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現場
7月29日上午,文山市召開教育工作新聞發布會,介紹近年來全市教育事業發展情況,並就社會關注的公辦學校劃片區招生依據、大同中學搖號招生、公辦幼兒園學位緊缺等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文山市副市長程偉首先介紹近年來全市教育事業發展情況。
據了解,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人民群眾的子女「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近年來,文山市實施「增量提質」工程,盡最大可能保證教育公平。
目前,全市共有幼兒園117所,在園幼兒2.69萬人,學齡前兒童毛入學率從2017年的87.44%提高到90.61%。明年,將再建成市第五幼兒園。同時,落實小區配套建設幼兒園,逐年增加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幼兒園比例。在農村實施了一個鄉鎮1所公辦中心幼兒園和「一村一幼」工程。目前,10個鄉鎮均已建成中心公辦幼兒園,4個鄉鎮政府所在地中心幼兒園正在規劃建設,「一村一幼」工程基本完成。同時,按等級評估、晉級升等要求,在幼兒園佔地面積、校舍建設、師資配置、保教保育等方面,督查幼兒園全面達標,不斷提升全市幼兒園保教水平。
近年來,文山城區義務教育階段每年淨增1800名學生,文山市委、市政府在城區先後建成文山實驗小學3個校區、市思源實驗學校、市第一初級中學北校區、市第十一小學、市第十二小學、市第十三小學。另外,市第三中學、市第二小學、市第三小學改擴建工程爭取明年完工。力爭今年內開工建設市第十四小學、市第十六小學、市第九中學和紙廠中潤小學。預計增加6240個學位,將有效緩解城區義務教育學位緊張的問題。同時,做好全市各學校校長管理水平、管理能力提升工作,一支有思想、有理念、敢擔當、敢作為的校長隊伍正在形成,為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奠定了管理人才基礎。推行學區化辦學和城鄉結對、校校聯合工作。實驗小學、市第一初級中學、市一中學區化辦學已經實現,儘可能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市第一小學分校即將開建,結合城區新建項目,市政府正在研究城區老牌學校學區化辦學覆蓋面的擴大工作。歷史上形成的城區弱校、鄉鎮差校在管理理念、隊伍建設、教學科研、教學質量等都有了巨大進步,學校在「質」的提升上差距逐漸縮小,人民群眾可選的優質教育資源面在擴大,點在增多。
普通高中學位將達21600個。以PPP模式投資3.7億元新建市第一中學南校區。開工建設的市第十一中學、市第十三中學、市第十四中學將於今年8月完工,9月開始招生。4所高中的建成,將增加普通高中學位12600個,使文山城區普通高中學位達21600個。同時,引進有品牌的優質高中教育資源開展合作辦學。今年9月,引進了長水教育集團、曲靖市民族中學等優質教育資源,打破全市高中教育只有公辦沒有民辦的單一結構,學生及家長有了更多的選擇。
教師數量配置實現歷史性突破。今年,全市通過基礎教育教師專項招聘411名、特崗教師招聘1000名,另外,爭取事業單位常規招聘104名,徹底扭轉近年來教師「量」與教學需求不匹配的狀況,為各級各類教育發展做好教師「量」的儲備。同時,通過開展新教師崗前培訓、跟崗培訓提高能力、分層培養計劃等措施,著力提高教師業務能力。
有記者提問:文山市公辦學校實行劃片招生,招生片區劃分的依據是什麼?今年與去年相比,招生片區有哪些調整?
文山市教育體育局局長楊光耀說,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劃片區招生,是嚴格按照國家、省的招生政策規定實行的。為平均分配城區各公辦學校生源,文山市公辦學校招生劃片主要依據適齡兒童人數、學校分布、所在社區、學校規模、交通狀況等因素,劃定每所公辦學校招生範圍。小學:以河流、道路為界劃分學校招生範圍;初中:以社區劃分學校招生範圍。近5年來,文山市大力推進教育項目建設,城區增加義務教育學位1.3萬餘個,但是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新建小區的陸續開發,人口不斷增加,導致學校的擴容跟不上人口增長速度。根據人口增長情況和學校布局調整變化,各學校的招生片區也不得不適時調整變化。今年城區新增市一小新聞路校區、市十三中(文山學院附屬中學)、市一中初中部,招生服務片區相應也就進行了小範圍調整。市一小新聞路校區承擔了市五小原七花南路以南片區及市一小原上下瓦窯和新興小區片區的招生任務;市十三中(文山學院附屬中學)招收登高片區的適齡少年;市一中初中部承擔市一初北校區原臥龍社區招生任務。其他學校招生服務區不變。
有記者提問:堅持戶籍所在地和實際居住地「兩個統一」的原則進行招生,「兩個統一」指的是什麼?對於非文山市戶籍的外來務工、經商人員隨遷子女,文山市是如何保障入學的?文山市教育體育局副局長蔡自東說,「兩個統一」:第一個是適齡兒童少年的戶籍與其父母的戶籍都在文山市的三個街道;第二個是適齡兒童少年的監護人房屋產權在學校服務區內並實際居住。文山市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政策規定,努力解決外來務工、經商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問題。落實「兩為主」(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政策和「同城同教」政策。外來務工、經商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實行混合編班和統一管理,同等享受相應的教育惠民政策。
有家長反映:大同中學本就是民辦學校,在招生中應該有更多的自主權,為何今年要實行搖號?
