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學區上文都完全小學,有一位90後特崗教師,他放棄大城市較好的工作環境,為了愛情來到山區,默默奉獻。如今,三年特崗教師期限結束,雲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的他又為了學生再一次選擇留下。「2017,因愛情,我和孩子們相遇西柏坡;2020,因師生情,我堅守這片美麗的土地。」趙鵬菲說,除了愛情,師生情將是他下一個階段的感情追求。
9月2日,記者在平山縣西柏坡學區上文都完全小學見到了趙鵬菲,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陽光帥氣,大大的眼睛透露著年輕人的朝氣蓬勃。經過交談記者了解到,他今年30歲,本科畢業於邯鄲學院,大四時與女朋友閆倩楠相識相戀。「當時在學校閆倩楠就坐在我前排,她是個愛學習的人,我就覺得這個姑娘挺好的,熟悉以後我們就開始交往了。」趙鵬菲回憶起與老婆相識的場景仍記得很清晰。
後來在女朋友閆倩楠的帶動下,趙鵬菲開始備戰考研。或許是不願忍受考研期間的枯燥乏味,趙鵬菲想過放棄,但是女朋友的支持與鼓勵讓他堅持了下來。「當時我對自己沒有信心,考研前幾個月想過放棄,但閆倩楠不這麼想,她說我一定能行,總是在學習上幫助我解決困難,生活上默默地關心我。」趙鵬菲說,最終他和女朋友同時考上雲南大學碩士研究生。
就在倆人研究生學習剛結束的時候,趙鵬菲的女朋友做出了一個讓他不得不支持的決定——去尼泊爾支教。也正是因為這個決定讓兩個有共同目標的年輕人心貼得更近了。「記得當時我去車站送她,在站臺上我倆都哭了,我抱著她不想鬆手,她為我擦去眼淚對我說,兩年很快就過去了,當時看著她的背影真的是難捨難分。」回憶起當時與女朋友分別的場景,趙鵬菲依然流下了眼淚。
善良的女朋友去支教,作為男朋友趙鵬菲也承擔起了更多的責任。「我女朋友是平山縣西柏坡人,她的父母也都在這裡,為了讓她安心支教,我決定來到她的家鄉。一來可以照顧照顧她的父母,二來,我也想像她一樣為山區的孩子做點事情。」就這樣,與女朋友支教同年,趙鵬菲選擇了特崗教師。2018年,兩個留著青春熱血的年輕人終於走到了一起。
對一個剛從昆明畢業的研究生來說,什麼是真正的山區,趙鵬菲可能並不是很了解。當踏入上文都完全小學的那一刻,用趙鵬菲的話來說就是:「差點哭了。」上文都小學四面環山,是一所僅有6個教師、49名學生的小學。學校的學生都是來自附近的幾個小村子,由於孩子們家鄉口音較重,趙鵬菲跟他們交流起來也不是很順暢。
「跟想像中的不一樣,不論是從生活條件上,還是工作環境上都相差甚遠。很多人問我值得嗎?研究生學歷,不在大城市發展,卻選擇來山區教書,為了什麼?剛開始我的回答是:為了愛情,我覺得值得。後來當看到學校裡一張張天真無邪的笑臉和一個個渴望知識的眼神,我告訴自己不能退縮,既然選擇了特崗教師這份職業,就要對孩子們負責。」
見過外面世界的趙鵬菲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他很快進入角色,成了山裡娃娃的良師益友。
在趙鵬菲來到上文都小學之前,學校並沒有專業的體育老師,體育課上得比較簡單。自從趙老師來了之後,體育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學生們接觸的體育運動項目也越來越多。「特別喜歡上體育課,因為現在的體育課和以前比起來更有意思了,趙老師會帶著我們玩很多沒有玩過的運動遊戲,我覺得特別好。」六年級的田宇峰說。
趙鵬菲的體育課之所以能夠受到學生們的喜愛,是因為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學生們制定了詳細的體育課授課方案。「山裡的孩子不像城市孩子有那麼多優越的條件,我針對他們的特點制定了適合山裡孩子的體育課程,除了趣味性的運動項目,還增加了他們那個年齡段應該掌握的專業體育技能。」趙鵬菲說。
