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蜜蠟與琥珀的成因
王雅玫曾對琥珀的透明度、流紋的形成機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不透明的蜜蠟是由於琥珀中含有大量雲狀物微小氣泡所致,當光線照射到琥珀內部時,氣泡對入射光產生反射和散射,未能通過物體,從而形成不透明狀態。王雅玫對這一形成機理用生活中的例子來進行理解。當水龍頭有隔紗網時,水柱由多條小水柱組成,當水龍頭的水壓足夠大時,流速加快,包裹了空氣中的氣泡,流出的水含有氣泡時,水流呈不透明的乳白色。當水龍頭沒有隔紗網,且流速慢時,水流不含空氣中的氣泡,此時水流呈透明狀。造成水流不透明的原因是水柱中含有大量密集的微氣泡。琥珀不透明也是這一原理。蜜蠟的不透明度與氣泡的含量成正相關關係,氣泡越多、越密集則越不透明。氣泡越大,質地越顯粗糙,氣泡越細則質地越細膩。但是,氣泡過於細小,達到納米(nm)級,並密集出現(如每平方毫米達數百萬個氣泡),這時光線完全不透過,且過多的密集氣泡,使質地呈現「瓷性」,如陶瓷堊土一般,白蜜就是例子。溫潤的質地需要氣泡的密集及氣泡直徑兩個條件的平衡。通常情況下,每平方毫米中含有數千個氣泡則蜜蠟既不透明,質地也非常細膩。
金絞蜜中不透明部分,琥珀中的白色流淌紋也是由密集的氣泡所形成。
氣泡是琥珀中所含萜烯類芳香揮發分所形成,氣泡越多揮發分含量越高,琥珀的芳香味越濃(搓磨發出的芳香氣味)。波羅的海的琥珀中不透明的蜜蠟較多,芳香味(松香味)較其他產地高,尤其以泛水白的白蜜為烏克蘭的稀有品種。
透明的琥珀則是由內部片層狀的結構所形成,越透明則氣泡越少,甚至完全不見氣泡。
二、琥珀的欣賞與其他寶玉石不同
人類對一件物品的愉悅感來自五個方面:圖像、聲音、嗅覺、味覺和觸覺。圖像是關於造型與顏色、光澤的。彩色寶石帶給人們的愉悅感,也即她的美麗來自彩色寶石的顏色、火彩以及加工工藝。翡翠、和田玉等玉石的美感來自顏色、亮度(透明度(翡翠))、溫潤光澤、溫潤舒適的觸覺以及清脆的敲擊聲音,造型及雕刻工藝。鑽石的美感來自火彩、亮度,造型。琥珀的美感具有玉石的色澤、溫潤的觀感與觸感,還有芳香的嗅感,芳香的氣味是琥珀寶石所獨有的。
琥珀
琥珀的顏色豐富,有金黃色、紅色、紫紅、橙紅、褐、綠、藍、白色、黑色等等,以及這許多顏色的組合色、過渡色。多種顏色、紋理的交織組成琳琅滿目多彩的圖畫。應該這麼說,琥珀是所有寶玉石品種中顏色最為豐富多彩的。正是由於顏色的豔麗及豐富多彩,人們也就不把顏色作為珍貴的品質要素。因為豔麗的顏色是尋常可見的,也就不顯得稀少珍貴。(藍珀是在紫外光下的螢光表現,不屬於可見光下的顏色)。相反,溫潤的質地以及芳香的氣味,成為人們欣賞的方面。
不透明的蜜蠟,光線不透過,僅有散射光反射於表面,形成溫潤的質地。越是不透明,質地越溫潤。蜜蠟多以黃色溫潤如蜂蠟,給人以溫暖渾厚內斂之感。中國人的內斂含蓄性格,欣賞的就是這種溫潤的質地,是一種優雅謙和的美感。和田玉因具有這種美感受到中國人所鍾愛,當然,翡翠與其它玉石也具有溫潤的質地。蜜蠟的質地就是溫潤的質地,不像透明的琥珀那般透亮而光芒畢露,人們欣賞的就是這種含而不露,光芒內斂但卻熱力四射的質感。在捻珠,掛件的佩戴把玩中,感受那份溫潤與熱力。蜂蠟還是甜蜜的食物,花卉中糖分的結晶,把琥珀聯繫到蜂蠟,給人以甜蜜美好的意象。
芳香氣味是蜜蠟的另一欣賞點。蜜蠟中含有比琥珀更豐富的氣泡,這些氣泡是自身攜帶的萜烯類、琥珀酸等揮發成分,散發著獨特的芳香,這芳香對人體有益,氣味使人愉悅舒適。相對而言,蜜蠟較琥珀的芳香更濃鬱,經搓磨,更容易散發芳香的氣味。白蜜是含氣泡最豐富的蜜蠟,每平方毫米可幾百萬到近千萬個氣泡,氣泡麵積可達48%。(王雅玫),因而其密度最低,甚至低於水,可浮於水上。白蜜的芳香味也最濃,市場售價高。
三、蜜蠟的文化涵義
