁有粉絲近16萬。
2014年,創建中國大氣網。2016年,成立E20環境商學院,幫助企業清晰戰略方向,搭建與資本的生態合作系統。商學院開設的環境產業CEO特訓班已舉辦12期,學員超過600人。
2018年,《兩山經濟》正式出版,首創性地提出並構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經濟學理論框架。
......
秉持著對環境產業的初心,E20用產業、政策、市場、商道等力量助推環境產業升級發展。
E20環境平臺始終為環境產業代言,致力於為環境產業創造寬鬆的發展環境,一直是環境企業的朋友。不變的初心伴隨著E20「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地走過了20年。
E20環境平臺成立的初衷不是一個公司,而是想做服務、做事業、做公益,為行業提供軟服務。我們為環境產業發展奔走呼號,為環境企業成長指明方向,陪伴一批環境企業家共同成長。2003年,為了平臺事業的可持續性,我們才成立了公司。為更好地服務於環境產業,E20環境平臺的業務也一直在不斷升級和豐富。
20年走來,E20的發展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和鼓勵。我頗感榮幸和欣慰:E20不是個大公司,員工不到200人,營業收入不過億,但卻是百億級大公司的戰略夥伴,一直在推動和融合環境產業的成長,見證和參與行業的變革。
20年一路走來,我有幾點心得和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上善若水:做趨勢的朋友
「上善若水,行勝於言。」這是E20的核心價值觀。E20也多次舉辦「上善若水」主題文化沙龍,並發布文化沙龍系列黃皮書,呼籲環境企業用「上善若水」的心態做事。(詳情請點擊:E20文化沙龍:環境企業要用「上善若水」的心態做事;《E20環境平臺文化黃皮書》:對上善若水的誤解有多深;《E20環境平臺文化黃皮書》:對上善若水的誤解有多深(下);E20上善若水文化沙龍:「一分為三」看世界;E20上善若水文化沙龍:行事之道,在乎「利」與「用」)真正的「上善」是會借勢,要善用趨勢。E20一直在研究政策,預判大勢,順應大勢。
做環保必須要有一顆熱愛的心,必須是愛黨愛國,更要熱愛這個行業。因為環保行業的甲方是政府,或者是應對環境保護的工業企業,行業發展離不開黨的領導,更需要理解黨對人民生態環境需求負責的初心,只有理解這一點,在政策對環境產業影響較大的背景下,才能讀懂政策,順應趨勢,把握未來。
E20是最早做研究政策的機構之一,我們對政策的研究在十九大之後上了一個新臺階。為讀懂、弄通、幫助環境企業做實十九大會議精神,E20成立了十九大學習小組,以沙龍、內部座談等形式和環境企業家、行業專家學者共同交流探討,圍繞未來環境產業綠色發展的政治思維、商業邏輯和目標路徑等主題,開展了深入交流學習並將相關學習思考的心得體會系統整理,形成「堅持政治正確,踐行綠色發展」系列學習手冊。
從新時代的政治角度出發來解讀政策,需要先讀懂政治,才能理解政策。理解政策才能理解趨勢,理解趨勢才能把握產業方向。E20從政策研究中心上升到政治研究中心,花了大量精力來研究趨勢。這奠定了如今E20在行業內對趨勢判斷的準確性。
如果你和趨勢相合,可以張開雙臂,扶搖直上九萬裡。如果和趨勢不合,最好不要張開雙臂,因為你是和風力垂直的,逆勢而為,風必摧之。
二、感恩常在:利他才能利己
利他才能利己。做平臺不能與合作夥伴比較投入產出,要耐得住寂寞。E20早期參與了行業內許多重大改革事件,推動了行業的快速發展,見證和陪伴了許多環境企業的發展壯大,但我們不沉迷於追逐行業紅利,始終堅持行業初心,堅守平臺的「三力」,在利他的基礎上利己,也得到了行業的尊重、企業的認可。
我們要感恩時代,感恩祖國。我們正處在一個非常偉大的時代,從以前的一窮二白,感受到了改革開放40年的滄桑巨變,見證了許多歷史性突破。只要認真耕作於行業,都會有很大的成長,會是時代的受益者。
我們要感恩行業。很多行業找不到未來,找不到路徑,甚至需求不能釋放,而環保行業是為數不多的需求不斷增長的行業,因為各種原因有大量的需求沒有被滿足。20年間,環保從原來的不受重視到越來越被重視,市場需求不斷釋放,市場環境趨於成熟,我們也從中受益良多。
我們要感恩圈層企業。E20早期的成長離不開碧水源、首創股份等早期圈層企業和企業家們的支持,他們在E20的成長過程中給予莫大助力。作為最早支持E20發展的圈層企業,堅信E20的存在一定會讓行業綻放不同的色彩,他們懷揣著對環境產業共同的夢想和情懷,與我們相伴,相互扶持,共同成長。所幸,E20也不負所托,與大家一起見證和推動了環境產業的發展,我們也倍感自豪。
我們要感恩夥伴。E20從成立之初的三五人到現在將近200人的團隊,一路走來,實屬不易。感恩與E20一路同行的小夥伴,無論是途中離開的,還是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的員工,感謝大家,事業是大家一起做起來的。
三、止於至善,順天道行事
《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道德經》中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善行天下者勝,心合於道才是大德,行合於道才是真善,大德真善才是善勝。用最高的智慧來適應客觀規律就是「善」,順應客觀規律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順天道行事,做事會特別輕鬆。產業的發展應該是合於道的,否則,可能就會在順境時埋下一些隱患,導致走一些彎路。
四、創新是E20的生命
E20是一個堅持創新的機構,不願意做重複的事情。每件事都需要重新評估價值,重新讀懂價值。E20的生命就在於創新,沒有對標企業,沒有對標模式,需要讀懂用戶,讀懂外部環境。同時,E20也願意分享,與行業分享,與企業分享,我們不怕抄襲、不怕超越。創新就是要跑得更快,創新才是最好的保護。
五、行勝於言:大使命與小行動
E20的使命很大,但如果不和小事結合起來,不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使命也就沒有意義,大使命需要小行動。E20的員工一直奉行「躬身入局」,在每一件小事上深耕細作,匯聚點滴之行,成就產業領航者的地位。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E20深入邯鄲、黃山、石家莊、太原等地,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多方位合作,為政府建言獻策,提供包含研究諮詢、資源對接、金融創新、智慧環境平臺搭建、城市環境治理營銷等等在內的系統解決方案,助力地方政府探索與推進「兩山論」落地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政府高度肯定與好評。
2019年,環境產業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寒冬期,環境產業也在重構。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在發生變化,資本市場進行了多元化改革,市場不同類型主體在分化。2019年是個「轉型之年」,對有些企業來說是寒冬,對有些企業卻是一個新的開始。2019年的E20成熟、自信、簡單,業務也在不斷升級。
2020年全面進入小康,進入三大攻堅戰的關鍵期。2020年是E20的第20年,也是E20走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關鍵期。
展望2020年, E20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全體嘉賓、員工合影
此外,年會現場還邀請到北控水務集團高級副總裁兼水環境研究院院長楊光、中建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倪明亮、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低碳水環境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北京清潔能源集團執行董事/北控清潔熱力公司董事黃衛華、北京易玖生態環境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施涵、清華海峽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湯雲柯等環境產業界嘉賓代表進行了發言分享。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E20二十周年「不忘初心,感恩同行」年會精彩回顧
編輯: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