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艘德制AIP潛艇試航,單價是S26T的3倍,共買4艘

2020-12-17 尤裡今天不復仇

作者:尤裡今天不復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不聲不響,新加坡這個城邦小國的海軍建設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德國社交媒體的照片顯示,該國向德國蒂森克虜伯海事系統集團(TKMS)訂購的首艘全新218SG型AIP常規潛艇「無敵」號,已經在德國基爾附近進行試航,預計明年交付,新加坡向德國訂購了4艘同型艇,建成後,有望成為東南亞最強的AIP潛艇艦隊。

8月31日,位於基爾的TKMS基勒·沃爾夫特船廠(也就是以前著名的HDW船廠),一艘嶄新的潛艇駛離碼頭,開始進行工廠試航,這就是首艘218SG型潛艇「無敵」號,它是在去年2月18日下水的,預計會在2021年服役,對於新加坡海軍來說,雖然早已有了從瑞典進口的二手AIP潛艇,花大價錢全新製造的,還是頭一回。

圖片:首艘218SG試航

2013年和2017年,新加坡國防部和德國TKMS集團分兩次籤訂合同,訂購了4艘為該國全新「定製」的218SG型AIP潛艇,前2艘於2014年開始開工,後2艘在2018年開工,德國媒體披露,4艘艇算上人員培訓費用,一共花去了32億歐元(約38億美元),單價近10億美元,而泰國2017年向中船集團訂購了3艘基於039A型的S26T型AIP潛艇,只有10億美元(最新報導,已取消2、3號艇),218SG型幾乎是S26T的3倍。

圖片:「無敵」號

原因在於,218SG型幾乎是為新加坡量身定製的。

它的水下排水量約2200噸,長70米,是德國向韓國、希臘等國出口的214型AIP潛艇的放大型,但和214型不一樣,218SG型又採用了212A型、向以色列定製出口的「海豚」級的X形尾舵,可以更好地在淺水海域操縱,AIP系統方面,218SG型沿用了214型的2個HDW/西門子燃料電池模塊,每個模塊發電功率為120KW。

圖片:去年2月下水

在AIP系統方面,德國是堅持自己的燃料電池路線,理論上說,燃料電池AIP系統在安靜性、功率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但研發難度很大、也有爆炸的隱患,而瑞典、中、日都是斯特林熱氣機AIP系統,功率只能滿足潛艇以4節左右低速在海底設伏,而法國則是使用獨特的閉式循環汽輪機系統(MESMA)。

圖片:X形尾舵,前面是艏舵

其實,新加坡海軍早已擁有了AIP潛艇,是瑞典幫忙翻新的二手貨。2艘於2005年向瑞典採購、2013年交付的「射手」級潛艇,這種1500噸級的常規潛艇,前身是瑞典於80年代建造的「西約特蘭」級潛艇,但出售給新加坡之後,加裝了瑞典最擅長的斯特林熱氣機AIP系統,讓新加坡海軍首次擁有了AIP潛艇。

圖片:「射手」級

在此之前,瑞典在1995年向新加坡出口了4艘70年代服役的「挑戰者」(以前叫「海蛇」)級柴電潛艇,4艘218SG在2024年服役後,將取代仍在服役的2艘「挑戰者」級,6艘AIP潛艇的水下作戰能力,實力上要比越南的6艘沒有AIP的636型基洛級潛艇更強,是名副其實的東南亞第一。

