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大學 理工學部 建築學科 / 學士
東京工業大學 環境・社會理工學院 建築學專攻 / 修士(2019年入學)
英語Toefl 82
日語 N1
東京工業大學環境・社會理工學院建築學專攻
備考小貼士
考試時間:
每年的8月下旬
備考內容:
英語 TOEIC和TOEFL
研究計劃書(聯繫教授和面試時用)
作品集(聯繫教授和面試時用)
筆試(500分)
1.共通科目(第1群和第2群裡各選2問解答)
第1群: 「建築史・意匠」,「都市計劃」,「建築環境・設備工學」
第2群: 「建築計劃」,「建築構造・構造力學」,「建築材料・施工」
2.專門科目(2選1)
· 快題(4h)
· 專門科筆試:從「建築計劃」「都市計劃」, 「建築構造・構造力學」, 「建築環境・設備工學」, 「建築材料・施工」,「建築史・意匠小論文」中選一科解答
申請時間:
每年的9月開始
備考內容:
東京工業大學是一所日本頂尖、世界一流的理工科大學,男女比接近九比一,進去有點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感覺。
東工大的建築學科體系非常成熟,每年都會有關於筱原一男樣式的設計研究課題。建築系有清家清、篠原一男、坂本一成、塚本由晴、安田幸一、奧山信一、川島範久、塩崎太伸等一系列知名建築師。另外結構系的時松孝次老師是基礎結構的第一人,金箱溫春教授也為安藤忠雄和原広司等有名建築家做結構設計。
由於東工大早年接收留學生較多,所以與國內東南,天大,同濟,華工,湖大,國外ETH等名校交流非常密切,
著名建築師:清家清、篠原一男、坂本一成、西沢大良、塚本由晴、武井誠、藤村龍至、長谷川豪、長谷川逸子、谷口吉郎
著名結構師:金箱溫春(金箱構造設計事務所)、吉江慶祐(日建設計)、村上博昭(日建設計)、谷川充丈(Arup)、水谷太朗(大成建設)、髙澤昌義(大成建設)、篠崎洋三(大成建設)
東工大因為輩出這些有名的建築師而被大夥熟知,因此也集中了國內外建築學生們的人氣。
今天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大家分享一下東京工業大學的大學院建築如何備考。
東工大建築的入學方式有上述兩種,一種是IGP,另一種是一般入式。
IGP是一個英語入試的入學項目,目前大部分的在東工建築系的留學生都是從IGP這個項目入學的。
但是這個入學方式和推薦和交流制度有關,並且和其他東大早大等等的學校的入學方式相距甚遠,塾裡下次再給大家做介紹,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自行查詢。
今天主要介紹的是一般入式,也就是和普通日本學生一起用日語入學的一種方式。可能是因為IGP這個項目收了挺多的留學生,所以一般入式考的留學生人數就比較少,對於大家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
接下來介紹一下東工大的教育體系。近幾年東工大課改,把學部和大學院合併為學院,學院下面是學系,學系下面是コース也就是課程。
然後我們入學考試決定的是能否進入建築學系。具體的課程,比如建築學、都市學、工學設計,都是合格以後根據你報考的老師的任教情況來進行選擇。
入學年度2019年及之前的入試的情況都是在官網上有公布,但是只有報考人數和合格人數。合格人數是建築學系的合格人數,所以也包括選擇了都市環境學、工學設計的學生。
2016年報考157人,合格人數111人,
2017年報考148人,合格人數120人,
2018年報考213人,合格人數122人,
2019年報考226人,合格人數128人。
基本上合格率在一半以上。
然後19年度入學的我親身經歷了考試,所以根據發榜的時候,筆試合格的人數,面試的人數以及考號,大概可以反推出來的A日程、B日程的合格人數以及總的報名人數。
在B日程筆試合格的93人中報考意匠系的人有30人左右。
