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步營造深夜小面
-------------------------------------------
編著按: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畢克官先生利用香港這個對外窗口,在香港的文匯報上連載介紹了100位中國漫畫家。用他的話說:「只寫在世並仍從事創作者、只寫對之有所了解者」。
鑑於當時的國情,一般人沒有閱讀港澳地區報紙的渠道;即使被介紹的漫畫家本人也無法看到文匯報上的文章。所以這件事在國內漫畫界不僅鮮為人知,社會上也幾乎無人知曉。
三十年後的今日,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現將這份塵封已久的連載內容用本微信公眾號對外予以發布,這在國內確屬首次。
如今,這組香港文匯報的原始文獻,已完整地收藏在山東省威海博物館。
--------------------------------------------
1990.04.06香港《文匯報》吳興宏畫興正濃
也許因吳興宏太愛美術了,幾十年來一直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擠出時間,學習美術技法知識和從事的創作。他先在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職工美術班學習,之後選擇了漫畫為主攻目標。由於他長期辛勤追求,如今已是受人注意的漫畫家了。
吳興宏已年過半百。打從1958年起就參加了北京市職工漫畫小組,一堅持就是30多年。這位「老積極」,現在擔任了小組的負責人,帶動著一批北京職工漫畫積極分子。
正像大多數業餘作者一樣,吳興宏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探索,尋找著自己的藝術語言。同行們注意到,近兩三年來他的漫畫呈現出一種新面貌。我問他是受了什麼神靈的指點?他笑而不答,只說,寧可少畫一點,也要盡力畫好一點。是啊!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許正是進步與成功的訣竅吧?
吳興宏漫畫的題材廣泛,其中反映北京市民生活的佔有相當部分,例如《人到晚年》《在老幹部活動站裡》。對社會的不良風氣也常有尖銳的批評,像《紋身》《精神枷鎖》《選票》,都是近期的佳作。看來,他的畫興正濃,當會不斷獲得好收成(圖01)。
圖011990.04.06香港《文匯報漫畫城周刊133》畢克官文章《中國漫畫家介紹吳興宏畫興正濃》
1990.04.27香港《文匯報》偏愛幽默畫的吳祖望
說來有趣,中國大陸很長一段時間少見純粹的幽默漫畫,開放改革之風一吹,不僅幽默畫多了,而且出現了專於此道的漫畫家,吳祖望即為其一。
吳祖望是怎麼想的?他認為自己「難以做到對現實諷刺的中肯、犀利、一針見血」,而畫幽默畫,卻「不太受現實的拘束,可以放肆地畫去。」這也許是他專畫幽默畫的一個原因。在接觸中,偏愛幽默畫的老吳,言談舉止並不幽默,但短短幾年時間卻畫出三百餘幅幽默漫畫,原來其幽默感是深藏腹中的。
吳祖望早年學哲學,後來,從事舞臺美術、展覽工作和編輯工作。畫漫畫只是八十年代才開始。吳祖望一再叮囑大家,千萬別說他是漫畫「新秀」,因為他已年過六十,自感已是「老朽」了。「新秀」也罷,「老朽」也罷,人們注意的是他不斷有作品問世,經常給工作忙碌的讀者提供一點笑料,並讓人通過笑聲受到一些生活啟示。生活中有幽默,人們愛看幽默畫,自認「老朽」的吳祖望是足可大畫一陣子的(圖02)。
圖021990.04.27香港《文匯報漫畫城周刊135》畢克官文章《中國漫畫家介紹偏愛幽默畫的吳祖望》
1990.05.11香港《文匯報》山城馬丁與漫畫
中國地方報紙上的漫畫專欄,有幾個辦得頗活躍,重慶晚報的《穿山甲》即為其一。這個專欄不僅是四川本地漫畫作者的園地,也吸引了一些外地作者。尤其,該專欄漫畫信息靈通,成為中國漫畫界及時互通信息的媒介。專欄的主編者為馬丁。他是四川省的一位老漫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馬丁原名汪子超,原籍安徽。小時家境貧窮,很早失學,十二歲即當童工。由於喜愛繪畫,堅持自學。先是自習山水花鳥,後來愛上漫畫,一畫三十餘年。抗戰時期重慶一度是漫畫作者的集散地,但抗戰勝利後趨於消沉。馬丁是五十年代後當地屈指可數的作者之一。「文革」之後,他熱心於漫畫的組織活動,負責領導重慶和四川漫畫學會的工作。最近,他又擔任了大型刊物《開放》雜誌漫畫專欄「漫畫大千」的主編。幹勁可謂十足。在他和同道們的努力下,重慶漫畫活動又熱鬧起來了。
馬丁漫畫的風格偏於裝飾一派。取材比較廣泛。作品多次參加出國展覽。《自動化餐廳》《「戒菸」火柴》《全家皆師》等都受到社會的好評(圖03)。
圖031990.05.11香港《文匯報漫畫城周刊138》畢克官文章《中國漫畫家介紹山城馬丁與漫畫》
1990.05.25香港《文匯報》滄州有個趙文彬
古代的河北滄州,是充軍發配的地方,那荒涼情景可想而知。如今的滄州,一片繁華景象,趙文彬就生活在這裡。
趙文彬其人風趣,和熟朋友聊起來,話匣子一開滔滔不絕。碰上什麼晚會,他的節目用不著準備。人們說,這位天津藝術學院的畢業生,選中在學校沒學過的漫畫專業,算是選對了。趙文彬1979年開始漫畫創作,十年光景,成績已頗可觀。《榮與辱》被評為建國40周年美展的優秀作品,不是偶然的。他漫畫的題材廣泛,以針砭時弊為主。趙文彬自己會說:「對漫畫總有相見恨晚之感,起步晚了,所以學習、彌補、追趕將伴隨我的後半生。」當前,他精力旺盛,正處於藝術的探索過程中。有時,見他寥廖幾筆地寫照,如《你臉上有黑》《協作》;有時則見他精雕細繪,如《榮與辱》《萬綠叢中》《美與醜》等。依我個人之見,後一類似乎更能顯出他的特色。
趙文彬生於1940年,河北省人。畢業後做過一段舞臺美術工作,後任報紙的美術編輯。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並任滄州畫院副院長(圖04)。
圖041990.05.25香港《文匯報漫畫城周刊140》畢克官文章《中國漫畫家介紹滄州有個趙文彬》
文章續載
瓦屋莊村畢克官美術館地理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