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譚元元:我選擇了芭蕾,芭蕾也選擇了我

2020-12-13 澎湃新聞

原創 姜涵育 新周刊

一襲白裙的譚元元,將芭蕾舞極致而純粹的美感呈現在觀眾眼前。圖/由被訪者提供

天鵝是候鳥,總會回歸它起飛的地方,譚元元覺得,《歸來》代表了她尋找今年3—10月這7個月間失去的舞臺的旅程。「現在是時候我要回歸舞臺。」

樂曲響起,一襲紅裙的譚元元出現在舞臺中央,足尖將她撐起,優美的肌肉線條在紅色裙擺間隱約可見。曲終人散,她一天的工作也接近尾聲。

這天早上,譚元元醒來的第一件事是感受一下身上有沒有酸痛,然後衝個熱水澡,鬆弛筋骨。在完成一系列準備工作後,譚元元準時到達演播廳,從中午12點一直跳到晚上8點多。

等待拍攝《舞蹈風暴》(第二季)宣傳視頻時,譚元元低著頭安靜地在照片上簽名。幾十分鐘裡,她始終腰板筆挺,只有腳上的灰黑色平底棉布短靴宣告她處於休息狀態。她每次跳完舞都會換上這類鞋子,「舒服,把腳完全放鬆」。

如果生活中沒有芭蕾,譚元元無法想像,「這就不是我了」。她的休假就是拉筋,如果還有時間和精力,就看看書和電影,再喝喝茶。

歷盡傷痛,也毫無保留

「為什麼會這麼愛芭蕾?」

「我不知道,我覺得我選擇了芭蕾,芭蕾也選擇了我,就是雙向選擇。就這麼著吧!」

譚元元的笑聲特別乾淨,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小女孩的單純和真摯。小時候,大家叫她「小黑皮」,因為曬得很黑,性格又像男孩,別人玩洋娃娃,她卻偏要爬樹,摔下來被爺爺打了一頓。

由於晚一年入學,譚元元一開始跟不上班級進度,總是慢一拍。原本性格開朗的她,躲在角落裡哭鼻子,「覺得自己是醜小鴨,有點自閉」。譚元元骨子裡非常要強,雖然愛哭,但哭過之後馬上站起來練習,別人做一遍,她就做十遍。也許正是這樣的性格,造就了之後她大大小小的成績。

譚元元的魅力來源於從骨子裡散發出的優雅與自信。圖/由被訪者提供

此後,她練得更加刻苦,並養成了伴隨一生的習慣:「一定要做到極致,一定要儘量做到完美。雖然完美是不可能的,但今天一定要比昨天做得更好。」

15歲是譚元元舞者人生的第一次蛻變。以國家代表身份出國比賽,讓她初嘗失眠的滋味。「當時心理壓力太大,覺得如果沒有拿到獎,我怎麼辦?」雖然整個人不在狀態,負擔很重,但她還是連過三關,進入了決賽。跳參賽曲目《晨曲》時,她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在享受舞臺。「舞臺是有魔力的,我那時覺得自己從一隻醜小鴨變成了潔白的天鵝。」

兩年後,譚元元獲得德國斯圖加特芭蕾舞學院兩年的獎學金,在德國入學半年後,她收到了舊金山芭蕾舞團的邀約。於是,譚元元選擇留在美國,成為舊金山芭蕾舞團的獨舞演員。

譚元元的職業生涯,印證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譚元元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宿命,機會會找到你,你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從18歲加入舊金山芭蕾舞團,成為獨舞演員,到18個月後,成為首席演員,譚元元的訓練強度增大,演出一個接著一個。雖然她始終小心謹慎,卻險些與舞臺告別。

「我受傷最嚴重的一次,是在跳《吉賽爾》二幕舞的時候。」舞臺上,譚元元已經完全投入角色,在跳一個大幅度跳躍即Tour Jeté的動作時,她想讓自己的腰再彎一點、腿再高一點,想讓自己在空中多停留一會兒。在她舒展腰肢的當口,胯骨處猛然傳來一陣刺痛。「我覺得可能是抻了一下,但我還是繼續跳,因為這種事對我來說是家常便飯,當時並沒在意。但在繼續跳的時候,我隱隱約約有種不祥的感覺,因為我最了解自己的身體。」

回到更衣室,譚元元根據經驗做了一系列救急措施,可胯骨還是越來越疼,就選擇先回家休息。但第二天醒來,她下不了床,更走不了路,只能焦急地求助爸爸媽媽和隊裡的醫生。

芭蕾女皇的美譽是她用無盡的熱愛與堅強的意志換來的。圖/由被訪者提供

拍完核磁共振,她被告知「臀唇撕裂」,醫生建議她做微創手術,但可以繼續跳芭蕾的成功率只有35%,恢復時間需要大半年,甚至更長。譚元元當場拒絕,回家靜下心來想解決方案。她嘗試了復健、休養、針灸、偏方等方法,走一步看一步。

