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殷曉霞)「在修訂的國家課程標準中,應增加作為『另一種知識體系』的珠心算課程,讓珠算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和現代教育價值在新時代得到全面彰顯。」12月4日,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在首屆珠心算發展高端論壇上表示。
劉尚希指出,2013年12月4日,中國珠算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官方決議中指出,中國珠算為世界提供了「另一種知識體系」,是「適應當代需求的範例」。這一評價和認知,是基於珠算的科學思想、構建邏輯、算法規則做出的,符合珠算的現代性特徵。
「珠算是科學的結晶,其中的算盤結構、算法程序和操作實踐都蘊含豐富的科學內涵。」劉尚希表示,珠算是古代的計算機,也有硬體和軟體,那就是算盤和口訣,具有完備的系統性。其理論體系、工具體系和操作體系有機協同,完整解決了人們對數的認識、對計算的需要。珠算知識中蘊含的數學原理和計算方法,為世界數學的發展做出了獨特貢獻。算盤作為計算工具被計算機所取代,但其中所蘊含的獨特數學邏輯和方法以及由此鑄就的另類知識體系並未過時,並開枝散葉,創造出新的知識和方法。
珠心算就是其中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珠算基礎上創新形成的「珠心算」悄然興起,迄今全世界有百餘國家和地區在開展珠心算教育。劉尚希指出,這是中國的一大發現和創造,展現出巨大潛力和發展前景。
他認為,「珠心算」是通過將手撥算珠這一「實體過程」遷移內化到大腦的「虛擬場景」之中,從而形成一種源於珠算但異於其他任何計算的創新方式與形態。這種從以「手」為中心向以「腦」為中心的過渡與轉變,讓「虛擬計算」取代了「實體計算」,突破了計算的物理限制,由此創造了不同於計算機的超級算力。這種超級算力不是大腦之外的延伸,而是大腦潛力的開發。珠心算不僅挑戰並創造了大腦計算的極限與巔峰,而且還將計算以及因其賦能的諸多因子融入大腦之中,形成了獨特的「虛擬思維」場景,形成了一種無過程的運算邏輯,擺脫了「實體思維」的過程邏輯。
「實踐表明,熟練掌握珠心算的人,其計算速度和計算效率驚人。」劉尚希表示,在這些驚人速度與效率的表象背後,還潛藏著珠心算更為重要而深刻的價值與奧秘。大量研究表明,珠心算教育具有開發兒童心智潛能的顯著作用,能有效促進兒童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和思維能力等的提高。珠心算訓練能夠促進右腦在數學任務中的參與,促進兒童白質纖維的發育和左右腦之間信息的快速交互,能夠影響腦神經網絡特性並在一定程度上優化腦神經網絡功能,促進兒童的心智發展。珠算與珠心算訓練在認知功能提升中具有顯著價值,為「計算障礙」這一世界性教育難題提供了解決之道。
據悉,本次論壇由世界珠算心算聯合會、中國珠算心算協會與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珠心算研究院聯合主辦。論壇旨在促進珠算珠心算領域學術交流、推動珠算珠心算事業發展,讓古老的珠算非遺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