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月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上升5.4%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人民日報

生態環境部18日通報2020年1—11月全國地表水、環境空氣品質狀況:194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2.0%,同比上升5.6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7%,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9%,同比上升5.4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8%。

1—11月,長江、黃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諸河、西南諸河和浙閩片河流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5.7%,同比上升5.2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2%,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

1—11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4.3%,同比上升11.4個百分點。北京市優良天數比例為73.1%,同比上升8.7個百分點。

168個重點城市中,石家莊、太原和唐山市等城市空氣品質相對較差;海口、拉薩和舟山市等城市空氣品質相對較好。(記者寇江澤)

責任編輯: 索煒

相關焦點

  • 前11月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上升5.4個百分點
    前11月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上升5.4%本報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寇江澤)生態環境部18日通報2020年1—11月全國地表水、環境空氣品質狀況:194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2.0%,同比上升5.6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
  • 前11月,城市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9%
    生態環境部18日通報2020年1—11月全國地表水、環境空氣品質狀況:194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2.0%,同比上升5.6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7%,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
  • 1-11月全省空氣品質成績單出爐 平均優良天數同比增加22.5天
    平均優良天數269.3天 同比增加22.5天 圖為西安漢城湖 01 2020年11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8%;平均優良天數
  • 各地空氣品質狀況出爐:上月北京優良天數比例為100%,這個城市排名...
    1月15日,生態環境部通報了2020年12月和1~12月全國地表水、環境空氣品質狀況。2020年12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7.7%,同比上升0.7個百分點;1~12月,優良天數比例為87.0%,同比上升5.0個百分點。
  • 前11個月北京PM2.5濃度同比下降7.1%
    11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9.4%,同比上升4.0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9%;PM10濃度為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O3濃度為101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SO2濃度為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7%;NO2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CO濃度為
  • 2020年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
    中新網1月15日電 生態環境部今日通報2020年12月和1-12月全國地表水、環境空氣品質狀況。數據顯示,2020年1-12月,194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3.4%,同比上升8.5個百分點;2020年1-12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0%,同比上升5.0個百分點。
  • 長春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0.4%
    原標題:長春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記者從長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日前,《2018年長春市環境質量狀況報告》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長春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0.4%,同比上升14.2個百分點,環境空氣中各項參數濃度值均達到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實施以來同期最好水平;劣Ⅴ類水質斷面數量下降,75
  • 生態環境部:京津冀地區前11月PM2.5濃度同比降12.1%
    北京市1至11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0.9%,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9%。不過受多次汙染過程影響,北京11月當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6.7%,同比下降23.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0.9%。
  • 前11月 湖南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為95.1%
    今年1至11月,全省345個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5.9%;湘江幹流39個考核斷面均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 前11個月,全省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為95.1%,較2017年提高11.1個百分點;PM2.5年均濃度為31毫克/立方米,較2017年下降了13毫克/立方米。全省安全利用耕地面積、嚴格管控面積分別完成年度任務數131%、101.8%。
  • 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85.9%
    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85.9%,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全省106個國考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84%。其中,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斷面比例90%,創國家考核以來最好水平。關鍵詞:環境質量空氣品質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賀澤群介紹,從大氣環境質量來看,截至11月底,全省PM10平均濃度58.5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同期下降18.8%,年均值第一次穩定達到空氣品質二級標準;14個未達標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同期下降28.8%,好於「十三五」考核目標;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85.9%,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
  • 2018年全國338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同比上升1.3%
    人民網北京1月7日電(王紹紹)生態環境部7日通報2018年1-12月空氣品質狀況。2018年1–12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
  • 11月貴州9個中心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比率達100%
    11月貴州9個中心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比率達100% 2020-12-20 1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1月近八成優良天 PM2.5濃度同比升52.9%
    2019年1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山東省原萊蕪市劃歸濟南市管轄,原萊蕪市國家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站點納入濟南市進行評價,169個重點城市減少為168個)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7.6%,同比下降3.5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2%;PM10濃度為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4%;O3濃度為
  • 2018「藍天保衛戰」成績單公布: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
    生態環境部當日通報的2018年空氣品質狀況顯示,2018年1月份至12月份,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三大重點區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的PM2.5濃度分別為60微克/立方米、44微克/立方米、58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11.8%、10.2%和10.8%。
  • 蘇州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創紀錄!
    今年1-11月,蘇州市出現了空氣品質保持連續52天為優良的新紀錄,空氣品質的優良天數比例也上升至85.4%!隨著秋冬季節的來臨,空氣中的細顆粒物更容易擴散,蘇州市環衛部門採取分時、分段等方式,增加了噴霧降塵工作頻次,從而淨化空氣,降低霧霾出現的風險。這也讓市民們走在街頭,就能欣賞到繽紛的彩虹。
  • 生態環境部通報11月和1-11月全國地表水、環境空氣品質狀況
    環境空氣11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9.4%,同比上升4.0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9%;PM10濃度為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O3濃度為101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SO2濃度為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7%;NO2濃度為
  • 2018年121城空氣品質達標 優良天數比率79.3%
    新華社北京4月21日電(記者 高敬)2018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121個城市空氣品質達標,佔35.8%;全年優良天數比率79.3%,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率2.2%。  21日,國務院關於2018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
  •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丨湘潭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突破300天
    湘潭在線12月11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廖豔霞)12月10日,市生態環境局對外通報了11月份湘潭城市空氣品質情況:11月空氣品質優良率90%,同比上升了20個百分點。1-11月,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突破300天。11月份,湘潭城市空氣品質累計監測30天,優良天數為27天,空氣品質優良率為90%,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0%。
  • 5個月排全國前20強 今年四川資陽主城區空氣優良天數達300天
    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在去年達標基礎上,資陽今年的空氣環境質量繼續呈現持續改善的良好態勢,有5個月進入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前20名,其中9月和10月進入前10名。截至11月30日,主城區優良天數達到300天,優良天數率為89.5%,同比上升1.6個百分點。
  • 1-11月承德12個縣(市、區)優良天數均值同比增加14天
    人民網石家莊12月11日電 (楊文娟)12月11日,從承德市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承德市持續推進空氣品質改善,1-11月,承德市區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同比下降4.9%,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6%,臭氧平均濃度同比下降5.5%,六項大氣主要汙染物首次全部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