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出,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2日,重慶彭水縣潤溪鄉白果村。走進緊鄰公路的現代農業觀光園,抬眼可見成片菸葉,貯足拍照中,感慨未見過菸葉及不知道菸葉原來是綠色者不少。
他們不知道,菸葉上,一場關於生命的爭奪剛分高下。小米大小的蚜蟲慌不擇路奔逃,緊貼它飛行、約蚊子大小的蚜繭蜂揪準時機亮出尾刺。尾刺精準刺下,蚜蟲徒勞踢打片刻後不動了,它身體正被注入蚜繭蜂的卵。卵會在它體內寄生,它死亡換來蚜繭蜂后代誕生。
菸葉上的蚜蟲被蚜繭蜂寄生後變成僵蚜後死去
6日,來自中國菸草總公司重慶市公司的消息表明,蚜繭蜂殺滅蚜蟲這幕是全市現代菸草農業建設開展以來,菸葉種植推行綠色防控體系中的重要一環。目前,此技術在全市菸葉產區已實現100%覆蓋,實現了重慶菸葉品牌—— 「渝金香」防治蚜蟲農藥的零使用,菸葉質量和煙區生態環境得以提升。
綠色輻射
彭水縣菸葉種植基地是全市規模最大的煙區
蚜繭蜂何其多,為啥要講彭水的蚜繭蜂?據悉,重慶菸葉產區有12個,主要分布在渝東南和渝東北等地的12個區縣。彭水縣是全市菸葉種植規模最大的菸葉產區。彭水產區蚜繭蜂擴繁育種場提供的幼蜂,為全市各產區用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提供需求保障。
科研人員將有蚜繭蜂苗的菸葉袋裝,送往煙田使用
2日,育種場內的場景表明,育種場設在恆溫大棚內,種有專供蚜蟲生長和繁殖後代的菸葉,菸葉為蚜蟲提供生存養料、蚜繭蜂把卵寄生在蚜蟲體內,待寄生卵在一片菸葉上達到一定數量時會被摘下。無數這樣的菸葉被收集後,會分批送到黔江等其他菸葉產區。
卵破蜂出時,這些育種場來的蚜繭蜂圍著菸葉飛舞,它們的軌跡像極了守護菸葉生長的防蚜蟲網絡。是時,數不清的這種網絡在全市12個菸葉產區起效運行。
育種場技術員說,該運行過程有綠色防控跨地域輻射特徵,它使每個菸葉產區周邊的非菸葉等農作物防蚜蟲病蟲害成效翻倍,「煙田裡的蚜繭蜂多了會飛到相鄰田間地頭,把那些在玉米等農作物上的蚜蟲幹掉。」
彭水分公司菸葉科科長曹學鴻在煙田安裝「性誘劑」進行滅蟲,改變以往使用農藥滅蟲的情況。
這項技術在菸葉生長中的成本高嗎?彭水分公司菸葉科副科長曹學鴻坦言,3年來,每年每畝成本沒超過5元。
在白果村煙田,熟悉菸葉生長的菸農對蚜繭蜂寄生卵科學擺放。他們受過分公司菸葉生產技術員培訓,對放蜂技術爛熟於胸。
20萬元
邵玉奎是大廠村4組的菸農,今年43歲。他也是能熟練放蜂的菸農之一,他說,在村裡,有100多戶村民像他一樣受過用綠色防控等科學種煙技術培訓。
邵玉奎說,從他父輩起,他家種煙近40年。他講,以前,種煙全靠天吃飯,病蟲害來了只能幹瞪眼,要是山洪把煙田衝毀,除了嘆氣還是嘆氣。
邵家等種煙戶的煙田均在海拔1200米的山區,這樣的環境特別適宜菸葉生長,但雨季塌方等自然災害引發的後果,誰也無法預料。彭水分公司懂菸農們顧慮,他們每次派技術員進村入戶作技術培訓時,均對大家的各種擔憂摸底。
村民們對上月的連晴憂心忡忡,分公司聯繫人工增雨炮站追雲開炮,還對接保險公司密切關注受損是否發生……慶幸,上月連晴22天後降雨了。
「我們有種煙技術撐腰,菸葉生長有菸草公司買的保險,每家人一年至少掙七八萬元太正常不過了。」在邵家院壩,邵玉奎以一戶3口之家的菸農為例,扳指頭算種煙成本、毛收入和利潤。
算完別人,他算自己家。快算完時,他一臉是笑,「我家5口人,今年能掙20萬元。」
原來,他家現有煙田65畝,規模在當地屬中上,種煙最多者以百畝為單位。他講,每畝煙田的勞動等成本約2500元,菸葉收購價跟分級有關,每畝收購回報在3000元至5000餘元不等。他還說,加上他正經營、用往年賣菸葉收入建的農家樂,家庭總收入超20萬元不成問題——去年夏天,農家樂經營20多天就收入6萬多元。
