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市場魚龍混雜 在線鑑定靠譜嗎?

2020-12-11 中國網財經

  多消費者的心態並不是一定要得到一個有保障、有利於維權的鑑定結果,而是出於對網絡購物渠道的不信任,想要快速初步知道真假。

  在某二手交易平臺的投訴頁面上,一位買家寫下自己的親身經歷:她在該電商平臺上購買別人閒置的二手奢侈品,收貨後前往第三方奢侈品鑑定機構進行線上鑑定,結果顯示是假貨,然而賣家對鑑定結果持強烈抗議態度,認為線上鑑定並不可信,並且不肯辦理退貨。

  這小小的個案,其實問出了當下消費者對奢侈品在線鑑定的普遍心聲:在線鑑定真的可靠嗎?鑑定結果能作為奢侈品售後維權的依據嗎?

  在線鑑定的依據是什麼?

  優奢易拍創始人張琛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該平臺實物鑑定的準確率非常高,錯誤率可以控制在0.02%,以優奢易拍平臺的數據來看,1000單裡面可能只有1~2單會出現錯誤,而在線鑑定的準確率也可以達到99%以上。

  影響在線鑑定準確性的最大問題是消費者能否拍出清晰照片,因為拍奢侈品細節和平時拍人像完全不同,需要近距離對焦,如果照片不清晰,則會影響鑑定的準確率。優奢易拍在做線上鑑定的時候,正常情況下一般只需要10張以內的照片就可以完成鑑定。張琛表示,「像LV這種品牌,消費者根據提示找到工藝最難、造假成本最高的地方,拍4張清晰照片就可以進行判斷了。」

  另一家提供在線鑑定服務的奢侈品平臺寺庫則告訴第一財經,線上鑑定無法接觸到實物,主要的鑑定過程包括:首先寺庫依靠AI智能鑑定設備,待測樣本的圖片數據自動與資料庫匹配,得出真偽結果;其次是用戶通過在線軟體對所需要鑑定的品類、品牌及購買日期等進行選擇,鑑定師會根據商品圖片人工肉眼鑑定確認。

  寺庫相關負責人表示,保障鑑定準確度的核心是不斷提升AI鑑定水平,擴充資料庫數據量;同時也依賴於鑑定師的鑑定能力不斷提升。寺庫奢侈品真偽鑑定是採用人工經驗、儀器設備、大數據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對商品的外觀、材質、製作工藝、附件和內置晶片等進行人工檢測、理化數據分析和智能晶片讀取等來綜合判斷商品真偽。不過,由於線上鑑定只能通過圖片識別實現部分項目檢測,受光線、角度、清晰度等拍攝環境的影響,所以鑑定準確性會有所下降。

  一位奢侈品行業鑑定師也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各大品牌工藝具有特殊性,市面上大多數仿品在做工上就可以判斷真假,對於少數圖片難以判斷的會建議做實物鑑定。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除了優奢易拍、寺庫等大型平臺提供奢侈品鑑定服務之外,在閒魚、知乎等平臺上,還充斥著大量以個人名義進行鑑定的活動,其中大量鑑定既不出具結果報告,也不負任何責任,因此也出現了大量鑑定結果有誤,或同一件物品在兩處鑑定結果截然相反的負面反饋,消費者大呼「上當受騙」。

  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在線鑑定仍是一個持續存在的需求?

  張琛指出,一個原因在於,對普通消費者而言,做線下實物鑑定的來回快遞需要一個時間周期,此外奢侈品金額比較大,也需要一些保費,因此線下鑑定成本相對要高一點。

  此外,很多消費者的心態並不是一定要得到一個有保障、有利於維權的鑑定結果,而是出於對網絡購物渠道的不信任,想要快速初步知道真假。

  資質問題:法律效力何在?

