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砂質量指標及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分析

2020-12-25 砼話

0前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基礎設施的建設需求越來越大,混凝土骨料等建築材料需求也相應急劇增加。天然砂資源逐步減少甚至無天然砂可用的情況越來越多,混凝土用砂供需矛盾突出,嚴重影響了工程建設的進展。機制砂與天然砂的根本區別在於機制砂是經制砂機破碎和加工製得的,機制砂的級配、石粉含量等質量指標可以通過調整制砂機參數進行調整和改進。另外,機制砂在生產、運輸和施工中能夠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汙染。歐美等工業發達國家為了保護天然砂資源、滿足工程建設的需要,已廣泛應用機制砂並制定了較為完善的標準規範。本文通過分析國內外機制砂的標準規範後,總結概括了機制砂的質量指標並提出改進意見。

1機制砂的定義

目前,國內外標準規範中機制砂的定義並不統一,不同國家的機制砂定義各不相同,國內各標準中機制砂的定義也不同,詳見表1。

由表1可知,美國標準ASTMC125-18在機制砂的原材料中加入了建築垃圾,促進了建築垃圾的資源化利用。

2機制砂的特有質量指標

機制砂的特有質量指標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有關機制砂的形貌特徵,如粒形、表面粗糙度等;二是關於機制砂中特有成分石粉的指標,如石粉含量。

2.1顆粒形貌

由於母巖及生產工藝等因素的不同,機制砂粒形不規則、表面粗糙、顆粒尖銳富有稜角,且顆粒內部裂紋多、比表面積大。一般來說,棒磨式、錘式和衝擊式破碎機生產的機制砂要優於反擊式、圓錐式和輥壓式破碎機生產的機制砂。

機制砂的顆粒形狀因不規則,難以準確表徵。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規定了細骨料稜角性試驗方法:間隙率法和流動時間法,但試驗誤差較大。近年來,更多學者採用數字圖像處理技術(DigitalImageProcessing)對骨料的稜角性特徵進行分析。DIP技術是對顆粒進行正面投影,然後進行輪廓圖像分析,從而可以採集到顆粒的圓球度、長寬比、半徑比等參數,用以表徵細骨料顆粒的粒形。GONCALVESJP採用DIP技術分析對比天然河砂與兩種不同破碎方式(衝擊破碎、圓錐破碎)機制砂的圓球度和長寬比後發現,圓錐式破碎機生產的機制砂圓球度最小、長寬比最大、顆粒稜角最多。宋少民提出了機制砂片狀顆粒的概念並制訂了條形孔篩片狀顆粒檢測方法,並建議將混凝土用機制砂的片狀顆粒含量控制在20%以內。

數字圖像分析技術將評價指標量化,評價方式科學嚴謹,但操作複雜、選取研究對象較少、代表性差;相比而言,細集料片狀顆粒含量測定方法操作簡單快捷、適應性強。

2.2石粉含量

國內外主要標準中機制砂石粉含量的最高限值見表2。由表2可知,不同國家機制砂的工程應用情況不同,確定石粉含量時的考慮因素也不同,因此,不同國家對石粉含量限值的規定差異較大。歐洲標準中石粉含量最為寬泛,其最高限值為22%;我國標準中機制砂石粉含量的最高限值為10%。

3機制砂質量指標與混凝土性能

3.1顆粒形貌與混凝土性能

機制砂粒形影響混凝土工作性主要是由於多稜角的顆粒間機械咬合力大,相互碰撞和幹擾會降低混凝土的工作性。2.36mm粒級機制砂的顆粒形狀越不規則,混凝土流動性越差。機制砂顆粒表面粗糙、多稜角,針片狀顆粒含量較多,往往需要更多的水泥漿體包裹,才能達到與河砂混凝土相同的工作性,否則會影響新拌混凝土的流動性,致使混凝土出現離析泌水的現象。

使用機制砂拌制的混凝土,其強度普遍高於使用河砂拌制的混凝土。對此分析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機制砂粗糙不規則的表面形態有利於提高混凝土界面間黏結力;二是機制砂的主要成分為CaCO3,在混凝土高鹼環境中,其表面發生微化學反應,促進C3S和C3A的水化。顆粒形貌會影響砂的堆積狀態,進而影響其空隙率,當水泥漿體完全填充空隙時,混凝土體系填充密實,抗壓強度表現較好;機制砂的表面粗糙程度越高,混凝土的抗壓和抗折強度表現越好。但並非所有學者都認同此觀點,一些學者認為圓形度越高(粒形越圓滑),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越好,硬化後抗壓強度越高。顆粒形貌對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還需進一步研究。

