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日本的私立大學往往要比國公立大學,每年的學費貴出2-3萬人民幣。但是究竟為什麼會比國公立大學貴呢?貴出的這些部分又是哪些費用呢?
我們所知曉的知名私立大學,類似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MARCH」五校、「關關同立」等等,都是出於東京、大阪、京都等大城市。因為身處大城市,所以招生人數和影響力都會有一定的提高,一些沒有考上國公立大學的優秀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流入了大城市的私立大學中。
所在城市發展很好,花費也就很大。比如說學校的建築費用、維修和保養以及其他很多費用,都要比小城市或者是鄉村地區花費大得多。那這部分多出來的經費,只能是向在校學生收取了。
在日本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理科國公立,文科屬私立。大多數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是日本國公立大學的畢業生或者是在職教授。而日本政府大力扶植科技、醫療等理科專業,所以有大數量的撥款供學者研究課題,這樣從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校在僱傭人才上的花費。
而文科類的專業則是私立大學稱雄,我們都知道文科類的專業並不是很好出成績,或者說對比與理科研究的項目,文科專業並不會有太大的社會轟動。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未來的幾十年中,你聽聞「癌症可以治癒」(醫療領域重大發現)的震驚程度一定遠大於「男女平權運動發展迅速」(社會性質的新聞),這就能從某種程度上反映文理科研究成果的差距。
所以文科類的研究,很難像理科那樣申請到大量的研究經費,所以校方對於僱傭教職人員的費用也會相應加大,這也是學費高漲的原因之一。
最後我要歸結到學校的名聲上來。私立大學中的名校,學費都差不多維持在一個水平上,但是一些不知名的學校,學費往往比名校還要高出許多,這也從側面說明,因為選擇不知名大學學生數量較少,所以平攤下來每位學生的學費是只增不減的。
日本人其實並不是很看重學歷,如果自己沒有考上名校,他們是不願意花錢去上個不知名的本科,反倒是願意去專門學校裡學一門手藝,這樣來看,不知名私立大學收不上學生的狀況,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