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古文字學資源資料庫

2020-12-15 中國社會科學網
加快建立古文字學資源資料庫 ——訪華南師範大學出土文獻語言研究中心主任張玉金

2019年05月11日 10:4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李永傑

字號

內容摘要:近代以來,古文字學逐漸成為獨立的學科,但只有少數學者從事相關研究,因而有「絕學」之稱。近日,記者採訪了華南師範大學出土文獻語言研究中心主任張玉金,請他詳細介紹了當前古文字學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關鍵詞:

作者簡介:

  在中國學術史上,漢代就已經有學者開始進行古文字釋讀工作。宋代之後,古文字釋讀成為一門學問,但一直屬於經學中的「小學」。近代以來,古文字學逐漸成為獨立的學科,但只有少數學者從事相關研究,因而有「絕學」之稱。近日,記者採訪了華南師範大學出土文獻語言研究中心主任張玉金,請他詳細介紹了當前古文字學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中國社會科學網:作為古文字研究者,您認為古文字研究的重要學術和文化價值體現在哪裡?

  張玉金:古文字研究十分重要。學術界承認,漢字學是根柢之學。而古文字學又是漢字學的根柢。在古代,漢字學始終是一門顯學,這是因為古代的漢字學是為經學服務的。由於經學地位十分崇高,漢字學也備受重視。古代漢字學的代表作是《說文解字》,清代學者王鳴盛在評論這部書時說:「說文為天下第一種書,讀遍天下書,不讀《說文》,猶不讀也。但能通說文,餘書皆未讀,不可謂非通儒也。」(《說文解字正義序》)

  今天,漢字學的地位雖然不如古代那麼顯赫,但仍然是一門根柢之學。漢字至今仍是國家法定的文字。一個人,無論其從事什麼工作,都要求其在「漢字學」方面有一定的修養和知識儲備。我們要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而傳統文化除了物化的之外,就都存留在古代文獻中。古代文獻,不僅是哲學、文學、史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寶庫,也是自然科學的寶庫。要想打開這座琳琅滿目的文化寶庫,就必須擁有漢字學這把金鑰匙。漢字不但作為一種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承載著漢民族文化;而且,它還如同一面鏡子,映現著中國文化的萬千氣象。所以國學大師黃季剛說:漢字學是「古書之啟鑰、古人之司閽、博乎古而通乎今者,悉基於此。」

  漢字學的重要地位,決定了古文字學的重要性,因為漢字學是要以古文字學為基礎的。例如要想正確分析一個漢字的原形本義,就必須從其古文字形體著手,否則得不到科學的結論。《說文解字》雖然那麼重要,但其中錯誤也不少,要想把其中的錯誤找出來,必須有古文字學的理論知識。

  古文字學跟考古學、漢語言文字學、古典文獻學﹑歷史(包括古文化史)學、民族學都有密切關係。古文字資料和古文字本身,對這些學科的研究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網:近年來,在廣大學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國古文字研究不斷推進,產生了很多重要的學術成果,您能否簡單介紹一二?

  張玉金: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古文字學研究進入了興盛的時代,這是前所未有的。現在,古文字學的各個研究領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在新出古文字材料的整理與研究方面成績突出。如在甲骨學研究方面,出版了《甲骨文合集補編》《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等。在金文學研究方面,出版了《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等。高質量的研究著作如雨後春筍,大量湧現,不勝枚舉。

  中國社會科學網:在您看來,在未來的古文字研究領域中,有哪些方面需要重點突破,有哪些短板亟需補齊?

  張玉金:需要重點突破的領域有四個。第一,釋字的工作。目前有不少新的古文字材料發表,其中的未釋字還有不少,要做好這些文字的考釋,這是古文字學的基礎。第二,原始資料匯集和著錄的工作。古文字原始資料分散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要組織研究隊伍,集中攻關,為學者提供全面可靠的第一手資料。第三,匯釋今譯的工作。廣泛匯釋前人和時賢在文字考釋和詞語訓釋方面的研究成果,擇善而從,加以註譯,為古文字學的初學者和非古文字學的學者提供參考材料。第四,開展多學科聯合攻關。古文字學涉及眾多學科,只有漢語言文字學、考古學、古典文獻學、歷史學、古文化史學、民族學、科技史學等學科的學者聯合攻關,才能把研究引向深入。

  亟需補齊短板是要建立古文字學資源資料庫,要整合所有古文字資料和有關資料庫,不斷進行更新,要面向所有學者開放,這樣能大大促進古文字學的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網:然而,古文字研究畢竟還是冷門學科,我們知道,人才培養是學科建設和發展的重要部分,據您了解,在古文字研究領域,目前人才梯隊建設是否完善?是否不斷有青年血液願意注入這一古老但又充滿生機的學科?

