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2日,由中國技術市場協會、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聯合主辦,中國醫學創新聯盟、北京康衛醫創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醫療衛生領域首個技術經理人培訓班舉行線上開班儀式。本次技術經理人培訓班最終招收學員共95人,涵蓋46家單位,跨越11個省市。直播現場大咖齊聚、實力超強,師資頂配、學員踴躍。(點擊查看培訓課程設計)
沈文京:培養技術經理人是戰略性舉措
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成果轉化與智慧財產權處處長、二級巡視員沈文京表示,技術經理人是促進科技成果與市場轉化對接的紅娘,從西方發達國家的實踐來看,沒有一支完善的技術經理人隊伍,就很難讓科技成果高效地從科研院所的象牙塔走入生產與實踐。
近年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對於技術經理人的發展提出了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國務院於3月30日發布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對培育技術經理人做了明確要求。沈文京還分享到,科技部、衛健委、教育部等多個部門,都把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技術經理人隊伍,作為開展成果轉化事業的戰略性舉措,科技部和教育部甚至正在研究如何在高校開設相關的學歷教育培養機制等。
因此,「醫療衛生領域首個技術經理人的培訓班意義重大」,沈文京說,「期待各位學員學有所成,把我們醫療衛生臨床實踐中形成的大量創新想法有效地轉化到生產生活中,為我們國家醫療衛生事業和科技成果進步做出重大貢獻。」
同時,作為本次培訓第一課的授課人,沈文京在課堂上圍繞科技成果轉化「新三部曲」,對我國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進行了充分解讀,尤其詳細解釋了「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對象和周期等組織實施細則。
趙凱利:開啟醫療衛生成果轉化的新篇章
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評估與成果轉化處處長趙凱利說到,在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後,當前已經迎來衛生健康領域開展成果轉化的黃金時代,而技術經理人則是推進醫學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橋梁與關鍵載體。
趙凱利早前也曾是一名技術經理人。
據透露,她是在2003年考取技術市場管理人員和技術經理人資格證書,曾舉辦過兩屆中國國際醫藥衛生高新技術成果拍賣會,有近百項科技成果參與拍賣。
趙凱利表示,技術經理人要在技術創新階段提供智慧財產權保護、策略諮詢和協助申請專利保護等服務;在轉化階段,需要把技術與市場結合起來,因此須是複合型人才才能擔此重任。
「希望本次培訓能助力我們全面開啟醫藥衛生科技成果轉化的新篇章,進一步促進醫學創新,為健康中國做出貢獻。」趙凱利說。
趙凱利也是本次培訓第一課的授課人。她在課堂上主要講解了國家衛健委科技發展中心在成果轉化領域的主要工作方向,以及技術經理人需在創新轉化過程中提供哪些專業支持等。
楊素榮:打造複合型的技術經理人隊伍
中國技術市場協會常務副會長楊素榮首先為所有在線聽講的醫師們,送上了「醫師節」的祝福。她說:「中國的醫護人員們在抗疫中救死扶傷、臨危不懼,奮戰在一線護佑人民健康的出色表現,贏得了全國人民的尊敬。」
回歸主題,楊素榮表示,本次培訓正是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及國家衛健委、科技部等部門聯合下發的《關於加強衛生與健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文件中提出的「開展技術轉移人才培養」指示精神,解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短缺的瓶頸問題,著力陪養一批懂專業、懂管理、懂金融、懂法律、懂市場的複合型的技術經理人隊伍,促進我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走出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發展路徑。」
楊素榮介紹到,為辦好培訓,主辦方和承辦方在課程設置和師資配備上都做了精心安排,不僅在培訓內容上,依據《國家技術轉移專業人員能力等級培訓大綱》的要求,針對醫療衛生系統的特點和需求,設置了具有醫療衛生領域特色的課程;還在培訓形式上,採取線上授課+項目輔導+案例分析+線下參訪的形式,提升學員的技術服務實操能力;同時,對於有創新項目的學員,也將提供全流程的成果轉化服務,促進項目儘快轉化落地。
宋純理:醫療機構對技術經理人需求急迫
承接楊素榮的「醫師節」祝福,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宋純理表示,「不光是醫生,我們也是教師,同時還是科研工作人員。」
在宋純理看來,醫院裡創新應用的場景非常豐富,許多臨床需求都要結合其他學科的共同研究,以最終形成創新的產品,如CT、核磁共振等,但這些都離不開一支專業的技術經理人隊伍進行支持與協調。
宋純理分享道,北醫三院自2018年成立轉化辦公室以來,科技成果轉化總額累計已超過1.3億元人民幣,前景和需求巨大,但仍然亟需一支完善、成熟的技術經理人隊伍。
「中美貿易摩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科技的戰爭,而醫療領域又存在巨大缺口,因此醫療機構對於技術經理人隊伍需求急迫。」宋純理說。
姜雪:健康領域的成果轉化大有可為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創新轉化中心主任姜雪分析道,在當前的形勢下,健康領域的成果轉化大有可為,醫療機構作為主體參與成果轉化工作也勢在必行。
「經過近一年的儲備,在科技部和國家衛健委的指導和幫助下,我們開設了醫療衛生領域技術經理人的培訓班,以期通過這樣的形式與全國的同道們一起學習和探討如何在健康領域推進成果轉化工作。」姜雪說,培訓班原本設計理念是不超過50人的小班制,但隨著通知的發出,大家報名踴躍,本次培訓班最終招收學員共95人,涵蓋46家單位,跨越11個省市,其中包含來自32家醫療機構的78位醫生學員,和17位來自醫療企業、科研院所及行業協會的學員,地域分布上則以北京最多,其次是廣東和上海。
張寧:打造技術轉移轉化的交流平臺
中國醫學創新聯盟和北京康衛醫創科技有限公司是本次培訓的承辦單位。
作為聯盟執行秘書長、康衛醫創總經理,張寧在發言中補充介紹了培訓班的一些特色設計,包括修完本次培訓班課程並參加筆試考試合格者,可獲得由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頒發的《技術經理人》培訓結業證書;根據平日考勤、課堂互動、考試成績等多重表現維度,還將在結業時頒發「最佳學員獎」3名;針對醫學創新和成果轉化的相關話題撰寫文章者,將擇優在「醫學創新評論」微信公眾號推廣,並給予相應稿酬等。
說到此次培訓的願景,張寧提出了四個目標,分別是:
1 培養兼具成果轉化知識和市場交易技能的技術轉移人才,打造醫療衛生領域技術經理人的「黃埔一期」;
2 依託此次培訓班,搭建起技術轉移轉化的交流平臺;
3 為培訓班的學員及學員所在機構的創新成果進行全方位的宣傳,打造品牌影響力;
4 依託中國技術市場協會,探索制定醫療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的相關標準和流程。
張寧表示,「希望我們能夠打造出醫學領域技術轉移人才培訓的第一品牌,構建一個讓醫生和醫療機構深度參與的創新生態系統。」
在一片蓬勃向上的氛圍中,開班儀式落下帷幕。
本次培訓師資配備實力超強,課程設置豐富多元,主承辦單位立意高遠,必將幫助學員更好地理解國家當前的科技發展戰略和政策,提升技術轉移中的服務水平和轉化能力,切實有效地加快我國醫療衛生領域成果轉化的速度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