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幾名來自福建的遊客在臺北縣野柳地質公園合影。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
本報訊 昨天是首發團遊客到臺灣後正式開始遊玩的第一天。大陸居民旅遊首發團開始分成若干小團分頭奔向臺灣的各個景點,包括臺北故宮、孫中山紀念館、101大樓等,部分遊客還到宜蘭出海看鯨魚。300餘人的北京首發團分成了七八個小團,由不同的旅行社帶向不同的景點。北京的旅行團基本都在臺北集中遊覽臺北故宮、中山紀念堂、101大樓等地。
「不怎麼累,就是天氣熱。」昨天下午,北京部分首發團遊客來到孫中山紀念館,他們大部分都是50歲以上的老人。不過,他們沒有顯露出疲態。年過六旬的楊玉珍老人說,沒想到這輩子還能有機會到臺灣來旅遊,還能參加首發團。她說,天氣雖然炎熱,但是臺灣人民的熱情更高,「特別是那個導遊,非常負責任,非常照顧我們」。
一個小時後,這些遊客又匆匆登上大巴,趕往另一個景點——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
遊客最喜歡翠玉白菜
本報訊 臺北的故宮是這兩天首發團遊客必遊的景點,不少遊客對其中的藏品早有耳聞,著名的翠玉白菜、肉形石更是讓遊客印象深刻。
「惟妙惟肖,太精緻了,真是難得的國寶。」來自廣東團的何先生逛完臺北故宮後表示,他最喜歡的就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據了解,翠玉白菜長18.7公分,寬9.1公分,厚5.7公分,如此大的翠玉世所罕見,不愧為稀世珍寶。
來自北京團的尹先生從小在北京長大,北京的故宮也去了多次,這次逛臺北故宮,自然而然地比較起來。「這個故宮的稀世寶物還真不少,可能比北京故宮還多,但是建築卻比北京故宮差遠了。」
相關
臺北故宮「寶物」端上飯桌
本報訊 為迎接大陸遊客,臺北故宮博物院把院中的八大寶物變成菜品提供給遊客,在其經營的故宮晶華酒店推出。當然,餐費也是非常昂貴,一張10人桌花費接近4萬元新臺幣,約合1萬元人民幣。
弦紋鼎是臺北故宮的著名藏寶,它是戰國時代遺留的青銅器精品,故宮晶華酒店就用陶瓷仿製了一個弦紋鼎,用來做著名的閩菜——佛跳牆。翠玉白菜也被酒店搬上餐桌,只不過變成了真正的娃娃菜,但是要雕飾成翠玉白菜的原型也絕非容易的事情,光挑選外形相似的娃娃菜就很難,而菜葉的白綠漸變層也是挑選的重要條件。
此外,白玉錦荔枝、肉形石、元朝雲林鵝、多寶閣、毛公鼎等也被打造成菜品或者盛菜品的容器,頗有創意。
孫中山紀念館
90歲老兵拄拐杖迎遊客
本報訊 昨天的孫中山紀念館很熱鬧,首發團的幾百名遊客陸續趕來,其中包括國家旅遊局局長、海旅會會長邵琪偉。臺灣一名90歲老兵李德濟還特意拄著拐杖到中山館迎候大陸遊客。
昨天,當了解到大陸遊客首發團將要去紀念館遊覽,李德濟老人決定趕來看望同胞。「看到他們,就想到了大陸,想到了家。」老人是廣西人,1947年在東北服役,隨後來到了臺灣。此後數十年沒有回過老家,直到兩岸開放探親後,老人才帶著自己的兒子回了一趟老家。
李德濟老人的身體硬朗,眼不花耳不聾。現在,他已是子孫滿堂,但是孫子們還沒有去過大陸。聽到兩岸實現周末包機,李德濟很高興,他拄著拐杖站在紀念堂中,和在場的記者、遊客聊起了當年的東北會戰。
有記者問:「現在周末包機實現了,你想回家嗎?」
他頓了一下,點點頭說,「想,怎麼不想!但我這身體已經去不了了」。
本版採寫除署名外 本報特派記者 柳志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