  張玉金:古文字研究領域的人才梯隊建設問題目前基本上得到解決了,有一批青年學者立志從事古文字學的研究。目前在一些高校中有一批有影響的專家學者在從事古文字研究,其中不乏教授博導,他們不但招收碩士研究生,還招收博士研究生,也與博士後人員進行合作研究。不少有志青年立志從事古文字研究,有一批青年學者嶄露頭角。所以古文字研究是後繼有人的,人才梯隊建設是比較完善的。

  但是,這方面還不太均衡。從事古文字考釋、用古文字資料進行歷史研究等,這方面情況比較好,而用古文字資料進行其他學科的研究,例如出土文獻語言研究,這方面的人才梯隊建設就有待加強。

  記者 李永傑

 

相關焦點

  • 加快古文字學學科建設
    作為現代學科發展背景下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古文字學學科以中國語言文學為基礎,涉及語言文學、歷史學、考古學、文獻學等多個學科。因此,古文字學的學科屬性對高校課程設置和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入選強基計劃各高校應在尊重古文字學人才培養一般規律的前提下,探索個性化的特色人才培養舉措。
  • 「強基計劃」助力古文字學專業人才培養
    古文字學是事關文化傳承的「絕學」和冷門學科。「強基計劃」將古文字學專業列入招生和培養範圍,是在改革創新古文字學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是對選拔培養知識結構合理、創新能力突出、有志於奉獻古文字學研究的後備優秀人才的一次有益探索。  古文字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涉及語言文字學、考古學、古文獻學、歷史學等多個學科。
  • 黃德寬:「強基計劃」助力古文字學專業人才培養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黃德寬表示,「強基計劃」將有助於古文字學專業人才培養。 古文字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涉及語言文字學、考古學、古文獻學、歷史學等多個學科。這也要求一名合格的古文字學人才要具備多學科的知識和能力,人才的成長周期更長,培養難度更大。
  • 山東大學強基計劃:古文字學專業解讀!
    今天,一起來看看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的介紹吧~古文字學涉及漢語言文字學、考古學、古文獻學、歷史學等多個學科,對探索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發揮著重要作用。由於從事古文字學研究的學者相對較少,因此這一學科常被稱作「絕學」。它看似離我們很遙遠,實際上卻擁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 古文字學進入全面發展時期
    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在古文字學史上具有重大意義。這使當時質疑中國殷商時代真實存在的國際學術界聲音徹底啞火,也使得以甲骨學為代表的古文字學研究成為一門世界性的學問,中國古文字資料也成為世界公認的最具有歷史厚度的人類文化資源。
  • 強基計劃之古文字學:古文字學難學嗎?就業前景怎麼樣?
    二、強基計劃古文字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古文字學屬於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此番強基計劃專門將此列入招生與重點培養範圍之中,可見國家對於選拔和培養有志於在畢業之後研究古文字學的優秀人才的重視。
  • 中國人民大學率先舉辦強基計劃(古文字學方向)學科建設暨學術基地...
    他指出,古文字學是事關文化傳承的「絕學」和冷門學科。新時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國古文字的傳承與發展。2020年教育部將古文字學專業列入強基計劃招生和培養範圍,是落實總書記賀信精神、培養古文字學高層次後備人才的重要舉措。古文字學從本科培養抓起,建立本、碩、博配套銜接的培養方案,不僅是對古文字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探索,更是應對新形勢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戰略需求的有力保障。
  • 強基計劃古文字專業到底學什麼?
    強基計劃古文字專業到底學什麼?強基計劃的招生專業優劣一直是考生和家長決定是否參加的重要因素。為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強基計劃的專業性質和發展前景。古文字往往與出土文獻相關,主要涉及從商到秦漢的出圖文字材料。一般來說古文字學主要以甲骨金文簡帛以及戰國文字為主,除此之外還包括貨幣、古璽、傳抄古文、石刻文字等方向。
  • 門徑 張政烺自述:我與古文字學
    一九二六年十四歲時,我從家鄉去青島,到禮賢中學讀書。十八歲時,轉入北京弘達中學讀高中。一九三二年,高中畢業考入北大史學系學習。北京大學,師友眾多,聞見漸廣,日益認識到舊知識的不足和新知識的海洋更是一望無際。在古文字學方面,我曾從馬叔平(衡)先生學習金石學、從唐立廠(蘭)先生學習甲骨文、金文。他們都是傑出的學者。
