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二胎媽媽,這篇文章想敘述下自己難忘的一段真實經歷。不知道能否審核通過,但還是想寫出來,因為自己當初就想查資料查案例卻沒有,希望能被有需要的人看到。
2019年3月,我家女兒出生,好字湊齊,開心得不得了。可是剛滿月,寶寶肚子脹氣,便秘等這些問題接踵而來。看起來都是小事,但我家為這事無數次跑醫院差點住院動手術。
記得帶寶寶去做滿月體檢,因為腹脹得很厲害,就給她做了一個理療,脹氣緩解了很多。結果從那天開始就不排便了,之前一天一般五六次,我知道寶寶可能便秘了,多餵水,調整我的飲食,益生菌都做了。可三四天過去了,還是沒有排便。
本來寶寶肚子有脹氣,有時可能蹭大便蹭的哭,這可把我急的,就給他用肥皂條拉了一次,感覺寶寶舒服了。後面自己主動排了一次。 第二天又不拉了,寶寶太小,我不想帶他去大醫院怕感染,就帶去社區醫院看一下,醫生說多按摩腹部,吃益生菌,大人調整飲食就可以的。可這些我都做了,孩子就是不主動排便啊。又在家等了三四天,還是不排,我只能給她用開塞露了,不然看寶寶蹭得太難受了。 用開塞露後,自主排了兩天後開始停了。 我知道這時候我得帶她去醫院了。
2019年4月17日去兒童醫院看醫生,醫生詢問了一些問題,開了甲軸五項,鋇灌腸大腸造影、腹部和腸道彩超。甲軸沒問題,彩超除了查出腹脹,腸道也因為腹脹看不清。鋇灌腸約到第二天和第三天,要做兩次才出結果。結果顯示降結腸局部腸管狹窄(如圖),鋇劑排空延遲。我也不太懂,但我知道肯定是有問題,趕緊拿去找醫生。消化科醫生看到結果又看了片子,大概跟我說了一下,讓我直接去新生兒外科。當時的我不明白為什麼要讓我重新換科,這裡看不了嗎?後來才知道消化科只看功能性便秘,我們這個屬於腸道發育問題,得看外科。
新生兒外科當班的是一位年輕男醫生,簡單看了下片,也沒寫病歷,就說這種情況得住院動手術。我一下懵了,動手術?這麼小的孩子動手術? 聽到那幾個字,那一會兒我感覺我挺不住了,眼淚水譁譁直流。醫生解釋說:「降結腸狹窄,也許是先天發育的問題,也許是後天的問題,但現在不能確定原因,只能是把那個地方弄通了才能正常排便,就是只能手術。」我繼續問:「有沒有可能自己會好呢。」他說基本不太可能,還建議我們趕快住院,怕耽誤時間,便排不出,孩子患腸炎不好了。
老公在外地上班,打通了老公的電話,糾結是現在辦住院還是怎麼辦?這麼小我實在不忍心送住院,而且還沒有大人陪護的那種,我感覺我快崩潰了。老公說先別住院,等他回來再說。
從那天起,我就每天記錄寶寶排便的時間和次數,每天網上查資料看有沒有類似案例。老公回來後,我們商量多看看別的醫生,不行就去北京。朋友建議我們先在網上諮詢北京大醫院的醫生,再看有沒有必要去北京,不然難折騰。花了200元在好大夫上找了北京某大醫院的一位副主任醫師諮詢,通了10多分鐘的電話,了解了是否手術,手術的風險及後期的併發症等等。他的建議也是動手術,等待沒有意義。這下我又失望了,還是不甘心,到處託人問別的醫生,結果也是一樣,只有一位朋友說建議在觀察觀察。
我們準備再去兒童醫院掛個級別高的醫生號看看。 掛到了一位外科主任的號,平時新生兒外科基本沒什麼人看病的,那天人擠人在醫生辦公室,都是衝著這位主任來的,當時給我的感覺是這位主任應該很厲害很權威。在旁邊聽他耐心跟患者解釋病情,那種耐心那種專業,我好像看到了希望。
輪到我們,他打開電腦看片子,每個角度都放大仔細地看,然後沉默了一會對我們說:「有沒有得過腸炎?」我說:「沒有,月子裡沒有生過病。」 「你們這個情況很少見,先天性的很少發生,一般是腸炎引起的,但你們沒有。而且這個狹窄的地方角度不一樣,看到的狹窄程度不一樣,不是完全堵死。我建議你們觀察半個月到一個月再來複查看看。」
我們再次跟他討論需不需要動手術的問題,醫生解釋說讓我們觀察就是看這個腸子有沒有變化,如果往好的方向發展就不用動手術,如果不變甚至更狹窄,那就得動手術了。 我們聽後,覺得很有道理,老公說這個邏輯是對的,不讓我們馬上動手術就有希望。
回到家心情稍微好一點點,可是孩子還是不排便啊,我就三天用一次開塞露。過了半個月排便還是不見好轉,我們估計只能做手術了。過了這段時間,心理上也差不多做好準備,去醫院複查,開了檢查單,也是第二天第三天做鋇灌腸,第三天拿到結果的那一刻,整天愁眉苦臉的我差點興奮的跳起來。幾乎飛奔到醫生辦公室,沒事了,降結腸狹窄居然沒有了。這次那位主任不在,另一位醫生代班,我問:「既然腸道沒問題,排便怎麼還是不正常呢?」醫生解釋是小孩子胃腸功能紊亂,過了三四個月就會正常了。
結果就是這樣,有驚無險,寶寶沒事了,排便也慢慢的恢復了正常。現在也特別健康。當媽的這顆心啊,真的像是做過山車一樣,還好最終結果沒事。否則別說手術的苦,光手術後的併發症就夠我受的拉,不敢想像。
事後,有朋友說我們折騰,大驚小怪,很多小朋友便秘慢慢就好了。其實我想說,雖說折騰,但是去做檢查看醫生,能讓自己清楚了解問題出在哪?不去這麼操作,盲目的等待,有可能會因為自己的盲目和無知耽誤孩子的病情。孩子的事情多分析多了解多諮詢專業人士肯定沒有錯,受點折騰沒關係。
我是以為二胎寶媽,關注我,一起交流育兒知識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