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樹屋的時光,樹屋的時光可以幫助你了解與孩子的溝通以及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的實際問題。本文篇約1300字,閱讀時長約3分鐘。
很多家長可能都覺得寶寶年紀很小,情緒變化也很快,所以事情過去就忘了,但是突然有一天就發現寶寶開始因為爸爸媽媽之前說自己而不想理父母了,作為家長的你是不是也開始疑惑,寶寶這麼小怎麼就開始記仇了呢?其實,寶寶有這種心理是很正常的,家長也不需要大驚小怪。那麼針對寶寶的這種情況,下面就給大家推薦幾個小方法來應對寶寶的「記仇」情緒吧。
寶寶在受到別人責罵時,尤其是像爸爸媽媽這樣比較親近的人斥責的時候,情緒上會更加敏感和低落,就有可能會表現出哭鬧和反抗的行為。事實上,這還算不上是記仇,更準確地說應該這是一種寶寶情緒發展尚未成熟的正常現象,一般來說,這種情況會隨著時間寶寶也會淡忘。
但是,如果有人不斷地對寶寶表達一些負面的行為和話語,那麼時間久了寶寶就會表現為不想跟這個人接觸。因此,家長也要自我反思,在跟寶寶說話或陪他一起玩遊戲的時候,也要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避免對寶寶構成心理傷害或者其他不良影響。
學會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有時候如果寶寶的願望沒有得到滿足時,也會生爸爸媽媽的氣。這種情況下,作為爸爸媽媽可以儘量用其他寶寶感興趣的事物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比如寶寶喜歡的玩具小汽車或者玩偶,還有寶寶平時喜歡看的繪本之類的,經歷過一兩次這樣的事情後,寶寶也慢慢會比較平靜地接受了。
從寶寶的角度出發
如果家長真想了解寶寶,那麼不妨試試轉換一下身份,偶爾也可以丟掉需要在孩子面前保持權威的角色壓力,輕鬆地跟寶寶交朋友,讓寶寶知道爸爸媽媽也是試圖想了解自己的想法的。除此之外,家長也要多學習一些兒童的心理發展知識,對寶寶進行良好的教育也會很有幫助。
多給寶寶嘗試的機會
人都是會犯錯誤的,更何況寶寶呢,所以當寶寶出現失誤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儘量心平氣和來跟寶寶溝通,記得多給寶寶一些嘗試的機會,這樣寶寶才會在不斷嘗試、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增加面對困難的勇氣,形成積極開朗又敢於嘗試的性格特點。
多安排些有趣的活動
家長在平時生活中,可以多給寶寶安排一些活動,安靜的、運動的、認知的、藝術等方面。一旦寶寶的精力被這麼多有趣的活動吸引時,就不會為一兩件小事而「鬧情緒」了,家長也可以陪寶寶一起體驗,也可以增加親子關係的質量。
提高寶寶的抗挫折能力
有時候爸爸媽媽也要對寶寶的行為給予必要的否定,這是真正愛的體現。如果家長什麼都順著寶寶,這樣的寶寶在面對挫折時就會比較難接受,而且長大之後也不容易體諒他人、關心他人。因此,家長要偶爾給予寶寶不合理的要求進行拒絕,這樣寶寶才是得到了真正的愛。
人與人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因此每個寶寶生來也是不完全一樣的。所以作為家長只要坦然接受屬於自己寶寶的氣質特點,有時間和寶寶一起多做一些令寶寶開心的遊戲,遇到問題,家長也不要急著去吼寶寶,多點耐心,寶寶就不會「記仇」啦。
如果您喜歡樹屋的時光,請您關注我。歡迎對文章內容進行評論,一起探討對於家庭教育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