在影視、小說、各種文字上,我們常常見到這樣的形象,佛教徒佩戴著琥珀串珠,或佩於脖頸上,或捻於手上,口念著佛經,手裡數著佛珠,為人們祈禱或坐禪修身,琥珀珠子成了佛教徒的形象。西藏的活佛更是琥珀珠子不離身。這些被活佛盤捻的珠子日久經風化已成暗黃褐色、暗褐紅色,表面光澤朦朧而渾濁,這一特徵近似蜜蠟。不管原來的材質是透明的琥珀,還是不透明的蜜蠟,年長日久的盤玩以及老化,這些飾物都成了蜜蠟的觀感。虔誠的喇嘛身上的飾物,寺廟中的裝飾品點綴了不少蜜蠟。佛教徒的喜愛、念經,使人們相信蜜蠟有著靈性與佛性。蜜蠟的愛好者收藏家鍾情於喇嘛佩帶過的蜜蠟,熱衷於收藏古代流傳下來的老蜜蠟。這些老蜜蠟既保留了古代的加工工藝,又在表面形成龜裂紋,顏色經多年老化而暗紅,這些是歲月滄桑的印記。蜜蠟還與宗教人士或某些上流社會人士有聯繫,承載著歷史。收藏家的追逐推高了蜜蠟的價值。
蜜蠟
這些古舊的琥珀飾品與宗教有關,老化而有著蜜蠟的特徵。人們容易把蜜蠟與「老」聯繫在一起。在中國人的審美中,「老」又常常與真貨、成熟、品質高聯繫在一起,有「老」就是好的情結。人們喜愛老古董,在翡翠玉器中,鍾情老種、老坑玉,和田玉中喜愛老礦料,老坑料,認為這些老種,老坑料天然的形成更成熟,質地更細膩,結構更緊密,品質更優秀。蜜蠟的流傳史給人一種「老」的印象,而從地質形成過程,科學的角度,蜜蠟還的確與「老」沾上邊。
琥珀是由樹脂經幾千萬年上億年的石化而形成,是樹脂化石。豆科、松柏科這些能分泌樹脂的樹種,當遇到樹身被傷損時,樹木本身自然分泌出黏稠狀的液體,以修補彌合傷口,實際上是自然生物的一種自愈機理。流出的液體固結後就是我們常接觸到的黃色鬆脆的松香。在地質作用下,如松香的樹脂被深埋地下幾十米幾百米,此時,樹脂中的萜烯類、琥珀酸等揮發分以及所包裹的空氣開始向樹脂中分散及向外逃逸。
這些氣體先集中成大的氣泡,這個時候,樹脂中氣體組成的氣泡個體大,在某些壓力薄弱或縫隙處集中,成為零散或在個別部位的大氣泡聚集,未形成細小密集分布的氣泡群。通常此時的樹脂是透明的,而結構未經壓實,氣體未充分的逃逸及重新分布,樹脂未完全石化,行業稱之為未成熟琥珀,用一名稱代表這一未成熟的琥珀——柯巴樹脂。柯巴樹脂通常為透明狀,氣體呈大的氣泡分布或在某些地方聚集。
柯巴樹脂因揮發分未充分逃逸,結構未足夠緊密,未形成琥珀的有機交聯結構。表現在物理化學性質上,用酒精、丙酮等擦拭,可被這些有機溶劑所溶解,用手搓摸,材料有溶融發黏現象。同時因結構不緊密,含揮發分高,柯巴樹脂的密度小於琥珀,通常為1.0左右,浮於飽和鹽水之上。琥珀的密度通常1.08左右,沉於飽和鹽水。柯巴樹脂的形成過程在幾萬年到幾百萬年,不足千萬年,而琥珀的形成則須經幾千萬年上億年的天然石化。琥珀的形成時間遠較柯巴樹脂長,柯巴樹脂通常是透明的,類似透明的琥珀。這使人們認為不透明的蜜蠟形成的時代更久遠,用通俗易記的語言「千年的琥珀,萬年的蜜蠟」,以表達蜜蠟形成時間的久遠,就是更老,就是品質更高。
柯巴樹脂
四、蜜蠟更適合於表達厚重的題材
每年的天工獎,琥珀類的大獎作品,幾無例外地都是蜜蠟的雕刻作品。這是因為,不透明的蜜蠟更適合於表達作品的層次感、厚重感。蜜蠟,金絞蜜這種材料像翡翠、和田玉,能表達各種題材,透明中部分不透明以及流紋、花紋、各種包裹物,透明度差異的層次感,更適合玉雕師創作的空間,對各種物象的表達更加豐富多彩,也更厚重,增加一層溫潤感。蜜蠟的自然狀態,本身就是一幅水墨丹青,一幅巧奪天工的油畫。例如,白花蜜中的流紋,在細膩質感上,群山之間雲彩的飄動,深谷中萬壑爭流,一幅壯麗的自然景觀。蜜蠟更適合於表達古玉的題材,因為古玉是不透明溫潤的和田玉。皮色、各種透明、不透明的材質組合在一起,豐富的顏色質地,更能發揮玉雕師想像及創作的空間,利用浮雕、深浮雕、鏤雕、透雕、立體雕、篆刻、陰雕、陽雕等各種技法,結合蜜蠟天然的質地色澤,鏤刻出一件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上述蜜蠟的各種特點,使它在中國市場上更受歡迎,蜜蠟飾品更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