楊光耀說,《雲南省教育廳關於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嚴格規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將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屬地統一管理,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根據上級文件要求,大同中學和其他公辦義務教育學校一樣統一使用「文山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報名系統」進行招生。當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時,實行電腦系統隨機搖號錄取。為避免大同中學搖號後,未搖到號的學生到符合片區條件的公辦學校報名,但學校學位已滿,無法錄取的情況發生。大同中學與其他公辦學校實行錯時招生,搖號中籤學生的家長按照信息提示或學校公示到指定地點確認,逾期視為自動放棄,並取消公辦學校優先招生入學資格。搖號未中的學生,系統將自動清除報名信息,若需在文山市其他學校入學,則按照公辦學校劃片招生方式進行報名,需要重新登錄系統進入第二輪報名。
有記者提問,前兩天,文山城區公辦幼兒園招生結束,從招生情況來看,公辦幼兒園學位無法滿足就學需求,文山市下步將如何解決公辦幼兒園學位不足的問題?
楊光耀說,文山城區幼兒園總量足夠,有差別的是公辦幼兒園數量少,學位與幼兒就學需求仍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文山市將努力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或普惠性幼兒園學位。「十四五」期間,文山市城區將規劃新建18所公辦幼兒園,預計可增加學位6840個。目前市第五幼兒園(一幼北分園)主體工程已完工,預計明年9月可投入使用,可增加學位720個;市第九幼兒園選址於城南小石洞村旁,正在辦理後續報建手續。加大對民辦幼兒園的扶持,引導民辦幼兒園朝「普惠」方向辦園,讓更多的群眾享受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同時,加快推進城填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確保今年內完成治理任務,可增加3510個公辦或普惠性學前教育學位。
有記者提問,文山市城鄉之間、校際之間教學質量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文山市採取了哪些措施來解決?
文山市教育體育局副局長高珊說,為最大限度地縮小城鄉、校際間的差距,文山市加大資金投入,高標準建設學校,確保所有學校布局合理,外觀大方漂亮,設施齊全,設備先進。進一步落實教師「縣管校聘」政策,深化教師、校長交流輪崗,促進教師的合理流動,確保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在「文山市中小學教學常規」的大框架下,全市各學校細化教學各環節管理的標準和要求,並報市教育體育局備案。同時,通過市級督查促進各學校穩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將區域內龍頭學校和相對薄弱學校按照「1+X」模式建立結對幫扶,捆綁考核。同時,採取「專家問診」和推門聽課的方式,將老師們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匯集起來,開展多形式的研討、培訓活動,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記者們還就如何培訓新招聘的教師、如何保障貧困家庭學生上得起學等問題進行了提問。
有家長代表提問:今年實小北校區一年級要到市十四中寄讀,這對我們家長來說接送很不方便。我想問:實小北校區一年級今年為何要到市十四中寄讀?大概寄讀到什麼時候?
文山市教育體育局副局長蔡自東說,實小北校區今年計劃招生420人。由於前幾年市十一小、市十二小、市十三小等學校未建成使用,為了緩解城區的招生壓力,實小北校區連續4年不同程度地擴大招生計劃,佔用了全部的教室。今年六年級只畢業3個班,但是一年級計劃招收7個班,學校已經沒有教室安排,因此,今年的一年級學生不得不寄讀市十四中。寄讀期間,學校將以高度負責的態度,派出強有力的管理和教學團隊到市十四中開展教育教學及管理,所有工作與實小北校區本部同時安排、同時開展。一年級學生將在市十四中寄讀一年,到明年9月開學時全部返回本校就讀。
雲南網記者 黃鵬 通訊員 魏蘭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