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愛情是燈,友情是影子,當燈滅了,你會發現你的周圍都是影子。朋友,是在黑暗時候給你力量的人。 ——《當哈利遇到莎莉》
《知否》裡女子眾多,上到宮裡的孔嬤嬤,和一眾祖母,中有嫡母繼母,嬸嬸,姨母,下有孫子孫女,還有第四代孩子,可謂百花齊放。
在這百花叢中,有一支花兒快走出花圃才出現,雖戲份不多,但後來也實在讓人喜歡,她就是英國公獨女,張桂芬。她是明蘭的好朋友,與餘嫣然一樣,關係很鐵。
但其實張大娘子與明蘭的初識並不愉快。寧遠侯府和明蘭和顧廷燁住的澄園並府竣工,顧廷燁和明蘭設合府大宴,宴席上邀請了諸多往來的親朋高眷,期中就包括國舅沈從興之妻英國公之女張桂芬。
開席前,女眷們會坐在一起閒聊家常,小秦氏與康王氏在,就難免聊到明蘭。小秦氏還是人前人後兩張臉,康王氏更是肆無忌憚,口無遮攔。張氏沒有接觸過明蘭,聽信了她們的話,為給受了「委屈」的小秦氏抱不平,大庭廣眾之下,說了許多不體面的話,被人議論。
張氏將門出身,剛烈正直,嫉惡如仇,曾是高高在上的英國公獨女,如今嫁入沈家成了沈夫人,但官人對前夫人念念不忘,連帶著憐惜她的妹妹小鄒氏,在家不受待見,在外也被議論,張氏心裡的委屈無人訴說。
可她身上畢竟肩負著新舊兩臣聯姻的重任,她受了委屈,積壓久了,難免生病。而她嫁到沈家,也是因為皇后的弟弟沈國舅的妻子在禹州代替皇后被殺。如今,沈國舅的姐姐姐夫已成為皇上皇后,娘家的一言一行朝廷上下都在盯著,國之重臣張國公得知女兒被欺負成這樣一定會生氣,必定會影響聯姻,動搖社稷。在皇后的一番苦訴下,明蘭自告奮勇去沈家,為官家解憂。
第二次見面,張氏原以為明蘭是嘲笑她的,不想見面,又因小鄒氏「助攻」,讓張氏身邊的人了解了明蘭的心思。見了面,身側也沒有諸多雜亂的聲音,加之明蘭本就不是小秦氏與康王氏嘴裡說的那種人,話自然也就說開了,張氏對明蘭的好感也是從這開始的。
嫁入沈家許久,張氏與沈國舅的夫妻感情還是沒有建立起來,也就代表新舊兩臣的聯姻還是在風雨飄搖中。想讓兩個人的關係在短時間內有所長進,並肩作戰是再好不過的辦法。顧廷燁和明蘭辦了一場馬球會,邀請眾多官眷一同參加,張氏將門虎女,打馬球得心應手。
張氏聽進了明蘭的話,既然自己肩負責任嫁進了沈家,與其這麼蜷縮在家中,暗無天日的活,還不如像房媽媽一樣,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敞亮的活。這正與張氏一樣,二人關係愈加好了起來。
做回自己的張氏在馬球場上英姿颯爽,像閃閃發光的太陽,讓沈國舅不得不注意她。顧侯夫妻挑戰沈國舅,二對二的局,張氏以一句「既到此處,不戰何為」與沈國舅夫妻應戰。配合需要用心,需要默契,需要對對方的關注度是十成十的,這場馬球下來,張氏終於被沈國舅正視,引起了沈國舅的興趣,眉眼間,張氏與沈國舅走進了各自的心裡。
沈國舅的原配大鄒氏可以為了皇后而死,平時生活不拘小節,是有名的賢妻,張氏也從不因自己的背景趾高氣揚,二人有很多很像的地方,這可能就是沈國舅喜歡的女人的類型,張氏也剛好是這個樣子。
之後明蘭辦馬球會,張氏懷著孕也去捧場,以她的身份,坐檯上看著也是給明蘭撐場面。
去沈家,與明蘭相與外面關於明蘭的閒言碎語,提醒明蘭當前的形勢。
明蘭辦滿月酒,墨蘭又生事,她與沈家小妹一左一右的坐在墨蘭身邊,幫明蘭定場子。
都說「女子生孩子就是在鬼門關走了一圈」分分鐘要命的事。她被小鄒氏撞倒,孩子早產,她怕父母擔心,叫了明蘭,給她壓鎮,她才安心。
三毛說,知音,能有一兩個已經很好了,實在不必太多,朋友之樂,貴在那份踏實的信賴。
張氏是不幸的,嫁給沈國舅並不是她本願,大鄒氏太好,沈國舅重情,因大鄒氏寵妾滅妻,小鄒氏又是個不明事理,張揚跋扈的性子,她也不是那種以權壓人的人,嫁過去的前一段日子過得很灰暗。
但她又是幸運的,與明蘭成為好友,明蘭的勸告讓她找回了自己,也因為找回了自己,得到了沈國舅的愛,加上自己自強,本就不是懦弱的性子,又因家族牽扯,小鄒氏跋扈無度,在她生孩子的時候,將郎中拐走,差點害死他們母子,一系列事情下來,她也經歷很多。
如今張氏父母疼愛,官人在乎,有了嫡子,好友在側,家世顯赫,小鄒氏被罰不擾亂後院,各個方面都開始順暢起來。
有人說,朋友不是先來的人或者認識最久的人,而是那個來了以後再也沒有走的人。張桂芬和盛明蘭的友情來的不算早,但來的也是正好,友誼的線牽上了,就再也沒掉。
張氏與明蘭二人是人以群分的典型,二人相處後關係越來越好,二人的官人是好友,同為武將,兩個人擁有共同話題,二人性子相似,珍惜身邊真心待自己的人,二人共同經歷了許多事情,包括託付性命的事,一樁樁一件件,二人的友誼估計會一直走下去,而兩個人的人格,秉性還有處事,也會一直影響著喜歡她們的人,特別是友誼,可遇而不可求,珍惜。
最後,以張嘉佳的話結尾,「真心對你好的人不會很多,一個也別弄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