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老一輩人或者鍵盤黨們,老是喜歡把一些過時的認知掛在嘴邊,什麼開寶馬坐奔馳啊、VTEC is the best之類的。以前聽到這些倒還能理解,可最近教授試了1.5T的新CRV,算是徹底改變了我的觀點。
其實時代在進步,而一味拿著固有刻板的觀念說事的,就是在耍流氓。而對於這些過時的認知,教授認為有必要跟大家糾正一下。
VTEC is the best?
一說到VTEC,很多本田粉們就高潮了,冠軍的聲音、VTEC is not only belief等等一堆話就來了。誠然,VTEC確實讓本田輝煌了一個時代,不過那都已經是過去式了,你看看如今的本田在賽場上都頹廢成啥樣了。
而當年用了K24發動機,八千轉才斷油的思域Si也僅僅不到500人為此埋單,那些口口聲聲說本田大法好的朋友們你們在哪。是的,我們都知道爆TEC很爽,只不過是從別人的視頻裡知道的。
值得諷刺的是,曾經的自吸王者如今卻用上了渦輪,並且連引以為傲的VTEC都摒棄了。得到的結果卻是,搭載了L15B的十代思域跑出來七秒出頭的百公裡加速。這臺1.5T的發動機改裝潛力巨大,隨隨便便刷個程序就能接近300匹,日常在走街串巷時比起幾乎沒有低扭的K20發動機好太多。可以這麼說,VTEC has become a past tense,地球夢才是未來。
開寶馬坐奔馳?
開寶馬坐奔馳,這句話早已經深入人心,簡單來說,當年的寶馬更加注重操控,奔馳則是為老闆設計的,更多的是舒適性。然而,時過境遷,這種傳統的固有觀念顯然已經不適合當今的奔馳寶馬。
就以最新的寶馬5係為例,這臺車在隔音和舒適性以及行駛品質方面都要比同級別的奔馳E級要好。反觀奔馳E級,也沒有了以往老奔馳那種非常沉穩的駕駛感受。因此,開寶馬坐奔馳這句話在如今是站不住腳的。究其原因,廠商之間在競爭的同時也在相互學習,導致現在的汽車越來越同質化。
前驅車一定推頭?
前驅車由於在先天結構上的劣勢,大部分的重量都壓在前軸,在快速過彎容易出現轉向不足的現象。但是,並非所有的前驅車都會推頭,這時候就非常考驗底盤的調校功力了。只要前輪輪胎上的壓力儘可能的由彈簧和避震去吸收,後輪上的壓力儘可能轉移到輪胎上去,就會甩尾的現象。不明白?簡而言之,就是前輪避震彈簧軟一點、後輪避震彈簧硬一些。
嘉年華ST就類似於這種調校,後輪輕輕向外滑動,帶著輕微轉向過度的特性,輕描淡寫的就把彎給過了。你會驚嘆於,一臺前驅、板車懸掛的小車竟然會如此靈動,這也許就是調校的功力吧。
SUV操控一定不如轎車?
與前驅同理,因為重心高、車重等先天的物理劣勢,原理上SUV的操控是不如轎車的。而隨著底盤科技進步以及工程師的不懈努力,一些SUV的操控甚至要比普通轎車好不少。
操控好的車,往往在油門響應、轉向靈敏度、底盤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現。而搭載了最新的GVC系統的馬自達CX-4,通過控制發動機扭矩輸出實現車輛重心轉移,讓過彎變得又快又穩。創馳藍天的變速箱,在響應上沒多少車能比得上,加上非常靈敏的轉向,可以說CX-4在操控上比起很多運動型的轎車都不差。
在如今這個年代,本田拋棄了VTEC,連寶馬都開始用上前驅了,這對車迷來說確實是個壞消息。但教授認為,這些新的東西推出,必然有它的道理。換個角度,沒有VTEC的本田跑得更快、前驅寶馬空間又大跑起來也不見得比後驅差多少,這對咱們消費者來說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