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6月3日消息:陳女士的寶寶剛8個月大。因為寶寶總愛哭鬧,從5個月開始,陳女士就給寶寶使用了安撫奶嘴,這可是陳女士哄寶寶的法寶:「吃完奶把奶嘴往寶寶嘴裡一放,寶寶就不哭鬧了。」可是最近,寶寶喝進去的奶經常會吐出來,而且常常哭鬧不止。陳女士仔細檢查發現,孩子嘴巴上出現一片白色。起初她以為只是孩子吐奶留下的痕跡,可是用溼毛巾擦卻擦不掉。昨天,寶寶體溫升高,這下她開始著慌了,連忙抱著寶寶來到醫院。醫生說,寶寶得了鵝口瘡,可能與孩子長期使用安撫奶嘴,感染了奶嘴上的細菌有關。
專家表示,鵝口瘡是新生兒時期經常見到的疾病,俗稱「白口糊」,中醫叫「雪口症」。任何年齡的孩子都可能得鵝口瘡,但2歲以內的嬰幼兒最多見。該病多是由於寶寶用的奶嘴或餐具不潔、母乳餵養時媽媽的乳頭不潔,或寶寶過多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使之感染。
醫生說,鵝口瘡和孩子吐奶是有點像,都是嘴巴上白白一片,有很多像奶斑一樣的東西粘在口腔壁上,但是吃奶留下的可以擦掉,鵝口瘡的痕跡卻是擦不掉的。鵝口瘡不嚴重時寶寶無特殊不適,隨著病情加重,新生兒可能表現出煩躁不安,進食減少,甚至會因為疼痛而拒絕吃奶。所以陳女士的孩子不喝奶,哭鬧不止都是鵝口瘡惹的禍。
病情嚴重的,鵝口瘡還可能擴散到咽喉,引起吞咽困難;若擴散到氣管,還有可能引起黴菌性腸炎和黴菌性肺炎。
得了鵝口瘡這樣護理
一旦寶寶得了鵝口瘡,家長也不用著急,一般在家中就可做好護理治療。
在治療過程中,寶寶可以補充些維生素B2、複合維生素B等,多進食易消化吸收、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適當增加動物肝臟、瘦肉、魚類以及新鮮蔬果等。哺乳或進食前後,讓寶寶用溫開水漱口,以防鵝口瘡復發。
要鼓勵寶寶多飲水,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牛奶、蛋羹、麥片、面片等;寶寶因為疼痛不願吃東西、不肯吸吮,這時應耐心用小匙慢慢餵奶,以保證營養;避免攝入過酸、過鹹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
預防鵝口瘡這些細節要注意
1.哺乳期的母親在餵奶前應用溫水清洗乳暈;而且應經常洗澡、換內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時要先洗手;
2.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潔,奶瓶、碗勺等專人專用,使用後煮沸消毒;
3.對安撫奶嘴進行每次水煮消毒,並儘量不要每天都使用。嬰幼兒進食的餐具清洗乾淨後再蒸10~15分鐘;
4.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曬;寶寶的洗漱用具儘量和家長的分開,並定期消毒;
5.經常性帶孩子進行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6.過集體生活的嬰幼兒,用具一定要分開,不可混用;
7.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使用安撫奶嘴謹記以下幾點
1.在購買奶嘴時材質最好選擇矽膠的,因為矽膠具有良好的拉力,不會碎裂成小片,被寶寶誤吞下去;
2.並不是所有的安撫奶嘴都適合你家的寶寶,在選購時最好讓寶寶試用一下,挑選一款寶寶喜愛並吸吮舒服的奶嘴。
3.為了保證安撫奶嘴的衛生,在寶寶使用前後務必充分清洗乾淨,並存放在潔淨的地方。
4.睡著吸奶嘴會給寶寶的牙齒發育和呼吸帶來不良影響,所以在寶寶熟睡後必須取下。
6.長期使用安撫奶嘴容易導致牙齒變形,所以,在寶寶2歲之前一定要讓他們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