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早戀的孩子有什麼共同點(二)

2020-09-11 雲朵親子教育


文/雲朵老師

前面給大家寫過一篇關於早戀的文章 : 。

今天再給大家分享另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況,那就是孩子跟異性的交往比較少,尤其是父愛的嚴重缺失的女孩子,也更容易出現早戀的情況。

在中國的大部分家庭中,都是母親照顧家庭陪伴孩子偏多一些,父親的參與度非常低。近些年來社會環境在慢慢改變,湧現出了很多會帶娃的超級爸爸,這也是社會的一大進步。

父親陪伴孩子成長不但有助於養成孩子獨立、勇敢、堅強、理性的性格,對預防女孩子早戀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究陰陽平衡,這也是男女組成家庭的意義所在。

孩子得到的愛和陪伴,如果能夠同樣「陰陽平衡」,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都是十分重要的。每當看到那些工作之餘還能專注陪伴孩子的爸爸,我的內心總會湧起莫名的感動。

所以給那些還沒有結婚生孩子的女孩們一個建議:考察未來的老公是否值得託付,是不是未來願意帶娃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哦!那些不願意帶娃的父親怎麼辦呢?給他轉發這篇文章嘍!

根據我多年的觀察和總結,那些在家庭生活中尤其是照顧孩子方面父親參與越多,家庭氛圍越和諧,夫妻感情越好。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大部分孩子對親密關係的依戀是有規律的,一般情況(當然也有特殊的)是在特別小的時候比較黏媽媽,在四五歲之後開始特別喜歡爸爸。

有的爸爸因為孩子一開始不跟他不粘他,就覺得自己不被需要,因而乾脆完全放手交給媽媽了,這種情況需要媽媽提前了解,做好對爸爸的安撫工作,在孩子面前多讚美爸爸,多肯定爸爸的付出,讓父子關係越來越好!而那些愚蠢的媽媽,會跟老公在孩子面前爭寵,貶低老公:

看!孩子多喜歡我,不喜歡你!

或者跟孩子說,你的什麼什麼毛病,怎麼那麼像你爸!

