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創業項目,都是由幾個模式衍生出來的。只要仔細去觀察這個項目的前因後果及盈利模式,你就可以去模仿甚至複製別人的成功模式賺錢。說到底,網際網路創業項目就是隔著一層窗戶紙,你只要戳破了它,你會發現原來我也可以這樣賺錢。
很多人會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同樣的項目,放在別人手上做,就很賺錢,但是我自己去操作,就不賺錢呢?這個問題具有普遍性,你可能會覺得別人手頭有大把的資源,不論做什麼項目,都能在短時間內起步。當然這是一個客觀因素,拋去這個因素,我們在社群裡曾經做過一組對比。選擇兩個創業者,在同時段操作同一個項目,手頭的人脈和流量都是零。時限3個月。三個月之後我們看到的結果是這樣的:A總共獲得的粉絲是583人,總計收入為1732元,B粉絲數量是3721人,總合收入為13212元。
同樣的條件,同樣的配置以及同等的時間,為什麼兩人會員截然不同的結果呢?兩點因素,一個是執行力,在3個月宏觀的時間段下,B每天執行推廣的時間是9小時。A執行推廣時間為5小時。第二點是粉絲的深耕能力,A的粉絲只是做推廣,對粉絲的轉化呈現出放任自流的心態,B經常在群裡發福利,引導粉絲替自己裂變宣傳。看似很簡單的兩個道理,大多數人執行起來卻呈現出不同的結果。
那麼如何去複製別人已有的模式去賺錢呢?創眾匯社群總結起來有以下幾種思維,供創業者學習參考。
第一點是要判斷項目的可行性。一個簡單的技巧去判斷這個項目是否賺錢,是否適合你自己操作。就是你關注這個人連續三個月,如果三個月內每天都有新的動態或者文案,那麼基本可以判斷這個項目是賺錢的,不賺錢也不會持續的操作。網際網路項目成長的周期是以三個月為基數判斷的。
第二點是項目賺錢的模式研究。這個模式你要搞清楚亮點,一點是項目是做的產品還是服務,是如何連接起產品和消費者的?中間的橋梁和紐帶是什麼?第二點研究他的推廣模式,觀察他是如何吸引用戶關注的,比如你經常看到他的動態,那麼你就拿出時間研究他動態的內容和套路,比如每天早上發什麼內容,中午發什麼內容,晚上又是什麼內容。記住一點,做得好的人,其思路往往有跡可循,不會是雜亂無章的發動態的。
第三點是項目操作所需要的準備調節。你在操作一個項目之前,一定要拿出時間去關注同行業至少30個以上的人群,從這些人中吸納你想要的東西,然後加以提取總結轉化為自己的東西。第二點是考察這個項目所需要的素材以及產出素材的難易度。如果是片專業性的東西,你如果想做原創是比較難的,所以觀察他們這些人是從那些點挖掘原創內容的,同理你也可以複製。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反推他們的模式,這樣創業起步比較容易。如果你不去深挖這些個體和共性的聯繫,還在盲目的找資源,找項目,那結果往往是一事無成,蹉跎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