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馴服」種植了各種植物以後,水果如今已經完美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中。而在琳琅滿目的水果種類裡,芸香科則佔據著重要的角色。橘子、橙子、柚子、檸檬……這些大家平日常常吃到的水果都屬於芸香科這一個植物大家族。當然,芸香科的「重要地位」可不僅僅於此,在中醫藥領域中,也不處不是它們的身影:陳皮、佛手、枳實、吳茱萸等,都是臨床常用的中藥。
不過,在芸香科植物中,令我們最為熟悉的莫過於橘子了。尤其是很多熱愛養生的人們都知道,就連橘子皮都是一味良藥。剝下成熟的橘子外皮經過曬乾炮製就成為了可以入藥的陳皮,不僅僅可以作為中藥,在兩廣地區陳皮還廣泛用於煲湯和各種小食,由此可見,陳皮有多麼受歡迎。
不過令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哪怕是從橘子上剝皮,也是有講究的,如果從成熟的橘子剝下來的皮,被稱之為陳皮;而從未成熟的橘子剝下來的皮或者是未成熟的柑橘幼果曬乾之後,卻又是另外一味中藥——青皮。所以,一個橘子皮,也有陳皮與青皮之別。
青皮陳皮同出一物,功用自然大致相同,都屬於理氣藥的範疇,都具有理氣行氣的作用。然而它們的採收時節不同,具體的功效性味自然也有差異。二者都是辛溫味苦,青皮善入肝、膽及胃經,陳皮則主要入肺脾二經,而在具體功用上,青皮行氣之力較陳皮更加迅猛,故稱為破氣,具有疏肝破氣消積的作用;而陳皮卻具有行氣健脾、燥溼化痰的作用。那麼,如果將青皮和陳皮同時配伍使用,究竟能發揮怎樣的妙用呢?
1.理氣疏肝,可用於肝氣鬱結之證
肝在五行屬木,性條達而惡抑鬱,且肝主疏洩,具有調控人體情志活動的作用。因此,情緒與肝的氣機是相互影響的,肝氣不舒可以引發情緒失常,從而出現煩躁易怒、神情悲傷等表現;若是因工作學習等壓力過大,情志不暢,又可引發肝氣鬱結,從而出現脅肋脹痛不舒、口苦,女性還可出現月經不調等表現。
肝氣鬱結,在治療上則需要疏肝理氣而解鬱,青皮專入肝經而疏肝理氣,陳皮助青皮理氣之力,於是肝鬱得解。
2.行氣燥溼,用於水溼困阻的輔助治療
脾主運化,可運化體內的水液以保證水液在身體內的正常出入和運行。若是脾氣虧損或脾失健運,運化失司就會導致水停溼阻,這便是內溼的主要形成過程。如果出現水溼停聚,水腫、頭暈、便溏、飲食不振、舌苔白膩等症狀和表現便成了「家常便飯」,特別是在南方地區,氣候多溼,溼病更是常見。而應對水溼,可採用芳香燥溼、利水滲溼、健脾化溼等方法進行調理。
但無論如何,水溼停聚時間太長,就容易阻滯氣機,因此治理溼氣時還需配伍一些理氣之藥來保證氣機的通暢。青皮和陳皮都可以行氣理氣,它們的芳香辛燥之性還可以燥溼,而且陳皮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健脾燥溼的能力,因此兩藥配伍,還可用於水溼一類疾病的治療和調理。
青皮陳皮,雖然同出一物,但卻又各有不同,既可分別使用也可各取其長,又可配伍運用而除氣滯諸證,自然也是一對非常優秀的「藥對」。青皮和陳皮兩味中藥都是芳香之品,而且也沒有苦味和怪味,因此用作日常泡水煲湯等養生途徑也是非常適合的。
只是大家在使用時仍然要注意,行氣理氣的中藥,用久了容易耗氣動氣,所以青陳和皮不管是臨床使用還是養生療養,都需要以適度為宜,不應大劑量長期使用,否則會損傷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