3.2石粉含量與混凝土性能

不同母巖產生的石粉由於其巖性及成分不同,在混凝土體系中對混凝土水化產生一定影響;我國生產機制砂的原料主要為石灰巖。因此,本文主要針對石灰石粉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進行了總結。

3.2.1石粉含量對工作性的影響

石粉有利於提高混凝土的保水性和黏聚性,改善混凝土離析泌水的現象,但石粉含量過高則會使混凝土變得幹稠。YAHIAA認為存在一個石粉摻量的臨界值,石粉摻量低於臨界值時,有利於混凝土的流動性;當石粉含量超過此臨界摻量時,增大混凝土拌合物的黏聚性,降低流動性。周明凱認為機制砂中石粉會對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起到兩種相反的作用:正效應與負效應。正效應指:石粉包裹於機制砂顆粒周圍,形成的漿體能夠減少顆粒間的摩擦力,彌補機制砂粒形方面的缺陷;負效應指:石粉會吸收混凝土體系中的水分,增大混凝土拌合物的需水量。石粉在混凝土中的正負效應取決於石粉的含量,當正效應大於負效應,石粉有利於拌合物的工作性;反之則不利。在中低強混凝土中,機制砂中的石粉能夠增加漿體含量,一定程度上提高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但高強混凝土的水灰比較小,膠凝材料用量很大,不需額外摻入石粉來改善其泌水現象;多餘的石粉反而會由於其較大的比表面積,吸收水泥水化所需的水分,使得拌合物黏聚性增大、流動性減弱,硬化後的混凝土強度降低。總之,石粉含量對混凝土工作性的影響存在一個臨界點,對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的影響程度也不相同。

3.2.2石粉含量對力學性能的影響

石粉影響混凝土強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石粉在混凝土材料體系中具有一定的水化活性,且其水化產物結構較為密實;二是石粉細度較小,對混凝土有一定的微骨料填充作用。石灰石粉在早期為水化矽酸鈣提供了有利於成核和生長的表面,降低了成核位壘,加速了水泥的水化,尤其是能夠加速C3S的早期水化,因此,摻加石粉能夠提高砂漿和混凝土的早期強度,但由於其沒有活性效應,使得90d以後的混凝土強度發展緩慢。李長永認為石粉含量低於13%時有利於混凝土後期抗壓強度的增長。

總之,石粉對混凝土早期水化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從而有利於混凝土早期強度的發展,但對後期強度影響還需進一步研究。

3.2.3石粉含量對耐久性能的影響

石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作用機理主要體現為晶核作用、填充作用、化學作用和微活性作用;因此,石粉不僅會對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學性能產生影響,還會影響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劉曉東研究認為石粉的晶核效應表現為能夠加速水泥水化,誘導水化產物(主要是C-S-H凝膠)結晶析出,從而阻斷混凝土的滲透通道,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使得混凝土抗滲等級提高,氯離子擴散係數減小。李北星發現低強混凝土中石粉含量從0增加到20%,可提高氯離子的滲透阻力,降低混凝土的抗凍性能;而對於高強混凝土,石灰石粉從0~15%的增加並不會影響混凝土的氯離子滲透性和抗凍性。水灰比不變的情況下,混凝土的抗硫酸鹽侵蝕能力隨石灰石粉含量的增高而下降。王海峰採用石灰石粉代替部分水泥,證明摻加石灰石粉能夠有效抑制鹼骨料反應。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活性較小,體積較為穩定,同時,由於其細度較小,能充分發揮填充和分散作用,降低混凝土的收縮。機制砂混凝土中石粉含量為7%及7%以上時,早期幹縮值要大於河砂混凝土,而後期幹縮值相差不大,甚至有所降低。

目前,石粉對混凝土耐久性的影響還缺乏系統的研究。石粉含量在一定範圍內的增加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氯離子滲透性,並有一定的抑制鹼骨料反應的作用,但對抵抗硫酸鹽侵蝕能力不利。

4結論與展望

目前各標準中機制砂的定義不統一,並且缺乏簡便有效的檢測機制砂形貌的方法;關於機制砂顆粒形貌及石粉含量對混凝土耐久性的影響研究尚不完善。

(1)綜合考慮機制砂的原材料、生產工藝及產品特點等因素,建議將混凝土廢棄物、廢磚石塊等建築垃圾納入機制砂的原材中。

(2)建議引入細骨料片狀顆粒含量指標,採用條形孔篩對細骨料片狀顆粒含量進行檢測。

(3)機制砂形貌特徵和石粉含量對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響還需進一步系統研究。(來源:《混凝土與水泥製品》2019.11)

