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網友總結的人生哲理,長大後才明白的那些事,看完「扎心了」
有很多事情,小的時候,經常聽父母和老師教育,當年覺得並沒有什麼道理,但是等到了長大之後,才愈發明白,他們說過的話多麼有道理。
最近,就有一組日本網友總結的人生哲理,關於「長大後才明白的那些事」,走紅了網絡。
看完這些盤點之後,只覺得格外地真實,又格外地扎心了。
一、認識到了父母的偉大。
小時候,覺得自己的父母就是超人,有他們在什麼都能夠搞定,長大後才明白,父母也都只是普通人,他們根本沒有什麼「超能力」。
如果硬要說有的話,也只是憑藉一腔對子女的愛,把這份深藏的愛,轉化成了能力,獨自支撐起一個家,默默為子女付出。
長大之後,尤其是自己當了爸爸媽媽之後,才更加明白父母的偉大,這種源自平凡人的偉大。
二、懂得了學生身份的珍貴。
以前總是很討厭聽別人說自己還是個學生,仿佛這一身份,就代表著入世不深,沒有能力,不懂人情世故,沒有見識,因此常常有種被看輕的感覺,很排斥。
但是,等到了如今長大之後,才明白,學生時代有多麼可貴。
儘管沒有什麼社會經驗,但是那滿腔的赤子之心,勇敢的追夢之力,青春而年少,是多麼的可貴,又是多麼的難得。
三、同齡人之間開始談論「養生」。
以前總覺得「養生」這個話題,好像還很遙遠,沒想到長大之後,進入社會磨鍊沒幾年,就開始身材走樣,頭髮禿落,上樓梯沒走幾步,就開始喘得厲害等等。
於是,每次和同齡人聚在一起,看到擁有相同症狀的他們,都開始在互相傳授「養生」的經驗,什麼保溫杯裡泡枸杞,生薑水泡腳。
瞬間,就有了一下子老了幾十歲的感覺,剛開始長大,就開始被迫「養生」。
四、聽不懂現在流行的時尚音樂。
對於自己而言,現在聽的音樂依舊停留在25歲之前喜歡的階段,就算是打開如今流行的時尚音樂,不知道是不是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了,發現自己根本聽不懂。
長大後的自己,突然就有些迷茫了,連聽歌音樂,都快有代溝了。
於是,大多情況下,還是聽著自己25歲之前聽的歌曲,開啟懷舊階段。
五、開始計劃著過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沒有長大之前,總想著去大城市裡面闖蕩,嚮往那個燈紅酒綠,車水如龍的都市繁華生活。
等長大後,真的過著這樣的生活,每天加班到十點走在大城市的夜間,依舊能夠看見閃爍的霓虹,但是卻找不到半點開心的感覺。
內心想得最多的就是,等實現財務自由之後,就計劃去過田園牧歌的生活,簡單,祥和。
六、努力不一定能夠成功。
小時候覺得只有自己努力拼搏,就一定會過上成功的生活。可是,等到了長大後,才發現選擇真的比努力重要。
有的時候,就算你拼盡了全力,但是沒有找準方向,依舊沒人賞識。
長大之後就開始明白,努力不一定能夠成功,在此基礎上,你還需要給自己定位,找準方向。
七、敢於承認自己很平庸。
小時候,總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獨特的存在,長大後才發現,能夠勇敢地面對自己的缺點,承認自己其實很平庸,其實也是很不錯的事情。
沒有必要非去逼自己成為天才,要知道,芸芸眾生,敢於承認平庸,也是一種自知之明。
最後,看了以上的這些盤點,不知大家有沒有很扎心的感覺?
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關注,我是本篇文章的作者,一起分享更多的日式生活美學,愛寫作,愛分享,愛美好,更愛生活。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日本二三事」,讓我們一起發現美好,傳遞美好,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