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1日 10:4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李永傑
字號內容摘要:近代以來,古文字學逐漸成為獨立的學科,但只有少數學者從事相關研究,因而有「絕學」之稱。近日,記者採訪了華南師範大學出土文獻語言研究中心主任張玉金,請他詳細介紹了當前古文字學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關鍵詞:
作者簡介:
在中國學術史上,漢代就已經有學者開始進行古文字釋讀工作。宋代之後,古文字釋讀成為一門學問,但一直屬於經學中的「小學」。近代以來,古文字學逐漸成為獨立的學科,但只有少數學者從事相關研究,因而有「絕學」之稱。近日,記者採訪了華南師範大學出土文獻語言研究中心主任張玉金,請他詳細介紹了當前古文字學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中國社會科學網:作為古文字研究者,您認為古文字研究的重要學術和文化價值體現在哪裡?
張玉金:古文字研究十分重要。學術界承認,漢字學是根柢之學。而古文字學又是漢字學的根柢。在古代,漢字學始終是一門顯學,這是因為古代的漢字學是為經學服務的。由於經學地位十分崇高,漢字學也備受重視。古代漢字學的代表作是《說文解字》,清代學者王鳴盛在評論這部書時說:「說文為天下第一種書,讀遍天下書,不讀《說文》,猶不讀也。但能通說文,餘書皆未讀,不可謂非通儒也。」(《說文解字正義序》)
今天,漢字學的地位雖然不如古代那麼顯赫,但仍然是一門根柢之學。漢字至今仍是國家法定的文字。一個人,無論其從事什麼工作,都要求其在「漢字學」方面有一定的修養和知識儲備。我們要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而傳統文化除了物化的之外,就都存留在古代文獻中。古代文獻,不僅是哲學、文學、史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寶庫,也是自然科學的寶庫。要想打開這座琳琅滿目的文化寶庫,就必須擁有漢字學這把金鑰匙。漢字不但作為一種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承載著漢民族文化;而且,它還如同一面鏡子,映現著中國文化的萬千氣象。所以國學大師黃季剛說:漢字學是「古書之啟鑰、古人之司閽、博乎古而通乎今者,悉基於此。」
漢字學的重要地位,決定了古文字學的重要性,因為漢字學是要以古文字學為基礎的。例如要想正確分析一個漢字的原形本義,就必須從其古文字形體著手,否則得不到科學的結論。《說文解字》雖然那麼重要,但其中錯誤也不少,要想把其中的錯誤找出來,必須有古文字學的理論知識。
古文字學跟考古學、漢語言文字學、古典文獻學﹑歷史(包括古文化史)學、民族學都有密切關係。古文字資料和古文字本身,對這些學科的研究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網:近年來,在廣大學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國古文字研究不斷推進,產生了很多重要的學術成果,您能否簡單介紹一二?
張玉金: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古文字學研究進入了興盛的時代,這是前所未有的。現在,古文字學的各個研究領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在新出古文字材料的整理與研究方面成績突出。如在甲骨學研究方面,出版了《甲骨文合集補編》《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等。在金文學研究方面,出版了《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等。高質量的研究著作如雨後春筍,大量湧現,不勝枚舉。
中國社會科學網:在您看來,在未來的古文字研究領域中,有哪些方面需要重點突破,有哪些短板亟需補齊?
張玉金:需要重點突破的領域有四個。第一,釋字的工作。目前有不少新的古文字材料發表,其中的未釋字還有不少,要做好這些文字的考釋,這是古文字學的基礎。第二,原始資料匯集和著錄的工作。古文字原始資料分散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要組織研究隊伍,集中攻關,為學者提供全面可靠的第一手資料。第三,匯釋今譯的工作。廣泛匯釋前人和時賢在文字考釋和詞語訓釋方面的研究成果,擇善而從,加以註譯,為古文字學的初學者和非古文字學的學者提供參考材料。第四,開展多學科聯合攻關。古文字學涉及眾多學科,只有漢語言文字學、考古學、古典文獻學、歷史學、古文化史學、民族學、科技史學等學科的學者聯合攻關,才能把研究引向深入。
亟需補齊短板是要建立古文字學資源資料庫,要整合所有古文字資料和有關資料庫,不斷進行更新,要面向所有學者開放,這樣能大大促進古文字學的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網:然而,古文字研究畢竟還是冷門學科,我們知道,人才培養是學科建設和發展的重要部分,據您了解,在古文字研究領域,目前人才梯隊建設是否完善?是否不斷有青年血液願意注入這一古老但又充滿生機的學科?
張玉金:古文字研究領域的人才梯隊建設問題目前基本上得到解決了,有一批青年學者立志從事古文字學的研究。目前在一些高校中有一批有影響的專家學者在從事古文字研究,其中不乏教授博導,他們不但招收碩士研究生,還招收博士研究生,也與博士後人員進行合作研究。不少有志青年立志從事古文字研究,有一批青年學者嶄露頭角。所以古文字研究是後繼有人的,人才梯隊建設是比較完善的。
但是,這方面還不太均衡。從事古文字考釋、用古文字資料進行歷史研究等,這方面情況比較好,而用古文字資料進行其他學科的研究,例如出土文獻語言研究,這方面的人才梯隊建設就有待加強。
記者 李永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