不僅如此,遠處的孟家莊元坊小學沒有體育教師,為了孩子,趙鵬菲主動申請走教。「一周去一次,把體育的歡樂帶給那裡的孩子。」
每次體育比賽趙鵬菲都積極組織參加,不僅組織本學校學生參加,也帶領西柏坡學區小學學生團隊一起參加平山縣中小學生運動會。在比賽中,他的學生取得了多項優異的成績,趙鵬菲也獲得了2019年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優秀教練員的稱號。
「剛來的時候,六年級有一個叫小宏(化名)男生給我印象特別深刻,因為他上課就是自己低著頭貓著身子在那不說話。其他孩子說他從三年級就一直這樣了,如果是在外面的話,看到老師就要繞道走,更不會跟老師說話,感覺孩子有點封閉。我也從心中想改變這個孩子。後來在課上做自我介紹的時候,其他孩子都是正常進行,到他的時候他不願意上來,當時把腦袋都貓到桌子底下了。然後我讓其他同學給小宏鼓勵,他才慢慢走上了講臺,低著頭勉強做完了自我介紹。實際上,他的學習成績還不錯,我告訴他,你好好學習,有不會的問我,把我當成你的哥哥,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中有什麼困難跟我說。然後經過一段時間課堂上或者私下的交流,我倆建立了一種信任感。」
「有一次小宏去我宿舍報告,說老師有同學欺負我。然後我說我來解決,但是咱們約法三章:第一,你上課抬起頭來,第二不要繞著老師走,第三看到老師要說老師好。我們倆等於是互相答應了對方,籤訂了『條約』。後來我批評了欺負他的那兩個同學,並且向他們說明:小宏是什麼狀態你們倆比我了解,你們希望他好起來不?咱們要慢慢去幫助他,如果再讓我看見你倆欺負他,那我就不跟你們玩了。」
小宏後來有了很大改觀,但畢竟時間太短,小學畢業之前,趙鵬菲又做了一些安排。「我把其他孩子叫到我宿舍囑咐他們:你們要去上初中了,這一年在咱們共同努力下,小宏是不是變好了?他說是。我說到初中他可能還會見生人不敢說話,有可能被別人欺負,我就把他交給你們了,你們要相親相愛,有保護他的意識。我跟他們的關係都非常好,他們每次回來的時候家都不回,背著書包先來我這兒看看。」
「孩子們天性愛玩,所以我會通過體育課帶動他們玩各種遊戲或者運動,慢慢的他們就感覺這老師挺好,給我們上體育課,還帶著我們玩。就這樣,自然而然我們關係就特別好,孩子們一下課就會圍著我。」
每當趙鵬菲走進校園,孩子們總是往他身上撲。「我和學生們的感情簡簡單單、真實可感。春天,我們一起踏青,一起種菜;夏天我們一起校門口撈小魚、摸蝦;秋天我們一起搬白菜、刨土豆;冬天我們堆雪人、滑冰。」趙鵬菲談到他的學生時臉上總是能露出欣慰的笑容,「有一次一個孩子告訴我他家附近有螃蟹,然後就跟著孩子們逮了一次螃蟹,當然,我們都是完成作業後去的。」
愛學生是對老師最基本的要求,不論對學生的學習還是生活,趙鵬菲都儘量給予他們最貼心的幫助。有的孩子家離學校較遠,每到下雨天碰到家長有事不能來接孩子的,趙鵬菲都會在學校陪著他們,請他們在宿舍吃零食,也會藉此機會和孩子們聊聊天,拉拉家常,了解學生的情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為了能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狀況,學生的作業總是及時批改,及時反饋。趙鵬菲利用休息時間進行多次家訪。「我們班有幾個留守兒童,經常不完成作業,而且上課狀態極其不理想。我家訪過很多次,和他們的爺爺奶奶談,也與他們談心、交流、立規矩。開始時,這些頑劣的孩子根本不把我當一回事,於是我就和他們談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漸漸地孩子們就喜歡和我溝通了,效果也明顯了。喜歡和我玩兒,自然也就喜歡上我的課。課堂上經常有笑聲傳來。」