A日程其實就是遞交材料以後,外校的GPA、英語成績優秀的學生,或者說東工本校的優秀的學生,可以直接跳過筆試提前面試的一個制度。只要不說我的第一志願是東大之類的話,A日程裡被刷掉的可能性是幾乎沒有。如果掉下來的話還有一次機會,需要和B日程的人一起參加筆試,然後再參加面試。一般來說外校的人拿到A日程的可能性是很低的。所以報名以後還是需要好好複習B日程的考試內容。
B日程的話分為筆試和口試,筆試分為通識和專門科目。然後只有筆試合格的人才有機會口試,口試的時候需要帶去作品集,老師會根據作品集的內容以及快題的內容進行提問。但是基本上筆試過了,面試基本上能夠合格,但也有極少的例外。
關於提交英語成績,去年的話是需要託福或者託業的原件,不接受ETS發送給學校的成績,並且可以在出願時不交,在考前補交。今年具體情況如何還是要核實今年的招生簡章。
東工大與東大不同,筆試都是在一天進行,上午共通部分科目的時間也相較於東大的專門一來說,時間短題量更少。
上午,筆試的通識部分,9:30~11:00
其中生產+材料的部分,與東大的考試不兼容。
下午,專門科目部分,除了快題(13:30~17:30),還有結構環境等等(13:30~15:30)可選,具體根據報名簡章裡面老師所對應的要求而定,意匠系的話基本上是快題。
考試隔幾天之後會有面試。
東工大在2018年改變了題型。
共通科目的考試是從「建築史・意匠」,「都市計劃」,「建築環境・設備工學」「建築計劃」,「建築構造・構造力學」,「建築材料・施工」從這六個版塊裡面選四個版塊解答,相較於往年,題量變得更少,靈活度也變得更大。
但是可能因為這一點,導致通識部分拉不開分數,可能會變得更加重視專門科目的表現。然而專門科目部分的題型沒有太多的改變。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具體通識部分與快題的題型。給大家貼出來的都是去年的真題,可以更加直觀的感受一下東工大的題目。
需要的同學可以在東工大建築學系的主頁上下載,或者找堺塾。
名詞解釋與注音為主,都是在歷史或者構法之中的一些核心詞彙,不太會出一些偏僻的,所以複習的時候抓住要點進行記憶就可以了。
15道選擇題,需要對都市計劃,都市史和法規有較深刻的理解 ,一些最近的事例也比較重要。
10~15題填空題。難度不大,基本上系統性的複習了環境和設備以後都能夠做出來。和歷史,建築計劃差不多,爭取都要做對。
2大題解釋說明和計算基本上都是一些建築環境裡的經典問題,難度不大。
5大題填空題,個人感覺2/3的詞彙都是在建築計劃的複習中經常能夠看到,好好複習就沒什麼大問題。剩下的1/3裡,一些帶人名的或者帶書名的問題就是看運氣了。
彎矩圖基本上都是基礎問題,基本上是必須拿的分數。
正誤判斷並解釋原因的部分的話,涉及的結構知識的範圍比較廣,難度也參差不齊。並且在複習東大等其他學校的結構計算問題的時候很難涵蓋到,所以要做到完全拿到分數可能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
希望複習在做計算題之餘也能多留心一些結構的理論知識,最後複習完有時間多出來再來著重複習。
15題正誤判斷。與東大的構法稍有不同,與早大等其他學校的材料施工類似,但是因為東工大考試改革以後,變成了6選4,所以準備東大等學校考試的同學可以選擇不做。然後題目難度上來說,2/3是建築材料裡面的常識,1/3是細節。抓住要點複習。
快題設計總共時長為4個小時,根據題目,需要在1~2張A2紙上畫圖。需要的平面,立面等圖的數量以及排版都非常自由。
出題形式也都非常靈活,與東大不同,不會局限於一些建築類型,所以挺難預測。
但是往往和東工大的一些老師在做的東西或者研究的東西有關,考前可以多留心一下東工大老師的動向。並且需要寫幾百字設計主旨。
面試的時候需要帶作品集,面試每個人大概在十分鐘之內。在待機室的時候就會告訴大家要說什麼,進去的兩分鐘之內介紹自己的準考證號、名字、志望教授、志望理由、入學後的研究主題、畢業後的打算。剩下的時間會用來問一些專業問題之類的。
以上是對東工大建築修士入學考試的一些總結,如果對於東工大入學還有疑問,可以聯繫我們。
作者:曹雨 / 東京工業大學
編輯:陳餘胤柯 / 東京大學
官方網站 https://www.atelier-j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