年收入20萬的菸農邵玉奎,如今辦起了農家樂。
來自彭水分公司的消息表明,邵玉奎說的保險叫菸葉種植保險,即種煙過程中發生乾旱導致菸葉減產甚至絕收,或遇地震等不可抗力帶來意外損失時,該險會對受損失賠付。菸農獲賠償標準是,每畝600元至1600元不等。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為全縣菸農買了菸葉種植險,菸農不掏一分錢。
產業工人
彭水分公司有個微信公眾號叫「彭水金葉」,粉絲是菸農。在「綠色防控」菜單裡,有合作社農家肥發酵的信息,喜潤是合作社之一。
2日,喜潤合作社的農家肥發酵場。工作人員說,用生物發酵特殊工藝處理牛糞、秸稈等常見農家肥原料,成品堆在出貨料場,遠看似砂石,抓起一把細聞,沒異味。這種農家肥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生物肥料,它對菸葉生長也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比如,降低不利種植的土壤酸性程度、減少菸葉根部蟲害等。
生物質新能源烤房採用了太陽能、電能和生物材料烤菸,做到了對環境的零汙染
其實,把生物肥料撒進煙田,僅是用綠色防控措施涉及的種煙環節之一。從煙苗到菸葉採摘過程,啟用綠色防控的環節超過10個。比如,機械除草代替除草劑、煙杆回收壓製成秸稈做肥料、烤菸房用電作能源避免以前的燒煤汙染等。
烤菸時燃燒材料是經過加工的生物質材料,無煙無汙染
「效果很明顯。現在用指頭操作幾下,就能從晚上睡到天亮。」潤溪片區烤菸技術指導員劉超說起另一種綠色防控帶來的改變。6年前,烤菸房引進電氣化設備烘烤菸葉,電作為能源讓菸農徹底擺脫耗體力和無法睡安穩覺窘況。
原來,未引入這項綠色防控措施前,烤菸人需不時觀察菸葉變色等狀況,還得牽掛爐火燒得旺還是缺煤。每晚,經驗特別豐富的烤菸人頂多能睡三四個小時的覺。
重慶市菸草公司的統計表明,目前,全市已集中建成1個1萬噸產能和6個0.5萬噸產能的規模化農家肥加工場,加上合計產能近2萬噸的多個小型農家肥加工場,助力了服務鄉村振興向一元主導型向二元增收型轉變。期間,直接培育農家肥加工場等跟菸葉生產相關的產業工人、職業烘烤師2000餘人,新增收入近6000萬元。
彭水分公司的消息表明,這個新型職業菸農隊伍中,來自彭水煙區的菸農佔比靠前。
莊園
種煙狀元田茂盛的煙田採用農家有機肥和蚜繭蜂殺蟲技術後,長勢良好。
6年前迄今,菸農田茂盛是彭水縣菸葉種植狀元。
得益他對菸葉種植的了解,當地菸農自發組建起彭水縣喜潤農業開發股份合作社,田茂盛被推舉為理事長。目前,合作社涉足農家肥加工場、菸葉烤房等生產環節,不俗的經營實力使每個加入合作社的菸農受益增收。
烤菸工將剛從煙田裡採摘的新鮮菸葉按照成熟的程度進行分類
「這種模式帶來看得見的向好趨勢。未來,我們將助力菸農往莊園化種植方向發展。」彭水分公司經理吳樹成介紹,為夯實莊園化種植基礎,該公司計劃用5年時間,完成現有煙田7.83萬畝往9萬畝方向邁進過程,年計劃收購量也從今年18萬擔往未來20萬擔方向看齊。期間,通過菸葉工作站帶動駐村技術員培育菸葉產業工人是工作重中之重。同時,繼續盤活培育煙苗大棚空置期培育觀賞花卉、菸葉採摘後的煙菜套種等資源互補型增收模式,讓煙田為鄉村振興助力。
種煙狀元田茂盛利用培育煙苗的大棚,在過季後種有機植黃瓜、西紅柿,也喜獲豐收。
重慶市公司對菸農合作社的發展方向更有前瞻性,其發布的權威信息表明,未來,將繼續做大做強菸農合作社,在深度整合設施資源、補貼政策、科技項目等過程中,重點向菸農合作社傾斜,幫助合作社壯大經營實力,對有條件的向「一縣一社」方向引導。
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黃豔春/文 冉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