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年江蘇衛視搞了一檔和智力有關的綜藝節目,主持人一出來,立刻引發了關於「代溝」的思考。
年輕人紛紛議論:這大叔蠔油菜花的樣子。
上了點歲數的人都會感慨:哇,蔣昌建。
一眼萬年有點吹,這一下子能把筆者的回憶擼到二十多年前也夠可以了。
咱們聊一聊國際大專辯論賽裡走出來的那些明星們。
PS:只盤點明星啊,從政的就不說了。
一、亞洲大專辯論賽時期
我們熟悉的國際大專辯論賽前身是亞洲大專辯論賽,在八十年代末舉辦,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南京大學參加了三屆,在思維比較跳躍的時代,這個辯論賽的誕生擁有非常好的土壤和市場。
但可能是由於賽制、宣傳以及電視機普及等各方面原因,這項賽事並沒有受到廣泛關注,也沒有誕生耀眼的明星,不過首屆最佳辯手目前是副部高官。
二、國際大專辯論賽時期
這一段是辯論賽的高峰期,不僅誕生了很多諸如蔣昌建這樣的高質量明星,而且還引發了全國舉辦辯論賽的高潮,初中以上的學校,沒舉辦過各種辯論賽的不多吧。
1993年首屆國際大專辯論賽引發的關注不比十年後的超女快男少,同時也誕生了兩位明星。
最後以絕對優勢獲得冠軍的復旦大學一辯是姜豐,她其實是山東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在復旦讀碩士,畢業後分配到央視正大綜藝欄目組,後來又擔任《文化視點》欄目主持人和製片人。
2001年她到英國劍橋讀博士,後來嫁給了一個英國人,生了一對混血龍鳳胎。此外,姜豐還是一位作家,曾出版多本散文集。
當屆最大的明星當然是四辯蔣昌建,和姜豐類似,他本科就讀於安徽師範大學,在復旦攻讀碩士和博士,在耶魯大學讀博士後。
在決賽中,雙方的辯題是「人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復旦大學抽到了反方,蔣昌建最後的陳詞中引用顧城的詩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註定用它尋找光明,堪稱絕妙和點睛。
2001年,蔣昌建擔任《楊瀾訪談錄》總策划進入電視行業,真正讓他重新走入大眾視野再次名聲大噪的則是《最強大腦》。
第二屆國際大專辯論賽最佳辯手是臺灣省輔仁大學的林正疆,後來他從事於律師職業,這也是很多辯手最後的職業,畢竟工作性質和辯論賽異曲同工。
第三屆國際大專辯論賽的最佳辯手是來自首都師範大學的王慰卿,他後來選擇了從政,如今已經進入民辦教育領域,創辦了一所培訓學校。
第四屆國際大專辯論賽再次誕生了幾位耳熟能詳的明星。
西安交通大學首次採用了四位男生的陣容,最後獲得了冠軍。其中一辯樊登本科是學材料學的,碩士讀管理學,博士在北京師範大學讀電影學。
樊登後來進入央視,主持過《實話實說》《12演播室》等節目,筆者曾經在一次活動中邀請他擔任主持人,他給筆者留下的最大印象是思路不疾不徐,怎麼說呢,你感覺不到他腦子有多快,但他大多數情況下都能用慢悠悠的語速說到點兒上。
如今你會經常在各種應用市場上看到他的名字。
西安交大三辯路一鳴,瀋陽蘇家屯走出的明星主持人。他在當年的各種辯論賽上很有名氣,最後也獲得了當屆最佳辯手獎。
之後路一鳴也選擇了進入央視,擔任《三星智力快車》《對話》《道德觀察》等欄目主持人。
2019年,路一鳴從央視辭職選擇自主創業。
西安交大二辯郭宇寬,後來也曾進入央視不過主要擔任記者等工作,並沒有樊登和路一鳴那樣知名。
他們對面的亞軍馬來亞大學裡,有一位當屆嶄露頭角,後來王者歸來在下一屆獲得冠軍的胡漸彪,這位馬來西亞人這些年來也從商也當職業經理人,也當綜藝節目主持人,總之是多元發展,2014年他曾參加《我是演說家》重新出現在觀眾視野裡。
當屆的第四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隊裡也有一位後來成為央視著名主持人的辯手,她之後還和撒貝寧一起參加過央視主持人大賽,2002年世界盃上為巴蒂流下的眼淚俘獲了很多球迷的心,再後來也從政了……
第五屆國際大專辯論賽,最後獲得冠軍的是馬來西亞大學,但亞軍武漢大學卻出了一位全程最佳辯手餘磊。
餘磊後來選擇從商,曾以25歲的年齡成為全國最年輕的上市公司董秘,2007年他開始擔任一家證券公司的董事長職務。
第六屆和第七屆則誕生了國際大專辯論賽歷史上的一尊大神,來自臺灣省世新大學的黃執中,雖然兩次比賽的冠軍分別是中山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但黃執中都以卓越的表現獲得了連續兩屆的最佳辯手,堪稱奇蹟。
我們再次熟悉黃執中,還是在《奇葩說》裡,他參加錄製過三季《奇葩說》,曾在第三季獲得奇葩之王。
有意思的是,第一季《奇葩說》的奇葩之王獲得者馬薇薇,她曾參加過第六屆國際大專辯論賽,在中山大學隊裡擔任三辯,決賽中擊敗了黃執中代表的世新大學。
三、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時期
從2007年第八屆開始,國際大專辯論賽改名為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開個玩笑,不知道是不是擔心「大專」兩個字容易被人誤解為水平不高才改的名啊?
這時候已經是辯論賽這種欄目的末期了,雖然參賽隊越來越多但質量也良莠不齊,因此受關注程度自然也就不高了,到2011年第十屆辯論會結束後該項賽事就完結了。
在這最後三屆比賽裡,倒是誕生了一個明星,來自武漢大學的三辯陳銘,他曾被餘秋雨誇獎為「世界上最會說話的年輕人之一」。
陳銘之後曾在湖北衛視、湖南衛視、深圳衛視和央視多個欄目裡擔任主持人,也和前輩一樣後來加盟《奇葩說》,並在第五季獲得了奇葩之王。
四、編外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一直到現在,各種辯論賽在全國院校裡如火如荼一般發展起來,因此也誕生了一批辯手,不過畢竟能參加國際大專辯論賽的人還是很少,每個國辯辯手背後都堪稱一將功成萬骨枯,無數優秀辯手在選拔賽裡就被淘汰了。
在沒參加過國際大專辯論賽的辯手中當然也有明星,筆者舉兩位:
一位是武漢大學的徐卓陽,他曾多次擔任武漢大學辯論隊隊員和助理教練,後來進入電視圈,曾在江蘇衛視和央視擔任主持人,被網友們戲稱為「相貌平平」。
還有一位咖位夠大的就是何炅,他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讀書時曾參加過大學生辯論賽,據說就是由於一次辯論比賽中表演優異才被央視看中進入《大風車》欄目擔任主持人。
雖然沒有官方說法,但筆者認為這個說法有點兒靠譜,因為辯論賽本來就是央視選拔主持人的人才庫。
可能讀者要問,為何當年那麼火爆的國際大專辯論賽現在都讓位於各種脫口秀和奇葩說了呢,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