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上梁貼對聯」的由來

2020-12-10 七叔說

在以前起房蓋屋的風俗特別多,就說上梁吧。都要在梁上貼副:青龍扶玉柱,白虎架金梁的對聯,為什麼要貼這副對聯呢?

傳說在明朝時候,有個叫何瑭的人,在朝裡當太子的老師。有一天,太子想到京城外邊遊玩,何瑭就叫上他的好友首席大學士高拱,三人扮成平民百姓,一起出去了。

來到一個村子,太子說太累啦,他們就坐在樹蔭下乘涼休息。這時候,一個老頭拄著拐棍過來說,我家今天上梁立柱,人手不夠,三位客管官,能否前去幫個小忙?

太子一聽,給何瑭使了個眼色,就是咱不去的意思。何瑭湊近太子耳旁說,太子應該了解風土人情,體察民間疾苦,咱們還是去給他幫個忙吧。太子點點頭,三個人跟著老頭一塊去了。

蓋房子的工匠們見有人過來幫忙,都挺高興的。因為太子看著年輕力壯,工頭就讓他扶著立柱,何瑭跟高拱幫助架梁。沒多久,基架算是弄好了,老頭連忙感謝三位。

老頭見三位客觀官像讀書人,就說,請寫副對聯留個紀念吧。高拱讓何瑭寫,何瑭也沒有推讓,提筆寫了青龍扶玉柱,白虎架金梁,橫批是吉星高照。

後來,太子,太傅和大學士幫助老百姓蓋房子的事情傳開啦。人們為了討個吉利,蓋房子時都在梁上貼副這樣的對聯。

本故事來自於民間口述,且當茶餘飯後樂呵。

七叔說幾句,靈感來源於生活,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不同的事情。只有真正用心去體會,去觀察才能融入進去。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多文化民族,聽故事,讀歷史,「傳承」千年文化精品,「品味」百歲人生哲理,七叔與您一起說歷史那些事。本文屬於民間故事瑰寶,不得與封建迷信並論,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刪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過年家家戶戶貼對聯呢,在中國貼對聯的意義
    和媽媽一起給老宅貼對聯春節家家戶戶都是要貼對聯的,這是一個悠久的歷史了。我們家每年大年三十貼對聯,連著老宅都要貼上紅紅火火的對聯彰顯喜慶。對聯又叫楹聯,是寫在紙、布、或者竹子上的對偶語句。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對聯的由來主要與古時候的桃符有關。相傳桃木有闢邪的作用,所以周朝時期,人們便把寫有神荼、鬱壘名字的桃符懸掛在門上,以去除厲鬼。到了五代,桃符上開始出現聯語,後蜀主孟昶也親自寫下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的句子。
  • 過年什麼時候貼對聯?對聯上下聯怎麼區分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人們曾用「兩行文字,撐天柱地;一副對聯,評古涵今。」來評價春聯。貼春聯,是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的重要年節民俗。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 2020鼠年貼春聯貼春聯的講究和忌諱 貼春聯的由來和寓意
    過年貼春聯是我國的春節習俗,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那麼貼春聯有什麼講究和忌諱呢?貼春聯的由來是什麼?春聯有什麼寓意?  左右聯勿貼錯  要區分上下聯關鍵在最後一個字,根據格律規定,上聯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字(普通話三聲、四聲)結尾,下聯則是平聲字(普通話一聲、二聲)結尾。應將上聯貼在右邊,下聯貼在左邊,左與右則以面對大門或壁柱來分,念對聯也是從右向左念。
  • 民間故事:「過年」的由來?趕走「年獸」的三件法寶又是啥?
    據民間故事中記載,過年的由來其實與一個禍害人的「年獸」有關。為了驅逐這位年獸有一位神仙教會大家三件法寶,人們通過這三件法寶將這個「年獸」驅趕走了。這三件法寶你知道是啥嗎?我們帶著這兩種疑問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民間故事吧!
