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大學期間她獲獎無數,也開始開始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相信自己。從內向靦腆到開朗善談,她漸漸認清內心熱愛,不再有所畏懼。採訪、攝影、撰稿,她擔任學校微信運營部部長,見識了更廣闊的人生與天地。跨專業留學,她收到三所大學的offer,也曾兩次為學校畢業歌曲作詞……她叫王瑞瑄,是西安科技大學2016級英語專業的一名學生。
她叫王瑞瑄,來自英語1601班。曾經的她慢熱且內向,不習慣與陌生人交流,更不習慣向他人表露自己的想法。但在西科的四年裡,她獲得了二等獎學金、三等獎學金、學習單項獎、陝西高校新聞獎通訊類一等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B類三等獎等獎項,也獲得過優秀通訊員、十佳新媒體工作者、三好學生、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學生幹部等稱號。
2015年7月,出於對文學的熱愛,還在讀高中的王瑞瑄參加了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夏令營,而正是那次活動,成了她性格的轉折點,讓她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全新的環境、陌生的同學,起初的她羞澀內斂,不像是夏令營活動的參與者,更像是一個旁觀者。但共同的興趣愛好像一塊強有力的磁鐵,吸引著他們彼此靠近。他們一起在校園裡漫步、一起聽知名教授講曹禺、講金庸、講《易經》,他們彼此相惜、逐漸熟悉。在夏令營活動的最後一晚,她甚至開始打開心扉與他們通宵暢聊,聊文學、聊夢想,暢談古今。由此,原本慢熱的她,變得開朗、善談,與人社交時也不再恐懼。
或許在那時,積極向上的種子在王瑞瑄的心裡破土而出,讓她有了遠離家鄉不遠千裡來到西科的勇氣,有了欣然面對一切的力量。陌生的大學校園、非她所願的專業、來自天南地北的同學、聽不懂的陝西方言,凡此種種並沒有讓大一的王瑞瑄有過多的失落和難過。「戰勝你曾經懼怕的事情能讓你變得無比強大。」在王瑞瑄的心裡,大學生活將是她新奇體驗的開始。
大學第一個學期,王瑞瑄加入了三個學生社團。每周除了滿滿的二十節課,她還要參加各部門的例會,完成安排的各項任務。雖然忙碌,但當時的她卻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她從小就喜歡與文字打交道,閱讀與寫作也一直是她的強項,高考志願填報時更是報考了與新聞相關專業,雖然錄取結果事與願違,但她心中對文字的熱愛從未消散。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從新媒體中心的辦公室調往微信部,負責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的採編工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愛激勵著她前行,自我摸索加上學長學姐指導,沒過多久,她便能夠獨立承擔文稿撰寫與編輯工作。
由於工作需要,她開始接觸攝影。起初,她既不懂構圖也不會後期圖片處理,只能在課餘時間勤加練習。天氣好時,她便拿著相機拍花草樹木,拍校園美景,一拍就是好幾個小時,直到拍出自己滿意的照片才肯停下休息。
除了攝影,採訪也是她必不可少的工作任務之一。剛開始的王瑞瑄對新聞寫作和採訪知識一無所知,在新媒體中心李波老師的耐心指導和幫助下,憑藉良好的文字功底和勤寫多練,她很快掌握了採訪的技巧。兩年下來,王瑞瑄採訪過優秀的學子、異國的留學生、認真負責的老師……每次和不同的人交談,她都覺得獲益匪淺。
發表在學校新聞網的作品截圖
拍照、排版、寫文稿,編輯工作對王瑞瑄來說充滿詩意,猶如春風化雨,滋潤著她奮力生長。但詩意並不代表著輕鬆和愜意,她時刻都能感受到身上的壓力。學校官微代表的是學校的形象,文字用語必須得體,措辭更須謹慎。每次發布前她都再三校對,多次檢查無誤後才發給老師確認是否推送。
為了確保文章質量和推送的及時性,王瑞瑄經常在辦公室待到很晚。在發布2017年學校招生計劃時,從未接觸過制表的她用了整整一下午時間才整理出了各地區、各專業招生計劃,然後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與老師一起校對,以防出現任何細微的差錯。終於趕在當天差兩分零點的時候,將招生計劃發布了出來。發布之後,王瑞瑄緊繃的神經仍未放鬆,又害怕出現其他意外情況,再三確定無誤後才去休息。當時公眾號文章的閱讀量一般只有兩三千左右,但那次的閱讀量竟接近兩萬。第二天看到這個數字,王瑞瑄激動了許久。
對於社團活動,王瑞瑄認為,在兼顧專業學習的情況下,參加社團活動能夠讓人成長很多。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社團,不僅可以豐富課餘生活,讓我們結識到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還學到很多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
與微信運營部的小夥伴在一起(左二為王瑞瑄)
大三的寒假,王瑞瑄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香港科技大學訪學項目。短短十四天,她結識了一幫新朋友、接觸了一門新的課程、體驗全然不同的授課方式,也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激起了她走出去的願望。
與參加香港科技大學訪學項目的同學在一起(第二排右三為王瑞瑄)
結合自身情況深思熟慮後,王瑞瑄決定去英國留學。剛開始父母有些猶豫,不捨得她離開家去國外讀書。她逐條分析自己選擇出國的理由,陳述自己之後的規劃,條理清晰,步驟明確。父母見她並不是一時興起,便支持了她的決定。「我們家一直比較開明,父母會尊重我的每一個選擇。」
有了大學的工作經驗和專業課上打下的英語基礎,王瑞瑄在申請國外大學時堅定地選擇了傳媒類的專業,並開始專心備考雅思、準備申請材料。經過一個暑假的強化,王瑞瑄以6.5的雅思成績順利地達到了申請院校對語言能力的要求。但跨專業申請並非易事,很多英國大學都不接受沒有相關專業背景的學生。好在她的實踐經歷相對比較豐富,且都與傳媒相關,尤其是把大部分時間與精力投入官微編輯工作的同時,在專業課方面依舊保持著良好的成績。幾經波折的她,最終收到了紐卡斯爾大學、卡迪夫大學、萊斯特大學三所學校的offer。對於本科背景不夠強且跨專業不佔優勢的她來說,這個結果已足夠令自己滿意。
心如花木,向陽而生。正是王瑞瑄大學生活的寫照。曾經的畏懼與內向都留在身後,她轉頭朝向陽光炙熱之處。「大學期間,要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決定的事就要堅持做下去,為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即使不能全力以赴也要盡力而為,絕不要虛度光陰。」她用四年時光踐行了自己在入學時許下的誓言,畢業時回首再看,光陰如水,她確實一點一滴都沒有浪費。未來之路已在腳下,願她繼續如花木一般,向陽而生!
獲取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西安科技大學招生辦頭條號!
本文素材來源於:「人文西科」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