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慈鑫)當手機已經成為新一代青少年兒童的生活必備品,孩子因此沉迷於網絡的擔憂始終困擾著廣大家長,但簡單粗暴的制止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往往適得其反。僅就短視頻而言,家長們其實可以採取更多理性的方法去引導和幫助孩子,既通過短視頻讓孩子獲得教育和成長,又讓他們避免受不良信息的影響。今天下午,在由中國青年報社、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青校媒主辦的「善用短視頻,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教授雷靂為家長們提供了六條建議。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教授雷靂在研討會上發言。活動主辦方供圖
雷靂首先表示,根據他所在的研究項目的調查,絕大多數普通學生使用短視頻(抖音)時間並不高,但能夠看到,孩子在15歲之後使用短視頻(抖音)的強度會出現明顯的增長。
短視頻作為當今人類社會文化娛樂活動的一個重要形式,年輕一代已經不可避免的受其影響。雷靂認為,短視頻內容非常豐富,對於幫助青少年學習知識、開拓視野有正面意義,並且,青少年與短視頻的接觸,也是「探索自我」的一個過程;為避免不良的內容影響孩子,也需要各界共同努力。
雷靂說,青少年是人生成長的一個階段,他們好奇心很強、渴望探索自我,但是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的能力有限,對社會的認識也很有限。所以,在孩子接觸網絡包括短視頻的過程中,肯定需要父母做一些事情。雷靂給出了六條建議:
一、父母要主動介入。就是父母必須知道孩子在做什麼。
二、要跟孩子交談溝通。父母要跟孩子講網上的內容並不是全部都好,但也不是全部都壞,要給孩子分析,在網上可能面對什麼樣的風險。
三、給孩子定規矩。什麼時候可以用(手機)、可以用多長時間、什麼樣的信息可以發布或轉發,都要跟孩子講清楚。
四、家長應該知道有一些資源是可以利用的。比如,短視頻平臺的青少年模式。根據抖音的介紹,一旦將抖音設置為青少年模式,播放出來的短視頻就只有教育類的內容。這樣的資源家長應該去了解和使用。
五、小心盯緊(孩子)。家長要強調,孩子只能在家裡面的公共場所,比如客廳、餐廳使用手機。尤其不要讓孩子把手機帶進臥室,因為孩子可能會假裝睡著,然後過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爬起來繼續玩。每個人只有24小時,孩子的睡眠不足,肯定會影響第二天的身體狀況,所以家長要盯緊。
六、發現(平臺、內容)問題及時舉報。這一塊父母也要跟孩子講,相當於提高孩子的媒體素養。因為靠運營的企業去發現問題,固然必要,但它還是有一定的滯後性,所以需要父母的參與,父母要跟孩子溝通、了解,及時發現問題反映問題。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