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21考研的人才開始準備,22考研的同學就已經開始行動,最近不少22同學在我這兒報了班,迫不及待開始學校。還有一部分22同學正在觀望,覺得現在開始有點早,又覺得不開始吧,自己內心又不安,一直在後臺詢問22的複習規劃。
但其實在複習正式開始之前,系統了解這些事,可以讓你的複習備考事半功倍。
考研是一場耗時較長的戰役,不僅比拼考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更比拼心態、信息程度......相比高考,考研更是一個成熟的獨立自主的人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高考有老師、家長給你安排一切,考研更多是靠自己。
對於第一次考研的萌新來說,34所自劃線院校、A區和B區、國家線、調劑、報錄比、復錄比、學碩和專碩、數一數二數三、學碩與專碩.......這些考研專有名詞你都了解嗎?
其實這些名詞都可以在百度上搜到,但是卻很重要,因為你只有將這些知識都了解,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選擇。
為什麼每年二戰、三戰上岸的比率比一戰高,除了他們對於知識點的掌握更加牢固外,還有經過一戰的洗禮,知道怎麼查找信息、怎麼做出合適的選擇。
我不希望你們在經過一次失敗之後才明白這些道理,有些東西越早知道越好。
院校官網非常重要,很多學校的研招網都會將自己學校每年報錄比、錄取分數線、招生專業、學費、學制等信息詳細標示出來,你想考哪個學校,就去這個學校的院校官網上多查找,準能找到有用的信息,如果你在擇校擇專業階段很糾結,上目標院校官網把感興趣的專業的報錄比、參考書目、錄取分數線、錄取人數等都找出來,然後列個表格,進行分析對比,選擇結果就一目了然了。
後期,院校官網也要多瀏覽,因為到了8、9月份,新的招生簡章、招生專業目錄出來時要時候需要關注對比,保持對信息的敏感。
在正式準備之前,先看一些經驗貼,目的是了解考研生活到底是怎麼樣的,看看前輩是怎麼準備考研,怎麼學習,各科需要用哪些書、怎麼報名、怎麼筆試、怎麼面試、怎麼調節心態.....
了解這些就是讓自己在心裡有個預期,不要自認為考研是過家家,想考就考,態度隨意,也不要認為考研是洪水猛獸,內心充滿恐懼。
考研就是一場選拔性的考試,在戰略上要藐視,戰術上要重視。
考研最忌諱猶豫不決,太多的人從很早就開始糾結工作還是考研,從3月份一直糾結到7月份,最後的結果可能也不太理想,不僅浪費時間,還打亂了所有的計劃。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照搬考研經驗貼,經驗貼是上岸的學長學姐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寫成的,可能不完全適合你,因為你跟她/他所處的環境、自身基礎等各方面都可能不同,只能作為參考。
馬克思主義原理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要本本主義。
擇校、擇專業是讓很多考研人頭疼的事,不僅對於零基礎的萌新,對於複習一段時間的同學來說,也是很頭疼的事。到現在,21考研的同學中,還有不少人都在糾結這個問題。
各位22考研的同學,關注炳哥,想必都是考經濟學的學生,但是經濟學下設的二級學科怎麼選,全國這麼多院校開設了經濟學科,這些學校應該怎麼選?
炳哥從11年的經濟學考研輔導經驗出發,建議22同學從這三個方面考量來擇校擇專業。
一般的,重點211院校和985院校的專業課考試都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考生在確定報考院校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身的水平來選擇自己理想的院校。
通常情況下,我們把學校水平從高往低劃分為985綜合院校、211財經院校、211非財經院校、普通財經院校和其他院校。越靠前的院校,考試難度越大,但畢業以後起點和收入等就越高。
考生一般選擇與本科同水平的院校或者是高一檔的院校是比較穩妥的。例如,考生本科是浙江工商大學,它是一所普通財經院校。
如果考研選擇一所211院校,好好努力,問題不大。但是,如果想一次性考上985綜合院校如復旦大學或者211財經院校,如上海財大,難度係數還是較高的。
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在大二的時候做充足的打算去準備研究生考試,或者是要做好二戰的準備。原因是,越好的學校在專業課考試上的要求也會比較高。同時,報考人數較多也導致競爭壓力比較大。
考生在選擇報考院校的時候,建議多考慮下未來畢業去向。
比如,很多考生會選擇211財經院校。五大211財經院校依次排名為:上海財大、中央財大、對外經貿(西南財大)、中南財大。那麼,到底考哪個院校,一方面取決於自己實力。比如,如果基礎不是特別好,可以選擇中南財大,這是五大211財經院校裡面最容易的一所院校。
另一方面還可以考慮下未來畢業去向。如果畢業後想留在上海,那麼上海財大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如果畢業後想留在北京,那麼可以考慮中央財大和對外經貿;如果畢業後想去深圳等南方城市,那麼可以考慮西南財大和中南財大。
另外,東部地區在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這對於學校和學生都會有一定的資源優勢。具體的說,在研究生的學習過程中,一些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院校的師資水平和學校對科研項目的投入會比較多。
這樣,學生在研究生的學習過程中能夠通過參加更多的導師項目來鍛鍊自己。其次,經濟發達地區也會有很多的工作機會和很好的發展前景。一般各大知名的企業經常到名校做一些校園招聘會。而且,名校的學生往往有很多到各大外資企業和大型公司實習的機會。
由於各大高校在考試中的風格不同,也導致不同學校考卷的難度迥異。同時,有些學校在考試中更注重考查學生的文字描述,有些學校更注重考查數理計算。例如,上海財大大部分都是在考計算和數理分析;中南財大主要考查的是文字描述方面的能力。這些院校風格也直接體現在參考書和教材的選擇上。
經濟學的經典教材可以分為初級、中級和中高級三種級別。在考研中,初級教材主要是以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和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作為考研的指導用書。
還有一些經濟學名校是選擇中級教材為考研參考用書。這些中級參考書主要是平狄克《微觀經濟學》、範裡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曼昆《宏觀經濟學》、多恩布希《宏觀經濟學》和布蘭查德《宏觀經濟學》。
對於特別頂尖的院校,它們的參考用書主要是以中高級為主,如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基本原理與拓展》、平新喬《微觀經濟學十八講》和羅默《高級宏觀經濟學》等。而且,這類名校也非常注重考查學生的數理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