  • 絕學傳薪︱郭永秉談古文字學和出土文獻研究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不管是與國際接軌的深入程度,還是傳承絕學的資源、能力,中國學界都有了長足進步。《上海書評》推出「絕學傳薪」訪談系列,請四位在不同領域有深厚造詣的學者,呈現他們的學術理解和學術成果。相信通過中國學者的不懈努力,這些或將成為「絕學」的學問會煥發出新的生命和活力。
  • 我國出土文獻資料庫出版述論
    隨著數字攝像與掃描技術、資料庫技術與網絡技術的日臻成熟,以及人們對古文字釋讀水平的不斷提高,出土文獻的數位化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機遇,藉助計算機的強大功能全方位開發利用出土文獻,可實現出土文獻資源的共享、保存、檢索,從而推動其研究、傳承、傳播。
  • 中國古文字學的繁榮發展 從「絕學」到「顯學」
    對於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來說,古文字的研究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在歷史上,釋讀古文字可以追溯到漢代,宋代以後已經成為一種學問,但一直被視作從屬於經學的「小學」。到了近代,古文字學逐漸獨立,但仍只有少數學者從事研究,因而有「絕學」之稱。只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這一學科才得到空前發展,研究隊伍逐步擴大,成為介於考古學、歷史學和語言文字學之間的一個學術領域。
  • 32天,他們創建了冠狀病毒資源資料庫平臺
    收錄50餘年來的冠狀病毒相關文獻信息打開冠狀病毒資源資料庫網站,有關冠狀病毒研究的文獻、專利、數據資源一目了然。孫慶榮說,冠狀病毒資源資料庫從建立到完善僅僅才32天,截至3月22日,資料庫裡共收集了9556篇英文研究文獻、3052篇中文研究文獻的索引信息,25個英文數據資源平臺、6個中文數據資源平臺以及18個與病毒學相關的主要分析工具等等。為何開發創建冠狀病毒資源資料庫?孫慶榮坦言,這一開發靈感主要來源於導師、中國藥科大學校長來茂德。
  • 科學網—玉米多組學資料庫上線了
    該資料庫內嵌了基因組「瀏覽器」和「搜尋引擎」,從而實現了對相關組學生物大數據的高度集成、快速檢索和智能分析。 此前,我國玉米基礎研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在其研究材料和數據的共享平臺建設上有待加強。該資料庫的建立,不僅幫助用戶提升了對作物組學數據挖掘的時間效率,更實現了多維組學大數據之間的聯繫,在打通信息「孤島」上邁出有力一步。
  • 古文字研究的極致
    這樣,大家容易看出,趙平安教授二十多年來研治中國古文字學,是由秦漢文字著手,然後在這樣的堅實基礎上,趁著大量材料新發現的有利契機,不僅拓寬了秦漢文字研究的範圍,隨之上溯先秦,直至殷商西周,取得了令人矚目的一系列成果。    在為《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作的序言中,為了說明趙平安教授治學途徑的優長,我曾引述著名古文字學家陳夢家先生的一段話,當時限於篇幅,未及詳述。
  •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二十三屆學術年會(2020)在我校開幕-河南大學...
    此次年會的召開正當其時,對於推動河南大學及河南省的甲骨文和古文字研究,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韓冰表示河南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廳高度重視甲骨文等古文字的研究和傳承,對河南大學在甲骨學與古文字學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本次年會匯集海內外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領域知名專家,對於提升河南省甲骨文研究在全國的影響力具有重要價值。
  • 英文資料庫資源介紹
    sciencedirectScienceDirect資料庫上,SciVerse ScienceDirect資料庫平臺上的資源分為四大學科領域:自然科學與工程、生命科學、健康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涵蓋了24個學科。
  • 【學術前沿】劉光慧/鮑一明/曲靜/張維綺建立衰老生物學多組學資料庫
    【學術前沿】劉光慧/鮑一明/曲靜/張維綺建立衰老生物學多組學資料庫 2020-10-30 16: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題19期丨強基計劃古文字專業到底學什麼?
    一般來說古文字學主要以甲骨金文簡帛以及戰國文字為主,除此之外還包括貨幣、古璽、傳抄古文、石刻文字等方向。專業應用領域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涉及語言文字學、考古學、古文獻學、歷史學等多個學科。
  • 以古文字為媒——寫在《海岱古文字概覽》出版之際
    《海岱古文字概覽》一書,專以海岱地區這一相對獨立且具有典型意義地理單元歷年出土的古文字資料為關注點,是很有意義的。  文字是文明的標誌。海岱地區各個時期的古文字資料都非常豐富且極具價值,對中國文字起源研究的意義尤為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