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8個大學生創業團隊一起開網店賣茶葉
2013年的暑期,雲南農業大學上演了一場「創業大戰」。暑假前,農大龍潤普洱茶學院牽手深圳市永年太和茶業有限公司,共同創立永年太和大學生創業體驗中心暨雲南農大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中心,並啟動了永年太和百萬銷售團隊暑期創業的報名,短短幾天時間,吸引了來自全校多個專業大學生組成的28個創業團隊,一起開網店賣茶葉。
校企合作 「零投入,零風險」
這一次的校企合作,是企業直接給這28個團隊提供了現成的鋪面,店面裡已經經過一定的「裝修」,產品由茶企統一提供。龍潤普洱茶學院院長呂有才說,這樣的合作最大的好處就是「零投入,零風險」。企業提供了免費的網上商鋪,讓在校的大學生實現大學生零風險創業。
相同的店面、相同的產品、相同的平臺,28個團隊會不會面臨著同質化的問題呢?
呂有才也認為,團隊規模出來了,影響力上升了,產品和銷售的同質化是最大的問題。「怎樣拓展新的出路,怎樣營銷、建立消費群的信任度等都需要我們去探索。我希望同學們能真正做到專心、專注、專業。」他說,希望通過電子商務的平臺,從茶葉開始,逐漸輻射到其他農產品,發揮農業大學自身的特色,使雲南特色高原農產品真正走出去。
研究生楊智就通過一系列個性化的打造將她的網店做到店面搜索的首頁。「從店面的改裝到店面的提升,再加上大量的宣傳營銷,點擊率慢慢也就上升了。做網店真的不容易,只有靠一點一滴來推廣,用心才能作出成績。」
「資金向來是大學生創業的一大難題,如果自己創業,或者入住大學生創業孵化器,很多優惠政策就是提供場地或者減免一兩年的稅,個人仍然需要出一部分資金。對於我們學校70%來自農村的學生來說,拿出資金來創業是有一定難度的。」龍潤普洱茶學院黨委書記陶玫說,「引進了現在這個創業平臺, 零投入、零風險 ,有利於學生創業實踐。這些項目使大學生獲得相關經驗、能力提升使他們畢業後能很快融入社會。」
呂有才也認為,把學生假期上網「打遊戲」的時間用來體驗電子商務銷售,可以引領更多的學子走上創業路。這也是為落實學校促進學生創新創業,啟動探索「十百千」工程的嘗試。為此,學校把辦學規模較小、專業創業有優勢的龍潤普洱茶學院確定為試點,使創業、就業、學業貫穿教學全程。
學院領導身先士卒
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創業,及時跟進學生創業動態,龍潤普洱茶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周玲自己也經營起一家網店,「當自己搖身一變成為淘寶網店掌柜時,心裏面挺激動」。為了宣傳商品,最開始的時候,她是動員自己所有的人脈,緊接著就是在QQ、微博上展開宣傳。「與其他同學一樣,當我拿下第一單的時候也很有成就感」。
經營一家網店並不是那麼容易,還是會遇到不少困難。剛開始的時候,如何發布信息、如何解決上下班不在同一臺電腦上登錄旺旺帳號等問題,周玲的網店都是在另一個團隊隊長的幫助下解決的。周玲說,怎樣在線營銷、怎樣使點擊率上升等,通過她自身的親身經歷,可以更好地幫助同學們協調解決這些問題。
據了解,這28個團隊有自己的交流站點,大家的經驗和教訓都會及時分享,以促進大家共同進步。
「萬事開頭難,我們在經營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預想不到的問題。」針對這28個團隊的運營情況,永年太和普客網店的負責人劉加寅說,比如由於信息分流出現問題,他的網店一周內都收不到旺旺的消息。而有的團隊接到了大單,但卻出現支付不了的情況。「一旦發現問題,我們馬上與其他團隊溝通,避免其他團隊也出現同樣的問題,這樣我們就節約了很多資源。」他說。
學校的創業氛圍日漸濃厚
劉家寅是在校研究生,他的創業生活是從擺地攤開始的。他說:「雖然我也有自己的創業項目,但由於缺乏創新,沒能入駐學校的創業園區。」現在他一邊讀研究生,一邊在學校裡自己租了個店鋪做學生服務,主要就是代報名、培訓、快遞等。但一到假期,學校都沒人了,每天還得交90元的租金。「我把一個月幾千元的工作辭了來經營這個小店,有時壓力真挺大的,資金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他說,「現在學校提供了這樣的創業實踐平臺,不僅可以自主經營,而且因為零成本、零風險,使我從資金、技術、成本中得到了很大的解放。」
劉家寅說他從本科起就想自己創業,擺過地攤、給宿舍修過衣架等,現在他也越來越感覺到農大創業的氛圍日漸濃厚。「每當夜幕降臨時,學校大門口就陸續有地攤開始在營業,大多是我們學校的學生利用自己空餘時間做起的 小生意 。」他說,學校對學生的創業支持越來越多,學校從創業平臺的建設到課程體系的打造,都在為同學們提供一個更加適合創業的環境。
2011年,農大在東校區建成了一個創業園區,主要是面向在校學生和畢業兩年的學生提供創業孵化和實踐平臺,目前已有15個項目成功入駐,並帶動了大批學生就業。在這個創業園區裡,不僅有做花做茶等農產品的創業者,更有做服裝租賃、傳媒工作室的大學生。園區內還有很多創業者,例如新科創業者2012屆畢業生馬成高創辦的「花樣保鮮花」主要做出口生意,也是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年銷售額超100萬元;2012屆研究生李林輝在網上開辦鮮花產品淘寶店,年銷售額過100萬元。
第一批入駐農大創業園區的創業者趙朝鵬,大學時是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他的專業雖然與傳媒毫不沾邊,但現在他卻是一個傳媒工作室的老闆。「我的專業與這方面不相關,剛開始的時候都是靠自己百度學來的技術。」趙朝鵬說在雲南本地自己的市場還不是很大,人們還不太接受結婚時播放一個經過工作室剪輯過的短片。他的團隊現在主要是藉助電子商務平臺面向全國展開,訂單還是非常可觀的。
據悉,目前,農大啟動了大學生「十百千」工程,搭建大學生創業平臺,創新大學生創業模式,探索適合大學生的創業之路。計劃5年培養10個億萬銷售,5年造就100個千萬銷售,5年成就1000個百萬銷售。永年太和創新創業體驗中心逐漸發展後,除提供農大的學生創業平臺,今後還將拓展到全省範圍內,真正建立一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的實訓基地。學生的學分與營業額掛鈎,鼓勵大學生創業。創業帶動就業,實現農大學生的易就業、好就業,形成了集「政策引導、項目建議、經費支持、創業孵化、跟蹤幫扶」等為一體的自主創業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