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美媽很帥
「我兒子小學五年級了,言語木訥,做事粗心大意,常常落題,考試剛過合格線,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才開竅。」早上帶兒子去滑滑梯,旁邊的一位寶媽吐槽男孩教養難。
男孩「開竅」晚,並非坊間謠言,已經被科學家證實確實存在這種現象。
198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羅傑•斯佩裡通過著名的割裂腦實驗,證實了人腦由左右兩個半球組成,並且證實了人的很多行為都需要這兩個半球的協同配合才能高效運轉。
之後,又被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埃琳·扎達爾教授證實,左右大腦兩個半球是通過胼胝體連接起來的,然而剛出生時它們的連接非常少,但在後天外部刺激與精神活動的影響下,胼胝體會逐漸發展起來。
然而,科學家通過核磁共振成像發現,男孩的胼胝體比女孩的要小。因為男孩連接左右腦的胼胝體天生比女孩薄弱,所以很多時候左右腦無法相互協作,這也是為什麼男孩開竅比較晚的原因。
家長如果想孩子儘早實現彎道超車,就要提前去訓練胼胝體,加強左右腦的協作,提高整個大腦的運作效率。儘管大腦一生都具有「可塑性」,但如果想獲得較好的成效,還是從幼兒期開始鍛鍊胼胝體為好。那麼該如何有效訓練胼胝體,儘早幫助孩子「開竅」呢?
柏拉圖說,「音樂是一種比其他任何一種教育手段都更強大的樂器。」這句話後來被科學家證實,音樂訓練確實能夠加強大腦內部的聯繫。
1995年,一項由神經病學家Gottfried Schlaug主導的研究表明,7歲之前就開始演奏樂器的音樂家,其胼胝體比普通人要厚很多。而且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的研究團隊還發現經常練習樂器的孩子,胼胝體增厚了25%,而那些不玩樂器的孩子,胼胝體幾乎沒怎麼增長。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但凡成就顯著的科學家,左右腦的發展都非常平衡。比如達文西,他在畫畫、雕刻、解剖學、物理學、氣象學、地質學等各個領域都有很大的建樹,更難得的是,不管他演奏什麼樂器都可以信手拈來,甚至可以當場作曲,同時還能把它優美地演奏出來。
愛因斯坦,人家不但物理玩得溜,拉起小提琴來也是演奏家級別的。
因為3歲之前,孩子的自主能力還比較差,建議多給孩子聽一些好的音樂。3-7歲是學習樂器的黃金年齡,家長要以培養興趣出發點,根據自家孩子的情況慢慢引導。
讀書的時候,我們需要右腦讀取書上的鉛字(或插畫),然後左腦處理右腦讀取到的信息,接著右腦感受所讀的內容,與此同時左腦對其進行邏輯分析,最後把你的所感所想提煉出來。
另外,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書中的語言,孩子可以在遙遠的世界裡馳騁思緒,鍛鍊抽象思維能力、培養想像力,同時還能喚醒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些器官感受器的記憶,加強神經連接的緊密度。
也就說是,在讀書的過程中,右腦→左腦→右腦→左腦,是不斷交替聯動的,彼此之間能建立起非常密切的交流,作為左右腦中間橋梁的胼胝體由此得到很好的發展。
孩子讀他喜歡的繪本,他會沉迷於書中的世界,會讀而有所感,感而有所動,能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在反覆的閱讀體驗中,其感動與興趣逐步加深,與閱讀相關的大腦電路就會得到強化。
因此,想要孩子熱愛閱讀,首先要貼合孩子的成長特點來選書。
0-3歲的孩子喜歡細緻而重複的東西,喜歡小動物,而且專注力只能維持3-5分鐘,語言豐富、形象生動而且故事較短的繪本更能點燃孩子的閱讀興趣。
這套《寶寶睡前啟蒙故事》,登場人物都是充滿童趣的小動物,形象生動有趣,故事簡短不費嘴,深得小朋友的喜愛。
因為書中設計了問答、遊戲與故事的形式,在呈現故事的過程中,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兒子也特別喜歡這樣的互動方式,所以每每問兒子,「今天你們想聽什麼故事?」,他都會毫不猶豫地指著這套繪本。
《寶寶睡前啟蒙故事》,一套共40冊,雙十一期間活動價只需59.9元,少喝2杯咖啡便能幫助寶寶培養閱讀興趣,促進胼胝體發育。
向孩子傳授智慧與真理,喋喋不休地說教遠不及一個適時出現的故事有效。如果你家孩子正在上1-3年級,建議入手《寫給兒童的小故事大道理》。
這裡面共有120篇小故事,涵蓋了成長路上遇到的種種問題,閱讀的過程中,不但能加強左右腦的交流,借著富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還能拓展孩子思想的深度。全套6冊的書,現在活動價才69.9元,每本不到12塊,非常划算。
知名腦科學家洪蘭認為,孩子大腦的發展,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
在大腦發育的早期,寶寶對語言的理解與學習是一個雙邊的過程。這也就意味寶寶學習語言需要左右腦相互協調才能獲得語言能力,左腦負責解碼每個詞語的發音、音調,而右腦則負責肢體語言、表達等非語言及情感方面的東西。
孩子語言能力的啟蒙從「聽」開始,語言能力的獲得從周圍的環境刺激獲得,所以父母要做過「話癆」,平常多跟寶寶說話交流,而且表情儘量生動豐富,音調儘量飽滿而富有感情,這樣寶寶的大腦才更容易接受到你傳達的信息,如此一來更有利於加強左右兩個腦半球的溝通,促進胼胝體的發育,幫助孩子儘早「開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