相關焦點

  • 機制砂參數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1 機制砂參數對其所配製混凝土性能影響的試驗方法1.1 原材料在本次試驗中,為了對機制砂影響其所配置混凝土性能影響進行探討,專門採用了C30混凝土,具體配合比如表1所示。2 機制砂參數對其所配製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分析2.1 機制砂的石粉含量對所配置混凝土性能的影響(1) 工作性能的影響。混凝土工作性能主要體現在保水性、黏聚性與流動性三個方面,其是考察混凝土施工質量方面的一個重要指標,會對混凝土的硬化性能產生極大影響。
  • 火成巖機制砂C35混凝土的配製及性能研究
    肯亞大部分地區常年乾旱,河流較少且水流量不大,河砂匱乏,且存在含泥量和泥塊含量過大、輕物質含量和有機物含量過多等質量問題,內馬鐵路工程沿線缺少河砂,所以採用機制砂成為必然。機制砂與河砂有較大差異,應用過程中存在較多問題,特別是國內外機制砂應用大多數都集中在石灰巖上,火成巖機制砂應用經驗較少。
  • C80機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C80機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壓強度的影響。結果表明:外加劑摻量、機制砂的種類和砂率對於C80機制砂混凝土的影響主要在工作性能方面,對於抗壓強度影響不明顯。在此基礎上確定了C80機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並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
  • 深度探究:劣質機制砂的來源、危害及案例分析
    劣質機制砂的來源、危害及案例分析宋 笑(湖南省建築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湖南省三樹骨料技術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0) 【摘要】本文從監管和控制措施方面、市場價格差及混凝土成本壓力方面、加工工藝和加工設備選擇方面、母巖種類和質量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劣質機制砂的產生環節、危害,並提供案例分析。
  • 機制砂的好壞怎麼區分?如何提高機制砂的質量?
    環保高壓,河沙限採,砂石骨料行業廣受業界人的關注,機制砂更是眾人關注的焦點。現在建材行業中的機制砂可謂是相當的火爆,隨著我國基建行業的快速展開,以及對於天然砂開採限制的逐漸加大,現在的建材市場可以說是「一砂難求」。
  • 石屑在混凝土生產中的應用實踐研究
    1前言2018年河砂供應緊張,價格暴漲,公司採購惠陽東江河砂2018年3月份130元/m3左右,到2018年12月份300元/m3,且質量波動大(細度模數、含泥量等指標不穩定),對混凝土的生產成本及質量控制造成很大影響。
  • 天然砂和河砂逐年減少,利用機制砂代替,優勢明顯,是廣泛的選擇
    在我國的建築行業,施工材料直接決定著建築工程的質量及完成情況,砂石料是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施工原料,但是天然砂和河砂的數量正在逐年減少,如果過度開發可能會出現竭澤而漁的局面。為此,需要利用機制砂部分替代天然砂和河砂,以保障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及建築行業的繁榮發展,推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進程。
  • ...機制砂、水洗砂、再生骨料、尾礦制砂等都能用於混凝土?有何差別?
    砂是混凝土的組成部分,一般稱作細骨料,指粒徑在5mm以下的巖石顆粒,一般可分為天然砂及人工砂兩類。 目前常見的砂有: (1)機制砂; (2)河砂(一般用於重點工程指定用砂,由於價高量少普通混凝土一般不用);(3)石屑粉(生產碎石副產品,顆粒分布呈兩頭多中間少,斷檔級配,片狀顆粒多粉多); (4)江砂(特細砂,細度模數1.6
  • 萘系減水劑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降低施工拌和時的能耗;第三、減水劑可以在不降低水泥混凝土各方面性能與力學指標的前提下減少水泥和水的用量,從而降低施工的成本。2.3骨料水泥混凝土中的骨料包括細骨料和粗骨料,粗骨料起到骨架的作用,細骨料起到填充的作用,骨料的比例佔混凝土的70%,所以骨料的各項指標極大影響著混凝土施工和易性與強度。本試驗中細骨料為中砂,細度模數為2.58,堆積密度為1468kg/m3,含泥量為1.23%,細骨料的各項指標均滿足現行規範技術要求。
  • 混凝土後加水對其抗壓強度影響的量化分析