這些都是很不聰明的做法,會把爸爸從孩子身邊推的更遠,也不利於家庭和諧。

祝願每個孩子,都能得到母愛的滋養,父愛的陪伴,有一個溫暖有愛的童年。

相關焦點

  • 那些早戀的孩子,有什麼共同點?
    可喜的是現在很多家長都比較開明了,對於孩子的早戀不會採取簡單粗暴的手段,但是我想作為家長,沒有幾個希望孩子會早戀,包括我自己在內。那天我跟孩子說,我希望你到大學的時候再談戀愛,為什麼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談戀愛一定會佔用精力,影響學習。你的目標是北大,它不是一個簡單的目標,需要你全力以赴才能實現。雖然有一少部分人是談戀愛不影響學習還促進學習的,但是大部分人並不能做到。
  • 陪孩子長大(29)——孩子早戀了?別怕!心理專家教你如何應對
    如果男孩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就不會做出什麼事,他會按照年齡來完成那些屬於性趨向發展的任務。 女孩的性趨向發展則是這樣的:在兩歲時意識到自己是個女孩;到十五歲時開始朝向女孩的興趣、穿著、打扮發展;到十七歲,基本上要有女孩的整體風格,包括裝飾、修飾要有女孩的行為、語言色彩,基本上對男生的喜好就產生了,比如喜歡什麼樣的男孩,不喜歡什麼樣的男孩,她要完成這些任務。
  • 那些優秀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有什麼共同點?
    這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與那些社交能力有限的孩子相比,那些有社交能力的孩子,在25歲之前獲得大學學位和全職工作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他們可以不受鼓勵地與同齡人合作,樂於助人,了解自己的感受,並獨自解決問題。 那些社交能力有限的人,被逮捕、酗酒和申請公共住房的機率也更高。
  • 如何感知孩子的內心(二)
    二.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溝通?還是要回到上述的第一話題,是否尊重了他的空間,尊重了他的隱私,也就是尊重了他的情感。要給孩子選擇說與不說的權利。有時逼得越緊,他的情緒就會越暴躁,越與之對抗。如同皮球排得越狠彈得越大。 要學習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這個時候的他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 早戀對於孩子的影響,有什麼危害,要怎樣去避免
    早戀對於孩子會有什麼影響?早戀對於孩子的危害在這樣一個叛逆的時間裡面,過早的嘗試愛情,對於孩子有著很大的危害,首先,他們沒有一個成熟的心理,不容易接受那些愛恨情仇,也不會懂得這麼去愛,更容易做出傷害對方的事情。
  • 「我的雙胞胎兒子同時早戀了……」(上)
    前言前段時間在一場親子聚餐活動上,聽一個媽媽訴苦說他兒子因為早戀,在學校與女生拍拖被學校抓住並記過處分了。當時我很是驚訝,也很是後怕。想想如果去年我沒有處理好二個傢伙的早戀問題的話,這樣的處分會不會發生在他們哥倆身上呢?為了幫助更多的媽媽輕鬆應對孩子早戀問題,我分享下我的經驗。
  • 英語口語很棒的孩子,都有什麼共同點?
    知名英語教師培訓師、英語語音教學專家北外李晨老師曾經說過:練好英語口語,會讓你的聽眾comfortably understand you(輕鬆地理解你),而不是painfully understand you(吃力地理解你)。其實這句話亦適用於我們平時的英語學習。
  • 校服太美引發早戀 孩子早戀有哪些危害
    傳統校服有著「經濟實用、均貧富、防早戀」的特色,學校過多強調服裝之外的功能,讓校服喪失了「主職」功能。  二是要去除簡單粗暴的管理理念。學校過度強調校服的統一效果,甚至男女同服,其出發點在於和諧統一、便於管理,提升學生的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弊端卻是壓抑了學生的個性。
  • 孩子早戀,真有那麼可怕嗎? 愛讀 No.12
    不巧的是,有一次,我們倆手挽手走在路上,剛好被我的輔導員老師看到,嚇得我們趕緊溜之大吉。雖然我們在大學談了兩三年戀愛,但被老師逮個正著卻只有這一次。 可後來發生的一些事情,令我萬萬沒有想到。本來按照我當時的在校表現和優異成績,完全能夠在大二或大三的時候入黨,最終卻拖到臨近畢業的前兩個月才如願以償。
  • 想要制止孩子早戀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想要制止孩子早戀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一旦孩子們進入到青春期,許多家長們都會感到十分的頭痛,因為在這個階段的孩子經常會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早戀,其實在我看來孩子們早戀的行為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可是大部分的家長們對於孩子早戀的行為確實十分的牴觸,他們覺得孩子早戀肯定會影響到學些。
  • 你的孩子有早戀嗎?孩子為什麼會早戀?讓人細思恐極
    在學生年代,其實很多人都經歷過早戀。而關於早戀,最丟臉的大概就是被學校老師抓到並且見了家長然後被棒打鴛鴦了。而且雖然日本因為人口少所以允許女性16歲結婚而有許多動漫是有高中生戀愛情節的,但是在中國,只要還沒成年,談戀愛似乎對於家長老師們都是洪水猛獸一般?為什麼?因為早戀影響學習?早戀對未成年身心危害非常大嗎?
  • 幾歲才算是早戀?孩子早戀應該怎麼辦?
    那麼,在發現孩子早戀或者有早戀傾向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直接「棒打鴛鴦」可不是什麼合適的辦法。既然不能直接讓孩子斷了早戀的念頭,那麼就只能由著孩子自己越走越偏嗎?當然不是。青春期的孩子內心非常敏感,並且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由必須有家長幫助的小孩轉變為了可以獨當一面的大人,這個時候的他們是不希望受到家長過多管束的,所以強硬的方式只會讓孩子變得叛逆。
  • 孩子面前過度「秀恩愛」,對孩子有何影響,老師:可能讓孩子早戀
    爺爺卻說:什麼秀恩愛,不害臊嗎?其實爺爺只是老一輩的禁錮思想,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爸爸媽媽「親熱」、「秀恩愛」已經變成了常態,甚至在孩子面前也不加掩飾,那麼在孩子面前過度「秀恩愛」到底好還是壞呢?有幼兒園老師說,其實對孩子是良性發展的。
  • 孩子早戀了怎麼辦?聰明的父母這麼做
    每次都準備一大桌好吃的,娜娜跟這位母親也很親近,有什麼心事都和她說,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兒子的同學都非常羨慕他有一位開明的媽媽。父母在教育早戀的孩子的過程中,應表現出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掌握與孩子交談的方式,不斷體現「以孩子為中心」,充分發揮孩子的積極性。根據孩子的特點,採取不同的策略。
  • 那些禁止「早戀」的中國式青春
    我有多羨慕這些勇於表達自己的喜歡的學生,又有多遺憾當時那個沒有勇敢地說出那句「我喜歡你」的自己。每當有人問我,以前做過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我都會笑著回答:大概,是沒有在少年時期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吧。黃磊之前就有談過對「早戀」的看法,他強調,「早戀」這個詞本身就很混蛋,戀愛應該鼓勵,但也應該教育孩子要保護好自己。他說:我女兒要15歲談戀愛我覺得正常,我不覺得叫早戀,戀愛就是戀愛,青春期懵懵懂懂地情竇初開,開始喜歡一個人是很正常的事,我覺得是美好的。
  • 如何正確處理孩子早戀的問題
    正確認識:父母應對早戀這一現象做出客觀評價。什麼是客觀評價?就是要明白早戀是人成長到一定階段,由於生理、心理、環境等因素共同影響下誘發異性與異性間形成的一種新的關係的行為,它是一種本能,並不是一種錯誤。只有正確認識了,才能避免在處理早戀問題上先入為主。
  • 如何和「青春期」孩子搞好關係(二)
    在學業規劃的諮詢中,我經常能夠聽到家長失落嘆息說:「孩子大了,什麼都不願意跟我說了。」到底是孩子不願意「說」了,還是孩子們沒有機會跟你說了呢?或者你早就漸漸用自己的言行把他們推離你身邊呢?這個問題有待考究。
  • 發現孩子早戀時,我們該怎麼辦?
    前些天姐姐和我聊天異常惆悵,我問她發生了什麼事?她感慨地說:「現在的孩子真是管不了了,大姑娘現在學習成績倒退嚴重,貌似還早戀了。我前些天發現了些苗頭,問她她還發脾氣,說我不該窺探她隱私。我讓她爸爸問問,她爸爸也不管,這要真是早戀了,可咋辦啊?」
  • 青春期孩子早戀的利與弊
    要了解孩子青春期有哪些行為?首先呢?我們要先了解這個時間的孩子會有哪些跟我們成年人不一樣的地方?要了解孩子的早戀問題,先從他的生理青春期開始。作為當代的青少年。青春期有哪些不一樣的特點?那什麼叫青春期的特點?青春期是指人體,從童年走向成年過度的人生關鍵時期。
  • 那些優秀的孩子,他們父母有24個共同點
    這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與那些社交能力有限的孩子相比,那些有社交能力的孩子,在25歲之前獲得大學學位和全職工作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他們可以不受鼓勵地與同齡人合作,樂於助人,了解自己的感受,並獨自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