  • 傳統文化:對聯天子朱元璋——春節貼春聯的故事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布衣,沒讀過多少書,但頗有才氣,喜歡吟詩作對,尤其對對聯有著濃厚的興趣,一生中曾做過無數對聯。比如,他賜給給大學士陶安的對聯是: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正是因為對對聯的酷愛,朱元璋在南京登基之後,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來潮,頒布出一道聖旨,命令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春節期間一律要在大門上貼出對聯,以表示新氣象、新面貌。因為民間視紅色為吉祥之色,他還規定,對聯要寫在硃砂紙上,以黑字題寫。
  • 貼錯對聯不順一年,你家對聯貼對了嗎?
    [民俗國學] 貼春聯有什麼講究貼錯對聯不順一年,你家對聯貼對了嗎?春節,是中華民族「節之首」, 在我國歷史文明中,慶祝春節的習俗很多,至今在民間保存最廣的習俗當是貼春聯和貼門神,貼春聯,是民間慶祝春節的第一件事情。貼春聯的習俗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
  • 貼春聯的由來作文(精選5篇)
    我先把透明膠貼在對聯的四個角上,然後將對聯貼在門上,不過兩邊都要一樣高,最後貼橫批。貼好後我問爸爸:」貼的怎麼樣?「爸爸說:」貼的不錯,這貼春聯的事以後就交給你了。我要你貼春聯,是希望你能對中國傳統節日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哦,我點了點頭。  今天貼春聯真是快樂。我希望每一個節日都充滿著快樂,每一個人都能從快樂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 大年三十11:14立春,立春以後不能貼對聯嗎?啥時候貼對聯最好?
    大年三十11:14立春,立春以後不能貼對聯嗎?什麼時候貼對聯最好?貼春聯是我們傳統的習俗,和燃放鞭炮一樣,都是具有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只不過鞭炮不讓燃放了,這春聯不知道會不會被某家拍腦袋,說貼春聯不好的話題一出,估計我們這什麼文化傳統、什麼悠久歷史,也在一張A4紙的作用下,也就不能在貼了,貼春聯其實是在臘月二十五之後,都可以貼的,這是為啥呢?
  • 2019年,必須臘月二十八貼對聯?
    2019年,必須臘月二十八貼對聯?過年貼對聯,是流傳了千百年的民俗,而至於對聯要在哪一天貼,其實沒有太明確的規定,大部分人都是在春節前兩三天,也就是在臘月二十八至臘月三十這天貼春聯,還有人提前四五天就開始貼春聯。
  • 聊一聊鄉村春節貼對聯的有趣故事
    趙富忠書法寫對聯的事情講完了,再說一說貼對聯的趣事。當然貼對聯裡面,也有很多的講究。許久以來,很多人始終搞不清楚到底怎麼區分上下聯,其實這個很簡單,對聯一般是詩詞格律的入門基礎,比較講究平仄,只要注意上聯以仄聲字收尾,下聯以平聲字收尾,這樣就很好判斷了。貼對聯的時候,最有趣的就是有一些不識字的人家,請人寫完春聯後,回家一不小心就貼出個「大笑話」。原來由於心急居然把對聯和福字都貼倒了。
  • 關於春節貼對聯 冬至吃餃子的傳說
    每當過年的時候,按照傳統習俗,家家戶戶都貼對聯、吃餃子,貼對聯、吃餃子的由來是什麼呢?一、貼對聯的傳說。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的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只好派人告訴範旦,今後凡是門上貼對聯的人家,都是讀書人,都是儒家弟子,只要乞丐都可以上門去討要。回去後,孔子告訴所有的弟子,每年的臘月十二八,家家戶戶要貼對聯,如果有乞丐要飯的,一定要盡力施捨。慢慢地,貼對聯的風俗就流傳開了。二、吃餃子的傳說。
  • 對聯早上貼還是晚上貼好,別犯這個錯誤,小心新年福運被擋在門外
    2018對聯早上貼還是晚上貼好呢?   最好在早上貼。但貼春聯的最佳時間是12月29日下午未時(13 - 15分),在新年之後,第一部分貼春聯燃燒後被刪除(或損失),民間有一個神話傳說:春節是童話的天堂,春聯燃燒後,會在天堂,玉皇大帝,民間的報告,希望上帝可以為私人家庭等帶來好運。美麗的傳說故事。
