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4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上政新媒體中心 野馬浜小精靈
近來,「上海名媛」的消費價值觀刷爆了各大網絡平臺,引起了大家廣泛的討論。小精靈就這類行為背後隱藏的消費價值觀,採訪了我校馬克思學院的張婷老師,並和張婷老師一起討論關於當代人們的消費價值觀,造成這種消費取向的心理原因以及改變部分不恰當的消費心理的小妙招。
張婷
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現為上海政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講師
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主義改造理論、黨的政治建設等
在CSSCI期刊上發表兩篇論文
近年來,隨著電商行業越來越發達,「雙十一」,「雙十二」,「黑色星期五」,「天貓狂歡日」等購物狂歡盛宴接連出現,折扣的誘惑使許多人一邊承受著「債務」,一邊鍥而不捨地瘋狂購物。這種沒有考慮自身經濟情況而盲目購物的行為正是張婷老師所說的「衝動消費」——「在非必要的情況下嚴重透支自己的消費能力,以短暫地讓自己的生活呈現出花團錦簇的假象。是一種不理性的消費的體現。」他們表面上光鮮亮麗,實質上卻被「信用卡」、「花唄」壓彎了脊背。
同時,越來越多人深陷於虛假的符號消費帶來的短暫快感,他們並不是衝動消費,但也不是出於「我需要」的目的去購物,而是追求購物背後的附帶價值,比如同伴們羨慕的目光,自我享受的滿足。沉迷於快感無法自拔的消費者們,一步步偏離了自己的消費價值觀,待到驀然回首時,才發現自己已經開始「能買就買」,變得「錢包空空」,只能過「吃土人生」。
張婷老師認為
(1)自媒體的井噴式發展:多樣化形式的廣告無孔不入,在廣告主的刻意影響下,個人消費觀也更容易發生偏移。
(2)電子支付廣泛普及:支付和找零的儀式感的缺失,新支付方式——輕飄飄地掃一掃自己的指紋/面孔的簡單隨意,消費結果——手機上餘額的數字變化的茫然無感,都使消費變得隨意起來。
對於「衝動消費者」而言,「消費取向更傾向於購買奢侈、華麗的商品,而非實惠便捷的商品。更多考慮商品的品質,很少考慮自己的消費能力。」對於「快感消費者」而言,他們購買的是一段短暫的歡樂時光,但之後錢包常常會陷入窘境。
看看這悽悽慘慘的結果,就能領會「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這句話的真諦。為了更有目的性且合理地消費,大家都可以嘗試著重新尋找量身定做的消費價值觀。正所謂「揮別錯的才能跟對的相逢」。
那如何避免這兩種消費模式並且找到自己的Mr.right呢?我們就需要學習一節抵制「衝動消費」和「快感消費」的必修課。這裡,張婷老師給出了三個建議:
01
在消費之前理性考慮自己的需求和經濟狀況,做好規劃,定好決心不動搖。
02
自己單獨逛淘寶/逛街也能一定程度上規避死要面子活受罪型的衝動消費。
03
原則:
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世上不會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更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也就不會有完全相同的消費價值觀。在多重因素(工資收入,家庭背景,生活環境等)共同作用下,每個人形成了獨特的消費價值觀。
對於不同的價值觀,無人有權質疑什麼,但是,適合自己每個階段的消費觀更能提高生活的幸福度,成為生活中的「人上人」!
雙十一狂潮即將來臨,小精靈與張婷老師共同期待著今天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祝願大家都能購買到自己心儀的物品,並且過一個不用吃土的11月!
往期精彩
無拼搏不少年——致運動場上耀眼的你
健美操方隊採訪 • 你見過野馬浜晚上十點的月亮嗎?
腦保健操專場——奇妙人類圖鑑
「上政新媒體中心出品」
撰稿 | 錢憶寧 陽若稀
圖源 | 網絡 張婷
封面 | 錢奕
排版 | 謝天宇
原標題:《對話張婷老師——尋找適合自己的消費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