  據了解,優奢易拍在在線鑑定的結果報告中會給出兩個結論,在給出初審真假鑑定結果之餘,還會對鑑定物進行1~10分的評分,其中1~4分為偏假,6~9分為偏真。但是,所有的在線鑑定結果只是作為一個參考結論,並不包含對鑑定結果的責任權,優奢易拍僅對實物鑑定的結果負責任。

  寺庫也表示,凡是寺庫會員都可通過寺庫APP的在線鑑定服務進行鑑定,無論購買渠道、購買平臺都可鑑定;奢侈品鑑定結果會直接通過線上平臺反饋給顧客,供用戶參考,展示電子版的鑑定結論,而線上鑑定受拍攝環境的影響,存在一定的誤差,鑑定結果不具有法律效力。

  不過,第三方鑑定機構具備責任的實物鑑定報告,就一定能作為消費者售後維權的證據嗎?答案是不一定。張琛表示,消費者可以拿著鑑定報告去找商家退貨,但商家願不願意退貨是另一回事,而品牌方和工商體系則根本不提供奢侈品鑑定的工作。

  第一財經記者就鑑定結果資質問題向律師諮詢,一位從業多年的律師表示,在維權時,需要是指定的司法鑑定機構鑑定結論才具備法律效力,如果沒有司法鑑定資質的鑑定報告則不具有法律效力。此外,如果引發訴訟,對方對鑑定結論不予認可的,可以申請重新鑑定,重新鑑定時鑑定機構可以由雙方協商一致,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記者進而查詢具有相關資質的鑑定機構,發現在最高法指定的十家鑑定機構中,提供的鑑定內容包括法醫、文書、聲像資料、痕跡、微量、測謊、智慧財產權鑑定等,但缺乏對奢侈品真偽的鑑定項目。而在中國消費者協會指定的消費維權鑑定技術支持單位中,其中包括針棉織商品、電子計算機、日用化學品等質量鑑定項目,與奢侈品相關的則有珠寶玉石等,僅有部分鑑定技術支持單位專門將奢侈品作為一個專門的門類提供鑑定服務,比如落地於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北京有限公司的中檢集團奢侈品鑑定中心,而中檢北京同時也是最高法認可的司法鑑定機構、中消協指定的消費維權鑑定技術支持單位。

  其他第三方鑑定機構也取得了一些相關的鑑定資質,寺庫向第一財經提供的資質證明顯示,寺庫是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權威奢侈品鑑定中心,也是國家首飾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戰略合作夥伴,並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聯合成立AI智能鑑定實驗室,與國家皮革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聯合成立至一工作站。

  奢侈品真偽的司法鑑定則屬於另一個體系。以法院訴訟為例,消費者作為原告提供的鑑定報告叫做「舉證」,而不能作為「證據」,作為證據的司法鑑定報告需要以法院為主體來抽籤第三方機構進行檢測,因此所謂的奢侈品司法鑑定,其實是不會對作為消費者的單個個體開放的。張琛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優奢易拍鑑定團隊經常協助公檢法機構進行涉案奢侈品的鑑定評估工作,而優奢易拍平臺上提供的司法鑑定服務,目前主要是公檢法等政府機構有需要時使用的入口。中檢集團奢侈品鑑定中心也提供此項服務,先後協助北京海關、杭州海關、廣州海關、武漢海關、哈爾濱海關等在內的多家海關及工商、公檢法等監管部門辦案執法。

  第三方鑑定的困境:誰來承認?

  除了牽涉到法律效力層面的司法鑑定,奢侈品鑑定還存在另一個問題,即品牌層面的承認。

  「現在哪怕是『中國字頭』的一些檢驗公司去開出來的鑑定報告,也並沒有一個國家認可的說法,奢侈品鑑定這個事主要還是品牌方認可才行。」張琛認為,未來國內關於真偽鑑定的認可機制將會慢慢完善,但眼下奢侈品鑑定還處於市場初期,先有市場需求,再有政策制度,第三方鑑定公司是為了滿足新興的市場需求而出現的。

  而所謂國家認可的奢侈品鑑定,目前還是「空中樓閣」,因為奢侈品這一概念含義廣泛,「包括高級紅酒、雪茄、遊艇、飛機這種很貴的這種東西,都算是奢侈品,目前國家並沒有一個所謂的奢侈品的定義範圍,所以還沒有一個專項對應的鑑定資質。」張琛表示。

