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意圖
一、教材解讀
(一)人文主題及教學策略
《金木水火土》是一篇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兒歌,揭示了古人認識世界的一種思維觀念,即以自然界的5 種物質——金、木、水、火、土, 開拓多種識字的渠道,鼓勵學生藉助做動作想像、觀察直觀圖片形象記憶、生活中識字以及換一換等方法對漢字進行識記。
(二)語文教學內容及策略
1.識字、寫字板塊
(1)識字
字音方面:
重點讀準平舌音的讀音,例如:「三」、「四」可以在語境中正音。
讀準翹舌音的讀音,例如「上」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日常用語來識記。
字形方面:
獨體字的字形識記,例如「一、二、三」可以充分發揮聯想和想像思維,利用 「動動手指」的方法識記;「四」可以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五」可以採用在生活中識字的方法識記;「上」和「下」藉助直觀圖片在形象記憶過程中對漢字進行區分識記。
字義方面:
重點是對「上下」兩個方位的區分,通過「放卡片」的遊戲活動來了解字義。
(2)寫字
由於是學生第一次執筆寫字,執筆方法的掌握是難點,需要一對一地關注、糾正。同時藉助朗朗上口小兒歌形式幫助學生養成「先觀察後書寫」的5步寫字習慣。本課4個生字,重點寫好「橫和豎」,例如「一二三上」都有橫,但是長短不一,寫法不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寫好不同的橫。本課新筆畫豎,例如「上」,通過動態展示強調運筆的方向。
2.朗讀積累板塊
(1)表達特點分析
①文本特點分析
《金木水火土》滲透了中華漢字文化,體現了漢字規律。可以藉助做動作調動想像、換一換、觀察直觀圖片形象記憶、在生活中識字等方法對漢字進行趣味識記。
②語言特點分析
本課是一首節奏明快、富有韻律的兒歌小韻文,讀起來朗朗上口,藉助拍手讀的形式調動學生參與熱情,感受朗讀的節奏美,培養語感,背誦全文。
課後習題分析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受朗讀的節奏美,培養語感,背誦全文。
◆認識田字格
課後第二題讓學生認識田字格,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寫字時要注意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講故事和兒歌方式為學生講解田字格及書寫注意事項,栩栩如生的故事情節,生動的田字格拍手操,激發低年級學生學習興趣,從而認識田字格。
二、單元整體架構
三、板書設計
四、教學評價
教學過程
激發興趣,巧導入
1.導言:聰明的耳朵仔細聽,小朋友們在誦讀什麼?(播放《金木水火土》音頻)
2.交流:請問你聽清楚小朋友誦讀的內容了嗎?
3.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小朋友們誦讀的韻文兒歌,好不好?
教師範讀,隨文正音
1.教師範讀,學生聽讀。
2.教師範讀,學生跟讀。
3.指名朗讀,隨文正音。
過渡:同學們把兒歌讀得基本正確了,下面讓我們再來把這課的生字寶寶認一認。
多種方法,隨文識字
1.學習第一行,隨文遊戲識記。
你能用小手指表示第一句嗎?伸出小手,動一動,邊伸手指邊跟著卡片數數。(大聲朗讀並識記一至五生字卡片)
(1)你怎樣又快又準記住這五個字呢?(預設:一二三就像我們的手指)
(2)你覺得「四」「五」像什麼,怎麼記? (預設:把「田」裡面的十換成兒,就變成了「四」。「五」和 「王」特別像,「王」加一小豎就是「五」。孩子也可以編兒歌記憶。)
過渡:你們說的都很好,其實我們還可以在生活中識字呢。看,在這些生活場景中,你能找出「五」字嗎?(課件出示圖片)
(3)把這五個數字再讀一遍。
2.學習第二行:隨文看圖識字。
(1)指名讀一讀,請你記住這幾個字。
(2)兩人互讀。
(3)舉行 「看圖猜字」的小遊戲,如果猜到了它們所代表漢字寶寶就大聲搶答出來。(課件出示圖片)
小結:「金木水火土」這五個兄弟叫「五行」,古代的人們認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這五個兄弟變化產生的,自然界的一切都和它們息息相關。
3.學習第三行:反義詞識字。重點區分「上」、「下」。
(1)結合圖片,(課件出示圖片)出示漢字「上」、「下」,讀一讀,觀察這兩個字你發現了什麼?(反著的「上」的橫在下,「下」的橫在上;他們是反義詞)知道為什麼嗎?猜一猜。
小結:(課件出示圖片)「上」的橫就像草地一樣,樹枝、樹葉都在地上生長。
預設2:「下」的橫就像土地,劃分出的樹根長在地底下,往下生長。
(2)課堂遊戲,鞏固識字。
遊戲:我來說,你來做。
小手指上,小手指下;
請小朋友們把「上」字放在語文書上面,把「下」字放在文具盒下面等等。
(3)師生對讀:天地——分上下
4.學習第四行:對韻中識記。
(1)齊讀:日指的什麼?