  • 對聯早上貼還是晚上貼好,過年請五帝,來年更給力!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過春節貼春聯,在宋代初年漸成一種民間習俗,明清以來流行到今,正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2018對聯早上貼還是晚上貼好呢?建議還是早上貼比較好。但是貼春聯的最佳時間是臘月29日的下午未時(13點至15點),過完新年後,正月份要把已貼的春聯取下後燒掉(或是丟掉),民間有一種神話的傳說:春聯即為天上的神仙,當春聯燒掉後,就會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報告民間的情況,希望天神能給民間的家庭帶來好運等等美麗的傳說故事。對聯一定要在吉時貼嗎這是一個古老的傳說,或者說是習俗。
  • 春節傳統習俗的由來與典故
    說到寫春聯,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有趣故事:相傳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在二十四這一天揮毫潑墨,寫好了一副對聯貼了出去,可是剛剛貼出去沒多久,就被人偷偷揭走收藏了,王羲之也沒有辦法,於是再寫一副,結果沒多久又被人偷偷揭走,王羲之總不能守在門口看著對聯呀,於是靈機一動,寫下了一副對聯: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年年貼春聯,什麼樣的春聯狗年不要貼
    過年,千家萬戶喜氣洋洋,張燈結彩,處處洋溢著一股濃濃的年味,貼對聯更是人們辭舊迎新時的必有之物。可以說,春節貼對聯已經是我國流傳至今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慶習俗。 那麼, 春節貼春聯的傳統節慶習俗又是如何流傳開的呢?
  • 貼春聯有什麼由來和寓意?貼春聯的講究和忌諱又有哪些
    貼春聯有什麼由來和寓意??貼春聯的講究和忌諱又有哪些?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貼春聯的由來和寓意 春聯由古代的桃符演化而來。桃符起源很早,據《後漢書·禮儀志》記載:「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 馬上又要開始貼春聯了,農村老人說今年二十九不能貼對聯,為啥呢
    貼春聯是我們傳統的習俗,已經有千年之久,也是辭舊迎新的一種氣氛,也是對於美好生活的期盼,在民間也有一貼新春聯,新年馬上就會來到,所以貼春聯還是頗有說法和講究的,貼春聯是要在臘月三十進行,大年二十九或者提前貼對聯的,除了一些經商或者兩地奔波需要提前貼對聯的,一般情況下很少有提前貼對聯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貼對聯
    做事從來不甘落後的祖母,一邊催促擅長書法的伯父趕緊去寫對聯,一邊指揮著我們研好墨、備好糊、搭好梯。所有的工作準備得當,太陽離西山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祖母可不管那麼多,「快貼,快貼」的命令,使得頑皮的我們開始手忙腳亂起來,同時也歡欣鼓舞起來。  「左右對仗,仄起平收!」在堂屋裡還一直在揮毫潑墨的伯父大聲地叮囑道。
  • 為啥古代人過年時,不僅要貼對聯,還要貼門神?
    春節有很多流傳下來的習俗,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流傳下來的習俗也不同,不過大家都要拜年、放鞭炮、貼對聯、貼門神等等,除夕要守歲、吃年夜飯,初一要拜年,初二要回娘家,初五要迎財神、剁小人等等。對聯起源於古代的桃符,桃符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主要是為了驅鬼闢邪,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會用新桃符換舊桃符,象徵著新的一年可以風調雨順的期望,同時,桃符這個名字的來源主要是由於要在桃木板上題詞,到了公元964年,題桃符逐漸演變成了寫對聯,隨著紙張的普及,貼對聯的習俗也慢慢形成了。
  • 「囍」字的由來是有故事的,這些你知道嗎
    「囍」字的由來是有故事的,這些你知道嗎「囍」字的由來是有小故事的,這些你知道嗎?在傳說中,有一個叫有喜的小夥子是個讀書人,他寒窗苦讀了大概有十多年,就去了京城趕考,可是考出來的成績卻一直不理想,連著兩次都沒有考上。到了又一年,考狀元的心還沒死的有喜又去參加考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