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冷空氣來襲,頭痛、鼻塞、發燒的市民增多,「流感」二字也頻頻被提及。到底如何分辨流感與普通感冒?記者採訪了貴陽市衛計委疾控處處長劉毅峰。
「無論症狀表現還是治療原則,普通感冒與流感是有本質區別的。」劉毅峰說,普通感冒俗稱「傷風」,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如不及時治療可能致命。
劉毅峰解釋,普通感冒的潛伏期大約為1天,起病不急,以咽部幹癢或灼熱感、噴嚏、鼻塞、流涕為主要表現。開始為清水樣鼻涕,2至3天後鼻涕變稠,伴有咽痛;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症狀,或僅有低熱、頭痛。如果後期沒有並發細菌感染,普通感冒一般5至7天即可痊癒。
流感的潛伏期大約1至3天,起病急驟,全身症狀較重而呼吸症狀較輕。開始表現為怕冷、發熱,體溫可高達39℃至40℃,頭痛、咽乾咽痛、全身酸痛、軟弱無力。流感是一種嚴重危害身體健康的呼吸道傳染病,常見併發症有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和神經系統感染。
「普通感冒時,除非出現黃膿鼻涕或黃痰並伴有發熱,不宜自行服用抗菌藥物。在明確有細菌感染或有併發症時,需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抗菌藥物。」劉毅峰說,普通感冒病程多在一周左右,無嚴重症狀者可不用或少用藥。堅持體育活動、勞逸適度、生活規律,是預防普通感冒的最好方法。
患上流感後,應及早用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如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以及奧司他韋和扎那米韋等,以便取得最佳療效。兒童和老年流感患者應重視密切觀察併發症,發現有繼發細菌感染時,及時應用抗菌藥物。
劉毅峰提醒市民,普通感冒沒有預防用疫苗。對於流感,接種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
本報記者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