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由於汙水肆意排放,過度採砂和捕撈,導致長江這條承載當代中國近半經濟總量的中華民族母親河的生態環境持續惡化。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指出「三峽集團要發揮好應有作用,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建設」。這為三峽集團從事長江大保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年多來,三峽集團主導的一個個環保項目在長江沿線快速落地,取得初步成效。通過積極參加長江大保護工作,將產業鏈向水環境延伸,不僅推動了長江生態改善利國利民,也為企業自身的發展培育了新動能。從「開發長江」向「保護長江」轉變,世界上最大的水電企業三峽集團開啟了新時代的治水徵程。
全力以赴踐行新時代新使命
「接近30%的重要湖庫處於富營養化狀態」,「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廢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佔全國的43%、37%、43%」……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
「長江全長6300公裡,沿線11省市的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比重超過了45%,人口佔比也在40%以上。如果長江生態頹勢再不逆轉、長江水質環境持續惡化,那麼影響的絕不僅僅是沿岸人民的短期陣痛,而是中華民族的長遠福祉。」長江環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峰說。
三峽集團生於長江,長於長江,發展於長江。目前在長江沿線,三峽集團是最具經濟實力的央企之一,擁有極強的資源整合和融資能力,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實施長江經濟帶戰略任務十分艱巨,特別是大保護任務十分繁重,亟需三峽集團發揮骨幹作用。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的統籌部署,作為三峽集團生態環保業務的實施主體——長江環保集團以城鎮汙水治理為切入點,目前已在江西九江、安徽蕪湖、湖南岳陽和湖北宜昌4個試點城市開展先行先試,項目已全部基本落地。同時,集團正加強與重慶、上海、武漢、南京等12個城市開展第二批合作,通過一系列項目的實施,探索治水的新機制、新標準、新技術、新政策,形成可複製、推廣的長江大保護經驗模式。
三峽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雷鳴山表示,「共抓長江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習近平總書記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關乎民族復興、社會發展、人民福祉的重大戰略部署。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好應有作用」是三峽集團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也是拓展新發展領域、培育新發展動能、實現新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三峽集團正從「建設三峽,開發長江」向「管理三峽,保護長江」轉變,全力以赴踐行新時代新使命。
管網不治理 一切都白搭
初夏,江西省九江市迎來了藍天白雲的好天氣,潯陽江畔滿目青翠。從潯陽樓出發,沿著長江岸線徒步2公裡,便是白水湖所在地。放眼其北隅,白水湖區域汙水處理綜合治理一期工程的繁忙施工景象闖入眼帘,數百米汙水管網隱約可見。未來,這裡將成為撬動九江實現「百裡長江一岸翠綠」的重要支點。
2018年7月,三峽集團牽頭中鐵四局等社會資本方,聯合中標九江市中心城區水環境系統綜合治理一期項目,白水湖項目是6個子項目中的一項。紮根九江以來,三峽集團積極探索廠網河(湖)岸一體、泥水並重、一城一策、資源能源回收等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新模式、新機制,為助力九江實現「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東流」提供了重要支撐。
長江環保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世平表示,長江經濟帶水環境存在「4+1」汙染源,即城鎮生活汙水垃圾、化工汙染、農業面源汙染、船舶汙染以及尾礦庫汙染。現階段三峽集團將以城鎮汙水治理為切入點推進先行先試,逐步在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全方位開展水汙染防治、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和清潔能源替代等工作。
王世平說,通過對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尤其是中遊四省的現狀調研,他們發現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城鎮排水管網等基礎設施落後、欠帳嚴重;城鎮汙水收集率很低,汙水直排,汙水處理廠低效運行;河湖水倒灌、溢流,雨汙錯接混接,地下水入滲,河湖水環境容量嚴重不足;工業廢水直接納入城鎮汙水系統;廠網分離,產業鏈「片段化、碎片化」等。簡單來說就是,「黑臭在水裡、問題在岸上、關鍵在管網」,「管網不治理、一切都白搭」。
對此,三峽集團提出了城鎮汙水處理和水環境綜合治理問題的系統綜合解決方案。即:以城鎮汙水處理為切入點,以汙染物總量控制為依據,遵循「一城一策一共同體」,通過「廠網河湖岸一體」、「泥水並重」、資源能源回收、建設養護全周期等模式開展投資建設和運營,促進城鎮汙水全收集、收集全處理、處理全達標以及綜合利用。同時,搭建了「1+4」業務實施主體,即以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為核心實施主體,以及綠色發展基金、工程研究中心、產業聯盟以及專項資金等4 個保障平臺。
推動城市水環境質量根本改善
碎片化建設一批水環境治理項目,並不是三峽集團共抓長江大保護的初衷。「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要實現城市水環境質量整體根本改善,這需要系統性、規劃性、引領性的頂層設計。」長江生態環保集團九江項目公司總經理曹諍說。在這樣的目標導向之下,三峽集團提出制定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
「它在法律法規、歷史數據等條件的支撐下,把要做哪些事情規劃出來,是指導項目建設運營全生命周期的系統性規劃,並非為某一個項目量身打造。」九江項目公司副總經理張俊說。
城市發展涉及到排水規劃、安全規劃、景觀規劃等專項規劃,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就是將與城市水環境有關的單項規劃都納入到一個「盤子」裡來,形成大資料庫,如此才能系統梳理出汙染區域、汙染原因等,以便系統化制定該規劃。
目前,一份打造九江「治水名片」的工作大綱,正在長江生態環保集團九江項目公司醞釀,其中一項名為「智慧水務」的治水新模式引人注目。「過去治水,是一根管網簡單搭建下去即可,不夠精準。新的治理模式要向精準化方向發展,僅靠人工很難實現,必須建立一套包含水質監測、預測預報、智慧調度等在內的智慧系統,通過機器、程序、軟體等來實現精準化、智慧化治理。」張俊說,天上下著雨,地下埋設的感應器實時搜集計算雨量,分析管網內會有多少雨水流出,調蓄池該如何調配才能容納雨水,處理過的雨水該流往何處。
地方財政資金緊張也是制約長江大保護的重要因素。趙峰表示,要推動國家有關部門支持地方政府發行生態環保專項債,以及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專項發展基金、轉移支付資金對長江大保護的支持。深入研究長江大保護的電價、財稅、汙水處理收費等政策,爭取國家部委的電價、融資,財稅等政策支持力度,推動汙水處理收費機制改革。
正在緊張施工中的湖南岳陽東風湖環境綜合治理工程。 本報記者 王軼辰攝
(經濟日報 記者:王軼辰 責編:胡達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