談到家訪的收穫時,趙鵬菲這樣說:「感覺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和老師共同努力,然後通過跟家長建立聯繫,讓他們知道是哪個老師在教課,我也會給學生家長留下聯繫方式,孩子有什麼不懂的,或者是家裡有什麼困難都可以找我。山區的學生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關心較少,我會告訴家長孩子在家做作業你要監督,如果是孩子回到學校裡,我負責幫助孩子把學習成績提上去。班裡有一對龍鳳胎留守兒童,女孩子比較喜歡我,因為她在我的幫助下語文成績從40多分提高到了90多分。」
體育教學成績出色,在此基礎上,趙鵬菲還兼職了其他科目的教學——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品德。
由於教學經驗不足,趙鵬菲只能「偷師學藝」。只要一有時間,他就請教有經驗的老教師,或者乾脆現場聽課,虛心求教。並且針對自身的不足,提前幾天備課,搜集所有利於上課的資料。
作為語文教師,講課時他格外注意自己的語音、語調,儘量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們的語言美感。剛開始,他聽不懂平山方言,每天都在猜平山話,後來就學說平山話,每次說,都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記者觀察到,趙老師上文化課時有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就是講課聲音特別洪亮,只要有他的課,即便在走廊裡也能清晰地聽到他的聲音。「有一次還有學生說:老師,你聲音這麼大,能小點聲嗎?」
採訪中,記者也聽了趙老師講的語文、數學和英語課。在語文課堂上,趙老師先是嫻熟地帶領學生們大聲朗讀課文,然後認真地將課文中的陌生詞語工工整整地寫在黑板上,按照課本要求,對學生一一講解,整堂課下來,同學們都能認真地聽講,並在課堂上就能將生字生詞牢記於心。「喜歡趙老師給我們上課,因為他講課很生動,讓本來枯燥的課文一下就變得活潑起來了。」學生史春傑說。
這三年 獲得學生和家長一致好評
3年特崗教師服務期滿,回顧過去這3年,趙鵬菲對特崗教師有了更深的理解。「最現實的是能夠解決大學生工作問題,再一個是能夠在農村鍛鍊我們,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事業上,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帶給孩子們更好更新的知識。」
實際上,在得知趙鵬菲來上文都小學做特崗教師後,他遠在雲南的師友都曾聯繫他,勸他來昆明發展,但都被他婉拒了。
趙鵬菲的妻子目前正在石家莊市區的一所學校工作,有意思的是,趙鵬菲一直在試圖「鼓動」妻子能來這裡做特崗教師,只不過現在還沒有結果而已。
上文都完全小學校長陳貴強在評價趙鵬菲的時候特別強調了一個詞——「勤奮」。「他是一位認真負責的青年教師。在工作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能夠虛心向老教師學習,認真備課,積極參與教研,努力提高業務教學能力。在生活中,團結同志,樂於助人,在搞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集體活動,能夠保質保量完成學校及上級布置的各項工作。他紮根鄉村三年,獲得了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愛,在城市和大山之間牽連,他把它定格在大山裡。情,在家人與學生之間的取捨,他選擇了學生。趙鵬菲說,在特崗教師的道路上,自己任重而道遠,應該把無愧於事業,無愧於學生,無愧於自己作為將來的座右銘,激勵自己在教育這塊沃土上,潑灑智慧,讓教育因愛而更加美麗!
來源:河北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