圖片:越南6艘636型基洛級潛艇

在未來,新加坡的「毒蝦」國防戰略中,潛艇會是更加重要的一環。

相關焦點

  • 240億天價,東南亞小國買4艘西方潛艇,其近鄰從中國引進3艘潛艇
    泰國引進VT-4,越南引進T-90,印尼引進豹Ⅱ主戰坦克;泰國購買鷹獅、印尼定購蘇-35、馬來西亞想買梟龍,新加坡欲引進F-35戰機...特別是在海軍潛艇方面,泰國、越南、印尼、緬甸、孟加拉和新加坡等國均已大規模引進新型潛艇來逐漸海防。比如近期新加坡定購的德國首艘218SG型常規潛艇就已經下水,而同期泰國引進的中國S26T型潛艇也即將交付。
  • 海洋逸鯨——新加坡海軍的德制218SC型潛艇(一)
    在新世紀之前,印尼海軍的德制209型潛艇長期狀態不佳,出海時間非常少,而越南海軍不得不購買朝鮮建造的小型潛艇和袖珍潛艇,如此的「水下戰力」有了和沒有並無區別,很難說為此花錢是否值得
  • S26T,全球性價比最高的AIP出口型先進潛艇
    因此即使美國,面對利潤豐厚的潛艇交易也只能置身事外乾瞪眼。這就是導致當今的AIP潛艇的價格相當可觀。至今單價和總價都是最高的AIP潛艇交易。來自法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12艘「攻擊級」AIP潛艇的合約。此訂單總價居然是500億澳元,相當於343億美元。
  • 上輩子欠的,德國向以色列出售3艘新潛艇還補貼5億歐元
    據德國《明鏡周刊》報導,德國政府發言人塞伯特23日說,德國已批准向以色列出售3艘潛艇,並會為這項總額15億歐元的交易提供最高約5.4億歐元的政府資助。當天,德以兩國籤署正式協定,確定這一交易細節。據報導,這3艘潛艇將由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在港口城市基爾建造,預計2027年服役。
  • 中國S26T型潛艇賣泰國3艘是26億:那麼好兄弟巴鐵買8艘花多少錢?
    潛艇已成為各國海軍作戰不可缺少的「水下殺手」武器,可攻擊敵人軍艦或潛艇。目前只有少數國家能夠自行設計和生產,中國研製過有漢級、宋級、明級三個類別,建造總數超過130艘。在潛艇方面,這一款常規動力潛艇成為多國青睞的,那就是—S26T。  S26T潛艇是中國在039B級潛艇改進來的,滿載排水量超過了2000噸,配備有光電探測桅杆和斯特林式AIP動力等先進技術,可以低速狀態下在水下活動三周以上,可同時探測並攻擊多個目標。
  • 高清:以色列要求德國贈送第6艘海豚級AIP潛艇
    以色列海軍裝備的海豚級潛艇 (圖1) 在上世紀90年代初,德國公司與伊拉克合作生產化學武器、提供「飛毛腿」飛彈改進技術的事件被媒體揭露。一時歐美和以色列輿論對德國不利。當時德國政府總理科爾採取了一個獨特的平息國際不滿情緒的方法:向以色列贈送兩艘先進的新型「海豚」級潛艇。
  • 美軍出售臺灣18枚重型魚雷,1枚可摧毀1艘驅逐艦,臺灣潛艇能用?
    臺灣海軍採購該雷主要用於裝備在"旗魚"級潛艇上,每艘28枚。雷長6.15米,直徑533毫米,重1506千克,既可在深水,也可在淺水中使用。臺海軍對SUT魚雷的使用採取嚴格的保密制度,具體還剩多少枚外界根本不清楚。
  • 美媒:臺灣計劃的潛艇艦隊,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阻止中國大陸入侵
    導語:美媒發文稱:臺灣計劃的潛艇艦隊,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阻止中國大陸入侵今日,美國新聞媒體CNN發文稱:臺灣已經開始建造一支最先進的潛艇艦隊,以進一步增強其防禦能力,分析人士說,此舉,可能會使任何的「中國軍事入侵臺灣或設置海上封鎖」的計劃變得複雜化
  • 美國潛艇一夜殺光8000日軍,日本海防艦去報仇,3艘全被打爆
    二戰中神出鬼沒的潛艇一直是各國海軍的心腹之患1944年8月10日,日軍編成了一支代號為ヒ71的船團,該船團擁有20艘各型船隻,由"大鷹"號護航航母為首的13艘各型艦艇掩護,船團駛離日本後,將一路途徑澎湖、菲律賓馬尼拉最終抵達終點新加坡。船隊上有日軍26師團主力及大量配屬部隊,總人數3.7萬人。
  • 阿根廷潛艇失蹤5天生死不明:該艇當年差點賣給臺灣!
    阿海軍16日派3艘艦船和兩架飛機前往失聯海域搜尋,沒有發現潛艇蹤跡,也沒有收到潛艇發出的緊急求救信號。美國、英國和智利正協助搜尋。聖胡安號搭載40多人,包括阿海軍首名潛艇女軍官、35歲的埃利安娜·克拉夫奇克。聖胡安號是阿海軍現役3艘潛艇中的一艘,為TR1700型柴電常規潛艇的第二艘,由德國製造,1983年下水,1985年服役。
  • 臺灣首艘"自造潛艇"今開工,將裝備美制魚雷和飛彈
