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就趨勢而言,百貨公司的定位,從早期被視為奢侈的消費,多半是逛街的地方,有錢人的假日去處。到後來經濟起飛之後,成為大眾消費的主流。貝特琳董事長姜美娜表示,一直到近年來的不景氣,許多百貨業者面臨倒閉或者轉型的時刻。
趨勢一:服務
在M型社會之下,有消費能力的人仍不在少數,而有錢人重視的是什麼呢?姜美娜認為第一個是服務,所有的百貨業者一定會加強服務,讓有錢人留住好印象,自然也留住了客人。服務除了硬設備如供貨流程,退換貨服務外,更重要的是軟體,也就是第一線的服務人員,這些服務人員平日是很辛苦的,因此業者必須想辦法激勵服務人員,讓他們能夠主動而熱心,所以百貨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也將成為顯學。
趨勢二:促銷
此外,一向依賴周年慶的百貨業,並不會脫離促銷的掌心。因為百貨賣的東西很多都是非必需品而是衝動購買品,因此價格優惠或抽獎等多元化促銷方式,只會越演越烈促銷這張牌,在百貨業幾乎是百用不厭,每次一用都會刺激業績的提升。
各家百貨公司的營銷有何差異?
姜美娜表示,百貨公司將以四種類型發展;分別為豪華型,地區型,利基型,大眾型。
豪華型:
如新光三越,此類百貨公司多半很大,商品很齊全,適合富豪以及太太們逛一整天,一次購足,通常這樣的百貨每位客人的平均消費金額會比較高。此類百貨的主要營銷策略便是靠多元化的商品取勝。
地區型:
如中友百貨,此類百貨公司多半在該地區已經歷史悠久,地處該地區的精華地段,因此能夠吸引不少人潮。這類百貨能夠經營悠久,想必信譽佳,經營者亦有心,他們憑藉的就是在地的客戶忠誠度,以及與供貨商良好的關係。
利基型:
如衣蝶百貨,此類百貨公司是利用百貨公司裡頭什麼都有的特性,轉而採取藍海策略,專攻一些冷僻的專櫃或者特定商品,因此喜歡與眾不同的人會去這些地方消費,例如衣蝶百貨一開始就是專賣女性商品。
大眾型:
如三商百貨,三商百貨近年來轉型及瘦身成功,經營者看到了現今社會景氣不好,消費縮減的社會現象,因此將三商百貨往高質量中價格來走,所以可以吸引預算不高,但想要買一些好貨的民眾來選購。 (貝特琳董事長姜美娜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