    「對混凝土結構整體質量損害程度」「對企業品牌負面影響」等等,問題多多,探究明確這幾個問題後,能夠幫助我們對混凝土違規加水現象進行有效治理。有學者通過研究得出結論:「為彌補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損失而採取的人為二次加水使其強度損失10%~20%」,這一結論過於寬泛,沒有明確加水數量對強度產生的如此影響,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 C55自密實混凝土中MB取值的優選區間探討
    我國的機制砂生產水平不高,產品總體質量良莠不齊,許多工程中機制砂的泥粉含量難以得到控制。因此,本文依託某大橋工程,在試驗中採取控制變量法,以MB值反映機制砂中泥粉含量來探討MB值的優選區間。MB值學名亞甲藍值,在GB/T14684—2011《建設用砂》中將其定義為「用於判定機制砂中粒徑小於75μm顆粒吸附性能的指標」。
  • C30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及工作性能影響因素研究
    粗骨料:5~20mm連續級配碎石,針片狀顆粒含量≤8%,含泥量≤1.0%,泥塊含量≤0.5%,表觀密度2720kg/m3;細骨料:河砂,級配Ⅱ區中砂,含泥量≤3.0%,泥塊含量≤1.0%,表觀密度為2620kg/m3。其他性能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3)外加劑。
  • 砂子過細、含泥量過高對混凝土性能有哪些影響?
    一般混凝土內部相對溼度會隨水泥水化進行而降低,產生自乾燥現象,從而引起收縮,易產生原始微裂縫,影響混凝土耐久性。若在高強混凝土中摻入適量輕砂,如陶砂、粉煤灰砂作為混凝土內養材料,由於輕砂孔隙中含有部分水,當混凝土內部溼度下降時,飽和輕骨料中的水分釋放到毛細孔中,促進水泥水化繼續進行,因此減小了混凝土的收縮。
  • 同樣是砂,機制砂和天然砂有什麼區別?看完你就知道了
    然而,很多人還是不了解機制砂和天然砂之間的區別,不知道這兩種砂哪種更好,下面就給大家介紹這兩種砂石骨料的區別:一、機制砂資源儲量豐富制砂機是生產機制砂的專用設備,機制砂與天然砂有本質區別。天然砂的採集大多來自河流,但河砂資源有限,總有枯竭的一天,過度開採會對水資源、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造成嚴重危害。
  • 河沙價格猛漲、缺貨,機制砂成為天然砂更好的替代品
    砂石是基礎建設最重要的原料之一,廣泛應用於房屋、道路工程和混凝土生產等等,據資料顯示,每年我國砂石骨料用量高達200億噸。隨著基建行業的快速發展,砂石需求劇增,河沙開採過度,在加上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河沙禁採,造成價格猛漲、缺貨等局面,如何解決砂石問題?能不能找到合適的替代品?
  • 砂細度及砂率對混凝土強度及外加劑摻量的影響研究
    走可連接開展道路、實現混凝土行業「綠色製造」,同時為了改進混凝土的機能,公司將本來應用的萘系減水劑更換為對情況無玷汙的聚羧酸減水劑,為全面地掌握聚羧酸減水劑的機能以指導製造,公司構造職員舉行了一系列實驗,現將此中所做的砂細度及砂率對混凝土強度及聚羧酸減水劑摻量的影響實驗加以分析總結,以供參考。
  • 近幾年混凝土原材料變了
    (一)水泥 水泥是混凝土原材料中一項重要原材料,水泥對混凝土質量想影響是直接的,也是顯著的。膨脹劑主要包括硫酸鋁鹽酸膨脹劑、氧化鈣硫酸鋁鹽酸複合型膨脹劑、氧化鎂膨脹劑三種,這三種膨脹機性能不同,應用領域也不同。膨脹劑的種種亂象使得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各種因素混合在一起,難以分清責任。 (四)骨料 近幾年,河砂逐步退出市場,機制砂使用成為常態。
  • 「沙」與「砂」有何區別?作為工程人員應該知道
    有時候在日常運用中兩字有互用的情況,例如:河沙(河砂)、採砂船(採沙船)、沙粒(砂粒)等等;而在有些情況下兩字是不能互用的,例如:水泥砂漿,就不能寫作「水泥沙漿」;沙塵暴,就不能寫作「砂塵暴」。「砂」可以分為天然砂和機制砂。天然砂:由自然條件作用(主要是巖石風化)而形成的,粒徑在5mm以下的巖石顆粒,稱為天然砂。機制砂:(人工砂)是石頭粉碎形成的。
  • 機制砂和河沙有什麼區別?哪種效果好?
    作為沙子的兩種主要來源:機制砂、天然砂,經常成為我們研究的課題。我們經常討論這兩種沙子到底哪種好?哪種更適合做建築用砂等?今天就對這個課題做一個總結和分享。機制砂和河沙的區別到底有哪些?兩者相比哪種比較好?首先我們介紹下什麼是機制砂?
  • 一級建造師-建築-1A414013混凝土的性能和應用-1
    相同質量下,細砂總表面積較大,粗砂較小。為達到節約水泥和提高強度的目的,選用級配良好的粗砂或中砂比較好。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和淡化海砂(氯離子含量不大於0.06%);人工砂是經除土處理的機制砂、混合砂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