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點擊進行諮詢》》
為了能讓各位考生能更加高效率的備考,中國教育在線為大家提供了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衝刺模擬題,供大家參考。預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一、單項選擇題
1、歷史唯物主義的生產力範疇是標誌()
A、人類認識和改造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能力的範疇
B、人類改造舊的社會制度、創立新的社會制度的能力的範疇
C、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從自然界獲取物質資料能力的範疇
D、人類進行政治鬥爭、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能力的範疇
2、生產力範疇反映的是()
A、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B、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C、人與勞動產品的關係 D、人與勞動資料的關係
3、在勞動資料中最能標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因素是()
A、運輸設備 B、倉儲設備 C、維修工具 D、生產工具
4、在勞動資料這一複雜系統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是()
A、勞動對象系統 B、生產工具系統 C、信息傳遞系統 D、能源動力系統
5、自然科學屬於生產力範疇,這是因為()
A、它是對自然界的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
B、它能把生產力系統中的各要素組合成統一整體
C、它滲透到生產力諸要素中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D、它是構成現代生產力系統的最重要的獨立因素
6、生產關係範疇反映的是()
A、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B、人與人之間的政治關係
C、人與人之間的思想關係 D、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係
7、生產關係包括多項內容,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
A、產品的分配方式 B、商品的交換方式
C、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 D、勞動者的分工協作形式
8、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中,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是因為()
A、生產力是第一性的,生產關係是第二性的 B、生產決定分配和消費
C、自然關係決定社會關係 D、生產力是內容,生產關係是形式
9、階級的出現是()
A、政治關係發展的產物 B、經濟關係發展的產物
C、軍事衝突發展的產物 D、由文化原因引起的
10、階級產生的基本前提是()
A、用暴力掠奪他人的財產 B、用特權侵吞公社的財產
C、由於生產力的發展而出現剩餘產品 D、由於產品分配不公而出現兩極分化
11、劃分階級的唯一標準是()
A、經濟標準 B、政治標準 C、思想標準 D、社會標準
12、階級的實質是()
A、少數人對多數人的專政 B、不同集團的社會地位和分工
C、一個集團佔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 D、一個集團佔有另一個集團的生產資料
13、階級劃分的主要標誌是各種社會集團()
A、在國家政權中的地位不同 B、對生產資料的關係不同
C、在社會勞動組織中的作用不同 D、取得勞動產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
14、上層建築由兩個部分構成。它們是()
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政治關係和法律關係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政治上層建築和觀念上層建築
15、國家政權屬於()
A、社會的經濟基礎 B、社會的上層建築
C、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 D、統治階級意志的表現
16、國家的起源在於它是()
A、階級妥協的結果 B、由於人們相互訂立社會契約而形成的
C、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 D、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產物
17、國家的實質是()
A、調和階級矛盾的機關 B、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工具
C、社會全體成員選舉產生的機關 D、凌駕於各階級之上的社會協調機關
18、一切國家的共同職能是()
A、為公眾謀福利 B、調和階級矛盾 C、***人民的***
D、為自己的經濟基礎服務,對內維護本階級利益,對外防禦外敵入侵
19、恩格斯在談到資本主義國家職能時指出,「政治統治到處都是以執行某種社會職能為
基礎」。這就是說:()
A、社會職能是資本主義國家的主要職能
B、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職能都是通過社會職能體現的
C、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職能在弱化
D、政治統治只有在執行社會職能時才能持續下去
20、國體是指()
A、國家的經濟體制 B、國家的政治體制
C、政權的組織形式 D、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
21、我國的國體是()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人民民主專政
C、民主共和制 D、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22、「民主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不是一個東西。民主就是承認少數服從多數的國家。」這
句話應理解為()
A、民主是指一種國家制度 B、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
C、國家的實質是少數服從多數 D、民主是國體不是政體
23、國體和政體之間是()
A、本質與現象的關係 B、絕對與相對的關係
C、共性與個性的關係 D、內容與形式的關係
24、、國家的本質是()
A、管理社會各項事業 B、保衛社會秩序的安定
C、保衛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 D、階級壓迫的工具
25、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對()
A、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反映 B、科學文化的反映
C、統治階級意志的反映 D、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反映
26、社會意識是()
A、社會的精神生活過程 B、社會的政治生活過程
C、人類改造自然的過程 D、人類改造社會的過程
27、社會意識具有複雜的結構,從意識的主體的角度來看,社會意識可區分為()
A、統治階級的意識與被統治階級的意識 B、社會心理與社會意識形式
C、個體意識與群體意識 D、先進的意識與落後的意識
28、群體意識是()
A、集體主義的產物 B、個體意識的總匯
C、群體實踐的產物 D、群體共同意志的產物
29、階級社會中主要的群體心理是()
A、集體心理 B、民族心理 C、階級心理 D、階層心理
30、下列各組社會意識諸形式中,全部屬於非意識形態範圍的是()
A、政治思想、語言學、道德 B、技術科學、哲學、藝術
C、自然科學、邏輯學、語言學 D、法律思想、邏輯學、宗教
31、下列各組社會意識諸形式中,全部屬於意識形態範圍的是()