  在沒有國家認定資質的情況下,廣大藍海向第三方奢侈品鑑定機構敞開,但另一個現實的問題是,任何第三方機構的鑑定報告要想得到品牌方的認可,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品牌只會對自己門店賣出的產品負責,而不會對其他渠道賣出的商品的真偽問題負責。

  鑑定真偽對奢侈品品牌而言「吃力不討好」。原因有幾點:首先,如果品牌方推出真偽鑑定服務,可能前來鑑定的商品中,90%都不是從品牌國內專櫃購買的,大量鑑定屬於無用功;第二,品牌鑑定服務也要承擔法律責任,而奢侈品鑑定不像鑽石和黃金可以通過機器檢測,皮包等奢侈品屬於手工製品,即便是正品的手工也難免存在開膠、縫線等問題,如果品牌方鑑定結論是真,也會對產品質量產生負面評價,因此品牌方難以承擔「一定是真」或「一定是假」的責任;最後,現在各大奢侈品品牌方為了加大出貨量,每年都在增設工廠,因此在生產一線、最能直觀判斷奢侈品真偽的製作者不可能有時間有精力額外負擔鑑定的工作。

  「中國二手奢侈品交易市場的發展,問題不是在於有多少的市場存量,而是在於你的配套體系有沒有完成。」張琛這樣解讀奢侈品鑑定市場的存在合法性問題,二手奢侈品交易市場需要有第三方的機構來幫助鑑定,讓消費者保證自己的權益。

  第三方鑑定機構的出現,也打破了傳統的二手奢侈品交易模式。以前的奢侈品交易模式是賣家將奢侈品賣給消費者,整個消費過程就結束了,而第三方鑑定機構會讓交易模型變為「賣家賣給買家,買家找第三方鑑定,或是買家要求賣家發貨到第三方鑑定機構鑑定沒問題後再發給自己」,這也導致了一些賣家的不滿。但張琛指出,這其實是一個市場的進步,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階段,看上去雙方的交易有一個第三方莫名其妙地參與進來,使得賣家出售的商品要經過第三方鑑定,有可能背負上被鑑定為假貨的風險,但從本質上而言,「以前全國可能只有10萬人敢在網上買奢侈品,隨著第三方鑑定機構的出現,購買規模可能擴大到100萬人。」市場擴大了,會有更多人敢於在網上購買奢侈品,相應的每個賣家的客戶也會增加,從而促進整個行業良性發展。

(責任編輯:張紫禕)

