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帳號所有文章100%為牛劍在校碩博優質原創,相關音頻發於喜馬拉雅【牛津學長說留學】。我已加入「維權騎士」的版權保護計劃,嚴禁任何形式抄襲或盜用,違者必究。
哈咯,大家好~我是目前在劍橋大學攻讀機械工程博士生的Hao Zhong,目前在九牛問津團隊負責選校定位、留學文書、網申。
最近收到好些申博學員直接靈魂的三問:
在申請中套磁起到的作用大嗎?
套磁都有哪些誤區?
該如何套磁?
我在這裡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分享,希望能成為大家申博之路的墊腳石!
套磁在博士申請中作用很大,有時候甚至是決定性的,但大多數情況下碩士是不需要的。
對於很多沒有申請經驗的小夥伴來說,套磁是一個比較迷的過程,有點像玄學:套上了,為啥套上不知道;為什麼沒套上更是迷上加迷。有不少同學對待自己的套磁僅僅把它當作是一個申請中的普通環節,類似於一個「我做了即可」的環節,例如:提交成績單。但實際上,套磁對於博士的申請來說作用非凡,甚至很多情況下,套磁順利地結束也就代表著你順利地拿到了老闆的口頭offer。
在具體的操作中,根據我之前自己以及周圍朋友的經歷,以及幫助在九牛申請的小夥伴們的相關經驗,我總結出大家在套磁當中有幾個比較常見的誤區:
不用套磁,意義不大:
這是對自己申請非常不負責任的一種想法。套磁的基本作用在於幫助你跟你的導師確定他/她今年是否有招生名額,是否已經招滿,是否認可你的學術背景以及是否能夠提供你的funding。哪一條都能直接決定你申請的成敗。這還不包括套磁的部分進階作用,比方說口頭offer。但無論如何,一次完整的套磁雖然不一定能幫你取得申請上的重大成果,但至少能幫你排掉一顆雷讓你了解到這位老師將來有無必要申請,意義很大;
先準備其他書面材料,再來套磁:
初期的套磁一般僅需要你的resume,俗稱CV,中文叫個人簡歷。當然伴隨著套磁的進行,如果你的導師在之後的回覆中需要提供更多的信息或材料,同學也可以邊套磁邊補充。套辭要趁早,重要的事情多說兩遍,套辭要趁早。趁早是多早?大概就是7至8月份開始算正好,可以稍早也可以稍晚。我在跟很多學員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員都計劃九月份甚至十月份之後套磁,這樣的情況掰著腳趾頭算也肯定算是晚的。在你漫不經心地準備的時候,你心儀的導師很可能已經在別的套磁中口頭允諾offer了;
委員會錄取制不需要套磁:
不準確。除非學校的官網上寫著,在拿到offer之前不要主動聯繫導師,那大可放心不用套磁。否則,套磁永遠都是需要的。即便是委員會錄取制,如果你的導師非常中意你的話,他的意見必然會受到錄取委員會充分的重視,從而決定你的錄取進程。劍橋大學就是委員會制的,本人PhD被我導主動反套,從收到導師的第一封郵件到拿到offer,院系+學校審核剛好三周。考慮到英國人的辦事效率確實算是神速了。
專業的內容:
不多不少,介紹自己的內容需要的就放進去,不需要的就不要放。你的老師最關心的是你的科研能力和潛力,或許還有部分你的個人興趣來判斷你的性格。有同學一封套磁郵件恨不能把自己的生平都寫進去,幾百上千字,你的導師大概率是不會看的。因為他們很忙,長的郵件往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適得其反。一般情況下,在正文裡你的個人教育簡介、你的科研方向簡介之後,就可以提出你的問題,想說什麼想問什麼單刀直入,非常重點的問題可以考慮字體加粗;
專業的格式:
郵件subject簡單明了,比方說I’m interested in your PhD position,或者Your Potential PhD candidate等即可。正文段落清晰。開頭稱呼教授要用姓,英文郵件的結尾Best regards這些基本的標配記得不要出錯。雖然這些操作聽起來很簡單,但統計下來能全做對做好的同學屈指可數。
初期套磁帶上你的CV:
一般在初期的套磁信中需要帶上你的CV,一封純粹的CV,一封脫離了無用信息的CV。很多同學套磁忘記附上自己的CV其實是一個非常愚蠢的錯誤,因為你可能浪費了一次讓導師了解你的機會。當然有部分同學比方說藝術系的同學,有時候會在套磁中附上自己過往作品集的網站接也是OK的。如果收件人對你有興趣,他一定會打開你的CV或者網站,做一次更加詳細的評估;
及時跟進導師的回覆:
隨著初期套磁完成,導師們開始陸陸續續地回覆郵件,這時就進入我們套磁的下一個階段,即跟進階段。在這個階段內,導師如果對你的背景比較感興趣的話,可能會要求提供更多的材料,比方你之前文章的Abstract等。不同老師的回覆究竟是套路性的回覆還是非常positive的回覆,都需要根據經驗果斷判讀,以決定下一個階段繼續跟這位老師「套感情」還是當機立斷「套學術」,亦或是鞠躬道謝,尋找下家。
當然了還有很多套磁的細節沒有講到,如果展開來講,套磁會是一個非常詳細,並且講究一系列微操的技術活,因為套磁除了需要做好你自己的部分外,如何分析導師的回覆也是一門大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