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口中的「斌哥」,是物理老師,大連市骨幹教師、區學科帶頭人,多篇論文獲省市優秀論文,自製教具獲省優秀教具二等獎;是班主任,曾獲「大連市優秀教師」、「區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是副校長,已在教育戰線奮戰23年,培養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地……套用當下流行熱詞,受訪者張斌就是中考這場「選秀」中的「張PD」,帶著一批批孩子C位出道。
採訪「斌哥」是個周一的上午,「工作23年一直就平平淡淡的」,安排完一周的教學工作「斌哥」用最平實的語言做著自我介紹。1995年參加工作,2006年入職嘉匯二中,2008年帶嘉匯二中第一屆寄宿生;從學科帶頭人到副校長,踏踏實實的張斌把一屆屆學生送進高中,見證了嘉匯二中的發展,更博得了學生、家長、校領導的信任。
替學生「說情」少寫作業的「斌哥」
「老師被學生信任是一種幸福,也更利於教學工作的開展」。同時,學生也有渴望得到老師信任、理解的心理需求。據中小學學生的心理調查表明,受學生歡迎和尊敬的老師都是信任學生的。對學生過分管束、不信任和疾言厲色,動輒訓斥的老師最不受學生的歡迎。相反,相信學生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儘可能支持他們,尤其在他們遇到困難、失敗的時候,老師應鼓勵、安慰他們,幫助他們分析事理、明辨是非、正確處理的老師最受歡迎。
採訪中談及「如何對待不願意寫作業的學生」時,斌哥的處理方法讓人點讚。遇到這樣學生,不是暴風驟雨的訓斥,而是和他談心,了解沒有完成作業的真實原因。如果因能力所限,那麼允許學生短期內完成一定比例的作業,並協調相關科任老師幫學生有針對性的練習,他說,一定不能因此當眾訓斥,這樣對正處在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們適得其反。
孩子不完成作業,把家長請到學校,這是不少老師的做法。結果,家長覺得丟了面子,回家責備孩子;孩子怨恨老師告狀,害自己挨罰。在斌哥看來,這是一種惡性循環,他喜歡和學生交心。信任的力量可以大到「有些事他們不跟自己的父母說,而選擇跟我說。我也會把這些事當自己的事,幫他們分析,給他們建議,甚至替他們出頭。」
作為老師,一方面我們要儘量多教學生一些生活和做人的基本技能和常識,同時,也應該大膽地信任學生,給他們為自己做事、做主的機會。在教育實踐中,老師只有信任學生,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生上進的動力,才能使師生關係更加融洽,能及時掌握學生思想脈膊,才能換取學生的信賴。
辦公室裡擺放粉紅色卡通靠墊的「斌哥」
採訪期間,記者的目光一直被張斌背後那個「格格不入」的粉紅色卡通形象靠墊吸引。「這是學生送我的」,張斌的回答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跟張斌聊教育始終沒離開走心二字,走進學生心裡的教育自然會得到學生用心的反饋。
採訪張斌期間,辦公室的門被一次次敲響,大多是學生來找他們的「斌哥」。「學生們好像都不怕您?」「不怕,要不能叫『斌哥』嗎?」幸福的笑容已經掛上張斌的臉龐。總是微笑的「斌哥」,似乎有雙「化骨綿掌」,和風細雨就能解決棘手問題。學生上課打瞌睡,摸摸頭問問他:是不是感冒發燒,昨天晚上是不是睡晚了,家裡是不是有什麼事?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和學生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分析一下原因,從學生的聽課狀態、老師的教學方法上找找原因……
「讓學生感受到你在真正地關心他,更容易走進他們的內心感化他們,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和動力,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個學生是校園的百分之一,卻是家庭的百分之百。「我們必須以百分之百的投入來完成一個家庭百分之百的心願。」心的溝通,可以使教育成為多贏,想要讓教育有成效,「就需要讀懂學生,讓教育成為走心的教育」。
「聽說您還自己做教具,還得了大獎?」「都是為了讓學生們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識點,進而靈活運用」。不僅自己做教具,張斌的物理課還有一股「海蠣子」味。有時候為了拉近跟學生的關係,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喜歡上這門課,他還會用大連話教學,說些和物理相關的笑話。
有篇文章裡曾寫到:走心的教育,高度的責任心是其首要條件,博大的愛心是必要條件,實現教育的多贏關鍵在於用心。在張斌身上我們看到了對待沒有按時按量完成作業學生的「另闢蹊徑」,這種靈活對待源自對學生的責任心;我們看到了解決學生這樣那樣問題時的「和風細雨」,這種變通處理源自對學生的愛心;我們看到了教授物理課的「自成一派」,這種接地氣的改進源自對學生的用心。
對每個孩子都視如己出的「後爸」「斌哥」
「海蠣子」味的物理老師張斌用幽默風趣的教學形式提起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極大興趣,班主任張斌堅信「我的學生都是最棒的」。
教育是具有特殊性的,因為我們的工作對象是具有獨立思想的孩子們,所以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他們總希望被尊重。當老師的必須做到客觀公正看待學生,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並視同至寶,精心呵護引導。
張斌的物理在初中二年級才開設,「所以我們物理老師接班主任工作都是從初二開始,大家都戲稱我們是『後媽』『後爸』。」半道接手一個班級肯定會有挑戰,也會有學生和家長的質疑,「工作確實存在難度,但只要走心可以很好的完成」。
「怎麼面對新接手班級裡的『差生』?」「首先,我的班級裡沒有『差生』;即使是大家所謂『差生』,也應該相信他們不是天生就無能,而是一群『才能尚未被開發』。即使是淘氣學生,他們身上也有不少的閃光點。」在張斌和他同事們的教學實踐中,特殊學生經過正確引導轉變成特長生、優秀生的事例並不少見。
陶行知曾經告誡為人師者,「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輕易地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意味著扼殺人才; 漫不經心的冷眼和譏笑,無異於奪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
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學生,諸如他們的性格、習慣、興趣、愛好、短長、潛能和心理狀態、家庭狀況以及缺失的成因,做出客觀公正的評估,才能避免偏頗,幫他們提高,「帶他們出道」。如果說教育需要詩和遠方,走心教育就是最正確的選擇。
以心為馬,追逐教育的詩和遠方
從古代孔子的「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到羅素的「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就是「斌哥」的走心。走在「濱海陽光道」,進入「青山疊翠間」,漫談「走心」教育,感受師生情深,靜謐悠然的嘉匯二中?「志求高精尖,成就未來人」。
在「斌哥」的陪同下行走於嘉匯二中校園,看見孩子們在音樂角彈奏鋼琴,在閱覽室捧書朗讀,在操場上奔跑跳躍,看見老師們步履匆匆行走在教室、辦公室之間,臉上洋溢著幸福和快樂。一路走,一路想:如果教育不止眼前的苟且,那麼「斌哥」和他的同事們正以「走心」為馬,追逐教育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