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爆料稱,南陽西峽縣區多所學校老師推薦家長到黃金書社等指定書店買教輔。
西峽縣一位一年級的學生家長李女士表示,雖然學校沒有強制說指定書店,但需要購買的書只有兩個書店有,幾個學校都擠在一起買,人很多。現場視頻也顯示,書店外隊伍排到近百米長。直至晚上10點左右,仍有家長在排隊。對於教輔書中的內容,學生家長表示還行,跟著課堂走。
視頻傳到網上後,教育局對此發了文件,學校老師也在班級群發出通知。通知中提到:「各位家長不好意思,接到學校通知,要求老師禁止讓學生買書,老師推薦的都是平時練習時會用到的書,沒有強迫大家購買的意思,所以希望家長不要在外宣傳負能量。以後的作業,我只能抄在黑板上,謝謝大家的配合。」
對此,家長表示,近幾年一直如此,接受購買好書,但不希望好書只能在一個地方買到,希望購買方式多樣化。
近年來,國家一直在提倡教育改革,要給孩子減負。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我們也很支持教育改革,但是,我個人覺得有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門,其實理解錯了教育改革。現在從幼兒園開始,提倡家長教育為主,學校只是託管,有的地方幼兒園居然提出,幼兒園不能教小孩學字,一切學習的任務都要家長來完成。要知道,作為幼兒園的學生家長,大多數年齡在30左右,正在事業的上升期,本身就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作為30幾歲的家長,晚上的時間一般都在加班中度過的,更不用說3點接孩子放學,晚上教孩子學習。這些接送孩子的活,一般都是由爺爺奶奶等家裡的老一輩來完成。所以,現在課外補習班越來越多,收費越來越高。往往導致幼兒園的學生3點下課,還得趕各種補習班,回到家都得8點多。從幼兒園開始,學生的減負沒有減,反而是在給學生減負。
如果你不給孩子報補習班,幼兒園什麼都不交,你自己如果也沒時間教的話,到了小學,第一天讀書學校老師,就要求學生要認識幾百個字,現在一年級教學,也是先教學習寫字,再學習拼音。這種教學方式,我也是不認同的。如果是對於那些已經課外班培訓過的學生來說,在課外已經培訓過了,入學還能適應。如果沒培訓的,那就是兩眼一抹黑,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但是其他同學都會回答,導致孩子產生自卑心理,自暴自棄,厭學等一系列問題。等家長發現問題,再去報補習班,再去補之前的課程,那就更難了。
今年我外甥,剛好讀一年級,因為疫情,很多小朋友最後一個學期都沒去上學,而去上了課外輔導班,我們因為離學校近,選擇了去上學,今年開學就能很明顯感覺出來,上了輔導班和沒上輔導班的區別。現在的學習,從一年級開始,比我們上學那時候,不知道難了多少。
關於買書這個問題,其實我覺得沒多大的問題,學校的書並不多,買點書學習加深知識的理解,我覺得我們應該支持。我們這邊老師又有要求買書的,但是只是要求買什麼書,那個出版社出版的(材料統一,方便教學)。但是並不會指定,你必須到那個商店買,或者老師那買。現在網際網路購物怎麼方便,我們都是可以直接在網上買的。
關於買書的問題,我更關注我們教育的問題,現在是把教育的責任都推到了家長的身上,家長要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家長要負責孩子,保質保量完成作業。家長都做了,那還要學校幹什麼?幼兒園不教知識,小學讀書卻要求,要有一定的基礎。現在的孩子讀書主要靠的補習班、課外班。
那是不是孩子,不用讀幼兒園,不用讀小學了,直接課外班讀讀不就好了。現在一直在說給學生減負,但是,實際情況都是在給學生減負,實際減下來的只有老師的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