「日月」指的是「太陽和月亮」,太陽和月亮從古代照到今天,永久不變。那麼「日」對——(生齊)「月」,「古」對——(生齊)「今」。
【設計意圖】
韻文內容簡單,在互動交流中獲得對韻文內容的大致了解,通過藉助圖片、象形猜字、語境識字、對韻歌識字、聯繫生活識字等多元化方式,把識字與認識事物、形成概念有機結合起來,在直觀形象的遊戲裡,激發學生認讀興趣,其間教師再針對重點和難點加以點撥,夯實識記生字目的,最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促進對課文熟讀成誦。
傾聽故事,認識田字格
過渡:漢字寶寶也有家,你們知道他們住在哪裡嗎?他們的家就是「田字格」。(出示課件,課件中呈現田字格中的「上」,不是米字格)
1.這裡還有個有意思的故事呢:從前,每個漢字寶寶都擁有這樣一畝田,四條邊框就是警戒線,無論漢字寶寶筆畫多、少,長得胖、瘦,還是簡單、複雜,都不能觸碰或者超出四條邊框線哦,那樣太危險了。漢字寶寶們都很聽話、守紀律,只要出現就必定站在田字格的 「中央」,留出四邊空地。(上留天,下留地,左右有空隙。)
2.認識「田字格」
田字格被「橫中線」「豎中線」劃分出的四個小格,分別是左上半格,左下半格;右上半格,右下半格。現在同桌之間,一人說名稱,一人指一指,看能不能準確找到這四個半格。
(課件呈現田字格,分別標出四個半格的名稱)
【設計意圖】
以講故事和兒歌方式為學生講解田字格及書寫注意事項,栩栩如生的故事情節,生動的田字格拍手操,激發低年級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幼小銜接,符合兒童學習心理。
培養習慣,指導書寫
1.以兒歌形式呈現各方面習慣培養要求。(呈現自編的寫字姿勢歌、握筆歌、漢字書寫歌)
2.以「看描寫比練」為要求,引導學生書寫課後田字格中漢字「一、二、三、上」。
3.以「正確、端正、整潔」為三星標準評價。
活動一:
◆師:孩子們,請你仔細看動畫,觀察田字格中的漢字,大膽想一想你覺得「一」字也是筆畫橫,它像什麼呀?書寫時需要注意什麼?
(預設:我覺得兩頭粗中間細像個大骨頭。我覺得「一」字稍微向上翹,像放在肩膀上的扁擔,前面低一點,後面高一點。)
師:你們觀察的真細緻,看到了筆畫橫的特點,獎勵一顆觀察星。
◆老師指導演示——體會書寫美
師:神奇動畫又要出現了,睜大眼睛這次請你看仔細,漢字「一」是怎麼寫的呀?(看筆順)(預設:從左向右,左低右高)
師:這就是漢字「一」的「筆順」,跟老師一起伸出小手書空吧。
口訣——「輕起筆,斜用力,頓筆、回筆要牢記。」
◆ 師:請幫漢字寶寶「一」來看一看,它住在田字格家裡的什麼位置呢?(預設:它寫在田字格中間)
◆師:請你還要注意,「一」字寶寶在豎中線左右兩邊,長度是一樣的。
◆仿照學習「一」字的方法,學習「二、三」
活動二:
◆學生觀察重點筆畫「豎」,再通過動態展示強調運筆方法與方向,最後說說佔格位置。
◆學寫生字「上」(寫字小老師講解)
一看結構:獨體字
二看筆順:3畫(動態呈現)從上到下,先橫後豎。
三看關鍵筆畫:豎寫在豎中線上,短橫寫在橫中線上方,下橫要長一些。
◆學生書寫後,教師及時反饋並開展自評與互評。
評價標準:
【設計意圖】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寫字教學首先要指導學生觀察字形,弄清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關鍵筆畫。在觀察時,培養寫字小老師進行指導,漢字字形更容易深深紮根於學生的心中。
多種形式讀文,認形正音
1.全班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此過程中尤其關注「三四上」的讀音,出現問題及時糾正)
2.同桌兩名同學一人一句順序讀。
3.一個小組內的同學「開火車讀」。
4.兩個小組交替讀——四個小組同學隨機讀——全班打亂讀。
節奏朗讀,積累語言
1.師:孩子們,兒歌我們已經會讀了,可是幾個漢字寶寶走丟了,誰來幫幫它們?(課件出示學習單)
此時可採取「趣味遊戲牌」的方式,將缺失的生字字卡作為遊戲牌,同桌互補依次出牌。
2.師: 生字寶寶都回來了,讓我們通過拍手的方式,利用這首節奏歡快的兒歌一起來歡迎他們吧。(師示範拍手讀兒歌,學生模仿,繼而學生拍手接力,重複拍手誦讀)
3.會背的同學可以把書扣在桌子上,拍手背一背。
【設計意圖】
本課是一首節奏明快、富有韻律的兒歌小韻文,對於初入小學的孩子們讀起來朗朗上口,把生字寶寶看作富有生命的群體,藉助齊聲拍手的形式,調動孩子們參與熱情,感受朗讀的節奏美,培養語感、背誦全文。
4.補充積累
這些調皮的生字寶寶又藏在下面的詞語裡了,你還能找到它們嗎?誰來讀一讀,找一找?
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不三不四 五光十色
#小學一年級語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