    11月24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臺船公司高雄造船廠主持臺灣「自造潛艇」的開工典禮,嚴德發、美國在臺協會官員等人參加。在蔡英文主持廠房及卷板作業啟用儀式後,臺灣「自造潛艇」就正式開工,邁入建造階段。根據臺軍的規劃,這艘「自造」潛艇預計於2024年下水,2025年可以交付給臺灣海軍。
  • 我國首艘自主建造極地考察船「雪龍2」號赴南海試航
    &nbsp&nbsp&nbsp&nbsp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8月15日從上海起航,前往我國南海海域執行試航任務。&nbsp&nbsp&nbsp&nbsp本次試航預計36天,分為4個航段,主要目的是完成「雪龍2」號科考甲板支撐系統、走航觀測設備、水下聲學設備、拖曳觀測系統、底質沉積調查取樣系統、實驗室系統和其他調查採樣設備的性能測試,並對上述科考設備現場驗收,同時開展船員獨立操船技能訓練。
  • 新中國第一艘常規動力試驗潛艇總設計師鄧三瑞校友逝世
    1956年,他參與制定了全國科技十二年發展規劃的潛艇規劃;1958年,領導主持新中國第一艘試驗潛艇的設計與研製;1959年,領導主持我國潛艇首次自行設計的技術設計工作,其後擔任我國第一艘核潛艇設計總體顧問,是我國潛艇事業的先行者;20世紀70年代,轉入海軍系統工程研究,著有《系統工程與控制導論》等著作;1984年,被聯合國聘為海軍軍備競賽研究專家組專家
  • 1140TEU貨櫃船示範船下水試航|船順
    12月8日,湖北造「漢海5號」江海直達貨櫃船示範船下水並圓滿完成試航,這標誌著湖北建造的全國內河最先進、最大裝載量的江海直達貨櫃船即將交付、投入運行。新型1140TEU江海直達貨櫃運輸船試航成功,為長江航運再添利器。
  • 全球首艘鋰電潛艇服役 但批量裝備還為時尚早
    【來源:科技日報】日本海上自衛隊近日接收了最新一艘蒼龍級常規潛艇「凰龍」號。據報導,「凰龍」號是世界上首艘將鋰電池作為動力的潛艇,這可以讓它在水下潛航時間大幅延長。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凰龍」號常規動力潛艇在維持規格和航速不變的情況下,使用鋰離子電池替換掉整個斯特林發動機的AIP動力系統和鉛酸蓄電池。 「『凰龍』號常規動力潛艇是世界上第一艘使用鋰離子電池作為動力的潛艇。受國際條約和法律法規限制,日本不能發展核潛艇,因此只能在常規潛艇技術上嘗試各種創新和突破。
  • 近距離探秘:首艘國產航母和遼寧艦有何不同?
    圖為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中新社記者邢一 攝  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進度一直備受關注,現在它正處於系泊試驗的最後階段,相信不久之後就會離開港口,開始海試工作。  這就是我國第一艘完全自主研發製造的國產航母,因為還沒有正式命名,所以我們暫時稱它為首艘國產航母。
  • 下崗職工張五一造無人遙控潛艇 「發明需要一定的狂熱」
    幾年前造潛艇的武漢下崗職工張五一,最近又推出了新品——一款無人遙控潛艇。由於安全風險大、手續不齊全等原因,張五一已暫時放棄之前載人潛艇研發,開始研發遙控潛艇。如今已經做出第一艘並已進行了一次水下測試,經過改進後,在下個月他還要再次進行水下試航。如今張五一已經加入武漢創客空間,雖然他不被很多創客理解。「發明本身就需要有一定的狂熱,有一定的愛好。
  • 以色列太精明:讓德國幫忙造潛艇 居然還不用掏錢!
    早在1960年,以色列就從英國接收了2艘潛艇,後來陸續又購買了3艘,雖然這些潛艇在服役期間事故頻出,但依然讓以色列積累了很多潛艇使用經驗。時至上世紀八十年代,老舊的潛艇已經不堪使用,以色列開始尋求購買新型潛艇,到1991年,以色列與德國籤訂了購買3艘常規潛艇的合同,首艘於1998年服役,命名為"海豚"號,之後又訂購了兩批共3艘,目前共有5艘在役。
  • 俄:2023年造出AIP潛艇!AIP是啥?賦予常規潛艇挑戰核潛艇的勇氣
    因此在二戰期間,所有潛艇平均每天至少要上浮一次用於充電。而這成為了常規潛艇最大的"軟肋"。因為潛艇必須要上浮充電,而且由於潛艇蓄電池容積很大,所以即使在柴油機全功率運行的情況下也需要3~5個小時才能將蓄電池完全充滿。這就意味著常規潛艇每天必須有3~5個小時在水面上行駛,以便保障柴油機的運行,並給蓄電池充電。這就導致了二戰時期的潛艇經常因為上浮充電而被盟軍的反潛飛機或者護衛艦擊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