A、自然科學、道德、宗教 B、法律思想、邏輯學、宗教
C、政治思想、藝術、語言學 D、法律思想、哲學、宗教
32、社會意識形態及其諸形式是()
A、與人類社會一同產生的
B、隨著階級的產生而產生的
C、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形成和發展的
D、在人類勞動、思維能力和社會意識發展到一定水平時出現的
33、藝術的特點是()
A、以永恆的、共同的美來概括和影響社會生活
B、用生動的形象反映社會生活,通過美的感染力影響人的思想感情和社會生活
C、以抽象的、邏輯思維的形式來反映和影響人的思想感情和社會生活
D、以超脫階級偏見的純藝術反映社會的本質,純化人的心靈
34、道德的特點在於()
A、它是靠政治法律設施的保障來實現人們行為的規範
B、它是僅僅在階級社會中存在和起作用的社會意識形式
C、它是靠社會輿論、人們的信念、習慣、傳統和教育而起作用的人們行為的規範
D、它是由國家制定和強制執行的人們行為的準則
35、馬克思主義評價道德的原則是()
A、重義輕利 B、知足常樂 C、堅持永恆的正義 D、是否有利於社會的進步
36、「三綱五常」、「忠孝節義」是()
A、原始社會的道德規範 B、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規範
C、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規範 D、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
37、最集中最直接地反映經濟基礎和階級利益的社會意識是()
A、道德 B、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C、哲學 D、藝術
38、人的私有觀念是()
A、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 B、隨著原始社會的解體而產生
C、隨著社會分工的出現而產生 D、隨著私有制的出現而產生
39、政治法律思想的貫徹是()
A、靠社會輿論來實現的 B、靠政治暴力的強制來維持的
C、靠人們的自覺遵守來實現的 D、靠統治階級的精神力量來維護的
40、在階級社會中,佔支配地位的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是()
A、勞動人民的觀念 B、社會各階級共同的理想
C、統治階級的思想 D、先進階級的思想
二、多項選擇題
1.唯心主義認識論( )
A、承認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 B、把認識看成是先於物質的
C、把認識看成是先於實踐經驗的 D、否認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
E、把認識看成是人頭腦中固有的
2.唯心主義的主觀真理論( )
A、堅持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 B、否認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
C、否認真理的客觀性 D、強調心外無物和心外無理
E、主張真理即在我的心中
3.下列哲學派別中屬於可知論的有( )
A、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B、形上學唯物主義認識論
C、徹底的客觀唯心主義認識論 D、徹底的主觀唯心主義認識論
E、不徹底的主觀唯心主義認識論
4.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區別於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顯著特點有( )
A、把可知論引入認識論 B、把唯物主義引入認識論
C、把科學的實踐觀引入認識論 D、把辯證法應用於認識論
E、認為認識的本質是在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5.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與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區別表現在( )
A、是否承認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 B、是否承認世界是可以認識的
C、是否承認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D、是否承認認識是摹寫與創造的統一
E、是否承認認識是一個辯證發展過程
6.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 )
A、反映具有摹寫性 B、反映是消極被動的 C、反映具有創造性
D、反映是主觀隨意的 E、反映是外力強加於人的
7.認識主體的本質屬性是( )
A、自然性 B、社會性 C、實踐性 D、被動性 E、意識性
8.認識主體的屬性有( )
A、自然性 B、意識性 C、社會性 D、實踐性 E、創造性
9.下列選項中屬於認識的主體的有( )
A、從事認識和實踐活動的個人 B、從事認識和實踐活動的階級
C、從事認識和實踐活動的政黨 D、從事認識和實踐活動的階層
E、從事認識和實踐活動的人類
10.下列選項中,屬於認識客體的有( )
A、人認識到的自然界 B、人尚未觀察到的星球
C、社會現實中的事件 D、人們閱讀的書籍
E、作家創造的文學作品
11.認識的客體具有( )
A、客觀性 B、對象性 C、能動性 D、社會性 E、歷史性
12.下列選項中,正確表述認識的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係的有( )
A、改造與被改造的實踐關係 B、反映與被反映的認識關係
C、相互依存的關係 D、相互作用的關係
E、第二性與第一性的關係
13.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主要是因為( )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C、實踐是認識的實質 D、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
E、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14.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主要表現在( )
A、實踐不斷為人們提出新的認識課題 B、實踐不斷為人們認識的發展提供經驗材料
C、實踐不斷為人們提供新的認識工具 D、實踐不斷提高人們的認識能力
E、實踐不斷滿足人們的各種物質生活需要
15.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摹寫與創造的統一,把這兩方面割裂開來就會導致( )
A、唯心主義認識論 B、直觀被動的反映論 C、庸俗唯物主義
D、庸俗進化論 E、不可知論
16.感覺、知覺、表象的依次發展,初步顯現出( )
A、 認識發展從部分到全體的發展趨勢 B、認識發展從直接到間接的發展趨勢
C、認識發展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發展的趨勢 D、認識的發展是不斷進行質的飛躍的趨勢
E、認識的發展是從肯定到否定的發展趨勢
17.下列各項屬於感性認識的形式的有( )
A、概念 B、感覺 C、知覺 D、推理 E、表象
18.下列選項中屬於理性認識形式的有( )
A、概念 B、感覺 C、判斷 D、推理 E、表象
19.理性認識是( )
A、認識的起點 B、對事物全體的反映 C、對事物內部聯繫的反映
D、對事物本質聯繫的反映 E、對事物表面聯繫的反映
20.下列選項中屬於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區別的有( )
A、感性認識反映事物的外部聯繫,理性認識反映事物的內部聯繫
B、感性認識易變,理性認識更加穩定
C、感性認識反映事物的表面現象,理性認識反映事物的內在本質
D、感性認識包含著錯誤成分,理性認識則正確可靠
E、感性認識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認識具有間接性和抽象性
更多的自考真題、模擬試題、筆記串講、自考策略,請關注中國教育在線。
推薦閱讀: 2020年10月各省自考報名時間及入口| 2020年自考備考指導及考試技巧
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