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正在不斷加速自身「本土化」進程。 特斯拉供圖
中新網上海12月17日電 題:全球知名車企上海加速「本土化」進程 中國製造「駛向」歐洲
中新網記者 陳靜
從建廠到量產,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創造了令人驚訝的「中國速度」。記者17日走訪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時獲悉,該企業正在不斷加速自身「本土化」進程。
現在,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正在為全年15萬輛整車的生產目標衝刺,其二期工廠有望年內啟動試生產;本地研發和設計已經開啟。特斯拉公司副總裁陶琳說,他們對中國市場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未來特斯拉要成為「本土化」企業,服務於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首批中國製造Model 3已「駛向」歐洲。 特斯拉供圖
近期,特斯拉正式啟動整車出口業務,實現整車出口歐洲,首批中國製造Model 3已「駛向」歐洲,助力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陶琳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對在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並表示,作為全球企業,特斯拉認為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市場。任何一個跨國企業都必須要有開放的心態,吸收每個市場上最優秀的思想、技術以及客戶的需求,在以全球統一標準開展服務的同時,適應當地市場的需求。她認為,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開放。
陶琳坦陳,中國改革開放的方向一直沒有變過,趨勢還在不斷加強。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包括深化各種貿易層面的創新、服務業的創新,給特斯拉的一線業務帶來了很多變化。陶琳指出,電動車、智能車行業是新興的產業,「無論是從技術路線上、管理規範,還是生產的準入,都需要有創新的想法,需要政策制定者前瞻性預判什麼樣的政策能夠去幫助大家能夠更好的去發展。」
領先的公司把技術分享出去將大大有助於行業的整體發展。 特斯拉供圖
在這位副總裁看來,領先的公司把技術分享出去將大大有助於行業的整體發展。2014年,特斯拉開放了400多項專利,包括很多核心專利。陶琳說:「我們希望向外界傳遞一個信息:特斯拉是非常開放的,願意分享知識和經驗,希望加速這個行業的發展,推動世界能源向可持續方向發展。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銷售火熱,給行業發展帶來壓力的同時,也給包括中國自主品牌在內的新能源車企增加了創新的動力。陶琳直言:「現在可以提供的優質純電動車、智能汽車,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在基礎設施建設、本土化的運營等上都有很多可以正向去探索的空間。」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特斯拉車輛的80%維修通過遠程診斷或移動服務的方式完成,消費者可以不再去服務中心。憑藉商業、技術和管理創新,特斯拉打造了汽車服務的另一個體系。而當車輛出現問題的時候,與傳統4S店要求消費者到店維修不同,特斯拉更希望通過線上診斷、移動服務等來解決問題。
特斯拉正式啟動整車出口業務,實現整車出口歐洲。 特斯拉供圖
新能源車的推廣,充電樁網絡建設十分關鍵。據悉,特斯拉一直在中國內地大力布局充電網絡。2020年初,特斯拉中國開始大規模建站計劃,目前在中國大陸建成超過570個超級充電站、718個目的地充電站,覆蓋全國逾280個城市。如今,特斯拉已成為中國工程建設最早、自有充電樁數最多、覆蓋城市最廣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據透露,特斯拉將投資4200萬元人民幣在上海新建集研發、生產於一體的充電樁工廠,主要生產V3超級充電樁,這一舉措將加快國內V3超級充電樁的普及。該項目計劃於2021年第一季度投產。在採訪中,陶琳表示:「2021年,特斯拉上海充電樁工廠將至少生產1萬根V3超級充電樁。這一數字,比過去特斯拉在中國鋪設的充電樁總和還要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