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源創業邦專欄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作者徐弢。
做飯種花,半夜吃起螺螄粉,張馨予在「身為明星而不自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近她開始DIY染髮,只花了90元。
張馨予這條微博獲得了近1.2萬條回復。評論中,有條高贊回復稱:「你看看你,外賣小哥掙不到你的錢,蛋糕店掙不到你的錢,現在連託尼都掙不到你的錢了。」這也是張馨予最近唯二獲得上萬回復的微博,另一條微博與消毒液相關。
DIY染髮社交網站上天然擁有話題度。今年疫情的特殊性,消費者對於染髮的關注度更高了,DIY染髮的熱情也隨之上漲。
消費者本身對於染髮的興趣就高於理髮。例如新浪微博上的「染髮」話題總共有2.2億閱讀、35.1萬人討論,相比之下,「理髮」話題只吸引了691.3萬閱讀、8387人討論。
疫情期間,「染髮」受到了更多關注度。從新浪微熱點的數據來看,在過去2個半月裡,全網對於「染髮」的關注度高峰出現在3月1日,當天的總數據量達到了近9萬條。
圍繞著染髮,用戶的經驗分享相當豐富。從第一次DIY染髮經驗,到根據膚色挑選發色,再到對染髮劑成分的評判,還有用戶分享不同染髮劑品牌的差異。
消費者對於染髮的興趣也反映在染髮劑的銷量增長。根據天貓提供給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簡稱「CBNData」)的數據,3月1日至31日期間,染髮劑的搜索量同比上漲62%,銷售額同比上漲84%,下單的用戶人數同比增長83%。
蘇寧平臺上也有類似的數據表現 。3月1日至15日期間,蘇寧國際染髮劑銷量環比增長118.09%。在染髮劑之外,染髮工具套裝、護髮素、護色洗髮水等周邊產品銷量飆升。
對於消費者而言,DIY染髮最重要的吸引力是染髮劑價格低廉、操作便利。主流的染髮品牌,例如施華蔻的染髮產品單盒價格區間在60-90元,歐萊雅美發旗下的染髮產品則在80-158元,花王的染髮劑在60-90元左右。即便消費者對染髮效果不滿意,隔段時間換個新發色接著染成本也不高。
相比之下,理髮店染髮服務通常價格在數百至上千元。讓「Tony老師」染一次的成本足夠消費者買十盒染髮劑了。何況,Tony老師的手藝有時候也並不是染髮效果的保證。
操作便利上,最近幾年的泡泡染髮劑降低了消費者的染髮門檻,號稱用洗頭的手法就能染髮。消費者自己一個人揉搓即可完成,和傳統染髮方法不同,不需要其他人幫自己刷色上色。
另一方面,電商與染髮品牌的營銷活動,也助推了染髮劑的銷量增長。今年疫情的特殊性,加上3月份營銷節點,讓「在家美發」這件事獲得了更多的關注。
在3·8婦女節期間,施華蔻打出了「疫情宅家,顏值在線」口號,跟屈臣氏合作「雲逛屈臣氏」的話題。屈臣氏為施華蔻提供了1小時閃送服務;歐萊雅美發的代言人辛芷蕾也發微博,打上了天貓3·8節的口號「愛自己就是了不起」的話題,吸引更多用戶關注。
從消費者心理來看,很多人宅在家無聊,想換造型、打發時間,也是DIY染髮產品銷售增長的原因。
不過,即便DIY染髮看上去操作簡單,還是會有相當慘痛的失手案例,這個時候預期管理就很重要了。例如有的消費者給頭髮染顏色卻染到了臉上手上:
即便沒有染錯位置,染色不均勻也是消費者最受困擾的問題之一:
此外,針對染髮劑,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的集中吐槽是,染出來的顏色跟包裝上的示例相差較大。染色不勻的一種衍生慘劇是「爆頂」,即頭頂顏色明顯亮於頭髮其他部位。
在今年疫情期間,「宅家美容」帶動起了幾個美妝個護產品,染髮劑是其中之一。但口紅卻成為疫情期間最無用的商品之一,「口罩多難買啊,怎麼能讓它蹭上口紅?」,很多消費者都停下了購買口紅的手。春節以來,Chanel、Dior等奢侈品牌美妝專櫃的口紅銷量大跌,而露在口罩外的眼影、染髮劑等產品卻受到消費者歡迎。夏天就要來了,「口罩外品類(眼影、染髮劑)」和「口罩內品類(主要是唇妝)」此消彼長的關係還會延續多久?我們會持續觀察。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