相關焦點

  • 專櫃包鑑定為假,高仿包鑑定為真,在線鑑定App靠譜嗎?
    現代快報訊(記者 張然 宋經緯)淘到了心儀的玉石古玩,找代購買了個奢侈品包包,不知道真假怎麼辦?最近,不少在線鑑定 App 興起,只要拍幾張照片,或者在直播中參與視頻連線,就可以很快知道答案。但是,在線鑑定真的靠譜嗎?現代快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 神秘的奢侈品鑑定師,怎麼辯解鑑定師的資質,奢侈品包包怎麼鑑定
    奢侈品去哪裡鑑定,如何辨別奢侈品真假,網上奢侈品鑑定靠譜嗎,資質比較好的奢品鑑定師靠譜嗎? 奢侈品鑑定師是作為奢侈品的仿品誕生的職業,而奢侈品鑑定師一直是很稀缺的職業,因為隨著市場和企業的需求不斷擴大,不管是想成為鑑定師,還是想經營二手奢侈品店、微商,學習奢侈品鑑定的人越來越多。
  • 奢侈品鑑定平臺的產品都是真的嗎?
    科普:關於"鑑定平臺",請仔細看一下。其實其他行業鑑定已經是魚龍混雜了,奢侈品怎麼樣,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第一、 鑑定平臺出的鑑定報告任何一家品牌商和專櫃都不承認,不認可,這點你去問官方或者問專櫃。官方都不承認的鑑定,呵呵。。。
  • 球鞋博主實測,靠譜鑑定就選得物APP
    b站、微博上都有很多關於球鞋真偽對比,球鞋鑑定的視頻,這些視頻都是球鞋博主們的實測分享,這也讓我們更近距離地感受到了球鞋市場的混亂。在眾多視頻中,關於得物APP鑑定球鞋的視頻播放量都很高,這個國內最火的線上鑑定服務,究竟是否靠譜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 只二賣包靠譜嗎?好的平臺用行動打消顧慮
    不過,過去國內二手奢侈品交易市場魚龍混雜,即使是像只二這種國內專業的正品二手買賣平臺,也無法避免被消費者反覆問起一個問題:只二賣包靠譜嗎?隨著時間的流逝,只二通過對平臺內流通商品各環節嚴格把控,正在贏得消費者的心。
  • 奢侈品鑑定師人才短缺,奢侈品鑑定培訓需求日益增加
    隨著二手交易興起,二手奢侈品交易和鑑定行業逐漸滲入到消費者的生活中,市場上也湧現出大批二手奢侈品鑑定和交易平臺。二手奢侈品常常存在成色標準不一、真偽難辨等問題,奢侈品電商平臺的鑑定能力、鑑定水平仍難以預測,可能對消費者利益以及行業的定價機製造成損害。
  • 用鑑定之光照亮你的創業之路 國家級奢侈品鑑定培訓班瀋陽啟航
    隨著目前國內通貨壓力的逐步加大,大量閒散資金正尋求適當的投資機會,而房價的過高、股市的低迷,正使奢侈品市場的投資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數據顯示,中國的奢侈品流通市場已達到萬億級的體量,大眾富裕層、高淨值人群雙增加,促進二手奢侈品消費增長;政府鼓勵循環經濟發展,也使二手奢侈品市場呈迸發態勢壯大。
  • 揭秘代購圈「潛規則」:奢侈品現高仿鑑定網站
    北京商報記者近日得到獨家信息,奢侈品代購售假並邀鑑定機構出示「真品鑑定」結果,在代購圈如今已成為一個潛規則。消費者張女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自己不僅遇到了淘寶奢侈品代購售假,還被賣家極力推薦至高仿奢侈品鑑定網站進行貨品鑑定。要客研究院院長周婷表示,奢侈品售假行為已經成為一種宏觀的產業現象,並形成製造商制假、代購售假以及網站偽造鑑定等一套完整的產業鏈。
  • 妃魚與中檢集團奢侈品鑑定中心戰略合作
    6月2日,中檢集團奢侈品鑑定中心(以下簡稱中奢中心)與妃魚舉行"行業規範"戰略合作雲籤約儀式。雙方宣布,將在閒置奢侈品流通領域展開長期全面戰略合作,攜手規範和淨化閒置奢侈品交易市場,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中檢集團北京公司總經理劉水祥、中檢集團奢侈品鑑定中心主任曹銳、妃魚創始人兼CEO黃世昌、妃魚合伙人陳聞葉共同出席了籤約儀式。
  • 打假委奢侈品鑑定中心正式入駐拍拍
    7月19日,中國打假工作委員會奢侈品鑑定中心(以下簡稱打假委奢侈品鑑定中心)正式入駐京東旗下二手交易平臺拍拍。通過此次合作,雙方將為用戶提供有效售後保障,促進二手奢侈品市場的健康發展,有效遏制售假痼疾,攜手建立公正公平的二手交易環境。
  • 中檢集團奢侈品鑑定中心:做好奢侈品鑑定培訓的「國家隊」
