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發展需要,傾聽企業關切,凝聚同心合力。6月19日下午,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主持開展企業家沙龍活動,圍繞「後疫情時期的經濟形勢研判與應對」主題,與掛鈎聯繫企業的代表面對面深入交流,共同探討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形勢下,破題高質量發展的堵點、痛點、難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高貿區、科教創新區、金雞湖商務區、工委管委會辦公室、統戰部、經發委、投促委、科信局、金融管理局、自貿區綜合協調局、海關負責人與14位企業家們混合入座。活動一開始,吳慶文就熱情地表示:「希望大家暢所欲言,聊聊公司近況、項目進展、遇到的難題、下階段計劃以及對園區黨工委、管委會2020年半年度工作意見建議。我們有什麼做的不到位的,也歡迎點名批評。」在活躍的氣氛中企業家們接過話筒,直奔主題,逐一發言。
「我們是做大眾商品交易的,2019年8月,『恆力全球運營總部』項目籤約落戶蘇州自貿片區,得益於廣大的市場和各級政府的支持,疫情期間集團銷售未受太大影響。」世界500強恆力集團的總經理範紅衛率先開啟「話匣子」,介紹起集團近況,同時對園區藉助自貿區平臺優勢,持續推出助力企業的創新政策表現出了濃厚期待。同樣對制度創新提出需求的還有蘇州亞盛藥業有限公司,財務長張甦說亞盛自2016年將總部落戶蘇州以來,瞄準市場需求,聚焦原創小分子藥物研發,填補國內空白,然而,作為一家生物醫藥企業,疫情不可避免地對公司產生了一定衝擊。張甦坦言:「當前我們努力把失去的時間趕回來了,然而在資金方面仍需幫扶,希望園區及蘇州政府能在證券化融資方面給予更多支持。」
吳慶文拿出筆記本邊聽邊記,並認真回應企業的訴求。他說,蘇州自貿片區自掛牌以來,不斷推出創新舉措,升級服務便捷度,優化營商環境。考慮到疫情對部分企業及產業生態產生的影響,下一步園區管委會也將協調相關部門做好專題研究,對標先進地區,聚焦薄弱環節,更大力度探索制度改革和政策創新,助力企業奮勇戰役,攜手共渡難關。
人才是引領發展的「源動力」,推動發展的「第一資源」。今年以來,很多企業都面臨人才緊缺的難題。華為公司蘇州研究所所長陳鐵生在交流中充分肯定了園區的營商環境和親商服務,並對人才吸引政策的完善提出了建議,希望園區進一步優化關於人才的定義,在做好集聚高端人才的基礎上,招引更多優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和艦晶片製造(蘇州)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晶圓製造業務,是全國半導體製造十強企業,對研發人員的需求較大。董事長尤朝生希望園區加大扶持力度,針對急需、特需人才更新個稅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優質人才來蘇就業。頎中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宗銘以及強生(蘇州)醫療器材有限公司蘇州工廠廠長趙平在分享中都呼籲園區進一步加大吸引人才力度,推出更多留住人才的舉措,探索培養人才新途徑。
聽到企業都對人才有很大需求時,吳慶文立即表示,近日蘇州自貿片區密集出臺人才新政、高企獎勵政策、總部政策等多項新政,「重磅加碼」營商環境建設,希望大家在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等部門的指導下,加強分析研究,用好用活各項政策,提升公司競爭力。園區也將充分考慮企業的需求,做好人才配套服務,謀劃更多更優的創新政策,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後疫情時期,園區還有不少企業頂住壓力,乘風破浪,實現了逆勢上揚,跑出了發展加速度。園區自主培育的企業蘇州晶方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在疫情期間實現快速成長,產能大幅上升。作為全球最大的新型傳感器先進封裝技術的開發商和提供商,晶方不局限於眼前的收穫,更著眼未來發展,董事長王蔚建議園區借鑑生物醫藥產業園建設模式,大力培育集成電路產業生態,集聚上下遊產業,為區域高質量發展謀劃新的布局。康寧傑瑞核心業務為抗體及蛋白大分子藥物的研究與產業化,擁有強大的在研產品線,共有在研產品50多個,累計提交了10個品種的12項臨床申請並全部獲批。副總裁兼財務長帥琪同樣對園區公共醫療衛生體系的完善提出了真知灼見,建議園區在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地標的大背景下,藉助自身及周邊優勢資源,提高軟體方面建設水平,建立癌症區域醫學中心,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三個多小時的對話交流,始終圍繞企業家最關心的話題、最期盼的政策、最想要解決的難題展開。吳慶文在總結髮言中深情寄語,儘管疫情常態化防控對供給和需求帶來了兩端衝擊,但園區將與企業一道,築同心聚合力,育新機開新局。希望企業家們堅定信心、鼓足幹勁、克服困難,用好自貿區的政策,把更多業務、項目、投資放到園區,進一步成長壯大,實現高質量騰飛。
編輯/攝影 張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