    近年來,隨著國人奢侈品消費的猛增和對閒置二手奢侈品認知度的提高,二手奢侈品買賣需求迅速增長,締造了多家二手奢侈品經營商家短時間內創造高收益的行業神話。與此同時,伴隨著國內奢侈品行業「不成熟、不完善」的發展狀況,不斷壯大的二手奢侈品市場也存在著諸多譬如假貨、山寨等問題。
  • 第五期奢侈品鑑定技能培訓班在成都正式開班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劉世光 實習生 曹中霖):9月15日至9月19日,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奢侈品鑑定中心、全國專業人才儲備工作委員會、日本奢侈品鑑定協會聯合舉辦的第五期奢侈品鑑定技能培訓班暨國家專業人才職業技能培訓班在成都正式開班。
  • 奢侈品鑑定:今天,帶你了解奢侈品鑑定師~
    目前行業具有一定鑑定能力的奢侈品&二手奢侈品從業者近萬人,但專職每天工作時間只做奢侈品鑑定工作的專職鑑定師人數,僅有100人左右。有時也會被委派接到像海關、公安、法院等國家機構去輔助他們判案,對涉案商品進行價格的評估和真偽的評估。
  • 奢侈品鑑定|最受消費者青睞品牌盤點
    近年來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的消費熱情持續高漲,從經典款到熱門款,不同品牌各有千秋,很多博主明星穿個不停。根據優奢易拍奢侈品鑑定數據,在箱包品類中最受歡迎的三個品牌分別是Louis Vuitton、Gucci、Chanel。
  • 中檢奢侈品鑑定中心:幫您鑑定包包腕錶等奢侈品真假
    2018年3月16日訊,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消費者的奢侈品購買力日益增強,不少人也開始擁有奢侈品。但不容忽視的是,一些仿冒的奢侈品也出現在市場上。那麼,怎麼鑑別真假奢侈品?我帶著問題去中檢集團奢侈品鑑定中心尋找答案。
  • 奢侈品鑑定摻水,二手電商藏貓膩
    隨著商品在線上上架時間越久,價格在逐漸下調,最終北京商報記者選擇召回產品。在召回產品過程中,用時約7天,期間記者兩次向平臺客服諮詢,希望能儘快退回產品。對於商品定價的最高價與最低價相差上千元,或許心急的買家會為「差價」買單。這也就意味著,紅布林可以從一個訂單中多收入數百元。
  • 中檢集團開設奢侈品鑑定培訓班
    原標題:國內首推「國字頭」權威奢侈品鑑定培訓 填補行業空白  近日,中檢集團奢侈品鑑定中心第一期奢侈品鑑定培訓班正式開班,學員們今後無需再花費重金遠赴國外培訓,在國內就能學習到頂級、權威的奢侈品鑑定課程,國內奢侈品鑑定培訓散、亂、雜的行業現狀有望得到顯著改善。
  • 標準不一、魚龍混雜……「代餐飲」減肥靠譜嗎?
    標準不一、監管滯後、魚龍混雜……「代餐飲」減肥靠譜嗎?  過去,我們追求吃得飽,後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吃得好,如今,更關心吃得健康,別吃胖了、吃出了三高。特別是,對於想減肥的朋友來說,運動太累、節食受罪,減肥藥又擔心有副作用,這時候,「代餐減肥」進入人們的視野。
  • 安潔利奢侈品鑑定培訓:2020年奢侈品行業如何發展
    中國的二手奢侈品行業市場巨大卻面臨轉化困境,急需尋求新突破,產業鏈亟待整合升級。如何讓二手奢侈品交易這塊「蛋糕」變大,成了我疫情期間一度在思考的問題。這個時代,奢侈品市場急缺的不僅僅是鑑定師,而且包涵鑑定技能在內的,綜合奢侈品專業性人才,他既要懂鑑定知識,也要懂回收市場行情,二手估價,銷售體系、運營轉化,企業管理。
  • 奢侈品鑑定培訓每天幾千元 蜻蜓點水能識真偽?
    仿冒的奢侈品在國內不少見,品牌專櫃又大多不提供驗貨服務,這使得奢侈品鑑定師成了香餑餑;相應的,市場上開始出現價格昂貴的奢侈品鑑定培訓班。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市場上類似的培訓班有很多,培訓機構的宣傳也五花八門。它們的共同點是收費昂貴,一期課程的學費普遍在3萬元以上。記者在一家培訓機構的網頁上看到這樣的信息:「奢侈品鑑定師 Level1(一級)課程,4天3萬元、奢侈品鑑定師 Level2(二級)課程,6天3.5萬元。」這就是說,若兩期課程都學下來,總共10天要花費6.5萬元,平均每天學費高達6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