兩周後,她開始慢慢做一些簡單的動作,訓練輔助肌群,以幫助胯骨固定。兩個多月後重返舞臺時,她調整了自己的重心,不再把全部重量壓在受傷的胯骨上面。

這是譚元元職業生涯中最大的一次危機,接下來的12年裡,每到陰雨天,受傷的胯骨就變成了天氣預報機。能夠堅持到今天,除了自己的努力,也因為芭蕾選擇了她:「它還沒有放棄我,所以我還可以站在舞臺。」

這件事雖然給譚元元留下了一定的陰影,但在舞臺上,譚元元依舊是120%地投入。即便她跟自己說悠著點兒,但到了節骨眼,她還是會做大幅度的動作。2016年,舊金山芭蕾舞團在中國巡演,譚元元在國家大劇院出演《吉賽爾》,她覺得那是自己表現最好的一場,至於那個大幅度的跳躍動作,她還是完成得毫無保留。

年輕時跳《吉賽爾》,可能技巧方面沒問題,但細節上總有欠缺。「吉賽爾情竇初開跟阿爾伯特訴說愛情時,一邊數花瓣,一邊說『你愛我,你不愛我』。我小時候就這麼直接數,但長大以後不會這樣數了。」此時的譚元元指尖輕顫,歪著腦袋將這一幕呈現出來。

在新的舞臺呈現無限可能

每周,譚元元至少要練5天。熱身、練功、排練是基本順序,結束之後如果累了,她就把腿抬到高出心臟的位置,讓血液回流,儘量放鬆。休息時,她會去做按摩或SPA,但很少逛街,因為要保護腳,「就是省著點用」。

舞者的世界相對簡單,每天沉浸在美好的事物裡,是一種難得的滋養。這種氛圍塑造了譚元元脫俗的氣質,她眼中的世界永遠是美好的,通過舞蹈和藝術,可以將美好的時間延長一點,再把黑暗的角落藏起來一點。

驕傲挺拔的身軀,清澈堅定的眼神。圖/由被訪者提供

受疫情影響,譚元元已經很久沒登上舞臺,如何延長美好,成了一個難題。沮喪之時,《舞蹈風暴》(第二季)找到了她。

此前,譚元元看過第一季的《舞蹈風暴》,這檔節目讓大眾認識了各個類別的舞蹈,這是譚元元最喜歡的地方。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能夠最直接接觸舞者的平臺。「我覺得舞蹈是世界的語言,現在我們有這個舞臺,能夠呈現我們的藝術,各種各樣的語言可以通過舞者的身體來講述。」

同時,譚元元最近也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一年有10場演出,在劇院裡有多少觀眾能夠看到?但在電視節目中,所有人都能看到她呈現的舞蹈。如果有成功的作品,也可以拉近觀眾與芭蕾之間的距離,何樂而不為?

讓譚元元下定決心參與節目的,還有導演馮明哲的一句話:「你來這個舞臺,我們有無限的可能。」

來到長沙,譚元元不可避免地開啟了打雞血模式,一直規律的作息被熬夜打破。作為參賽選手裡的大姐姐,她不允許自己在鏡頭前露出倦意,更不能倒下,要竭盡全力做好表率。雖然精力有限,但可以靠意志力去撐,「永遠不可以低估你的意志力」。

合格的舞者都是自律的,優秀的舞者對自己則是嚴苛。有想放過自己的時刻嗎?譚元元回答道:「其實剛才在做採訪前我就想,放過自己吧,來不及了吧,再說吧……但是人的狀態出來以後,我覺得有無限可能。」

轉折來得很突然,也理所當然。譚元元的舞者生涯遠看光鮮亮麗,近看則有諸多的不平坦。採訪間在譚元元休息室的樓上,她上來前告訴自己,大家也等得很累,無論如何都要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完,「打起精神,我是可以的」。

譚元元初到舞者大廳時,所有選手都驚呆了,很多人都不相信她真的會來。只有她內心最清楚,自己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回歸舞臺。

舞臺上的譚元元因熱愛而閃閃發光。圖/由被訪者提供

當譚元元跳完第一支舞,舞者們感受到了她的初心,溼著眼眶主動擁抱了她。《歸來》這段舞蹈講述了一隻天鵝重歸來處的故事。25年前,《天鵝湖》是譚元元出演的第一個全幕芭蕾舞劇,她也是當時少有的幾位能在那個年齡段,一人勝任黑、白天鵝兩個角色的女演員之一,因此,天鵝對她來說,是一個極有意義的意象。天鵝是候鳥,總會回歸它起飛的地方,譚元元覺得,《歸來》代表了她尋找今年3—10月這7個月間失去的舞臺的旅程。

譚元元見過馬友友在公園裡用大提琴拉聖桑的《天鵝》,旁邊有一位舞者在跳街舞。「所以我覺得這個音樂也可以做一個不是古典的而是我自己的『天鵝』。」經過與兩位編舞老師的溝通,譚元元在《歸來》裡融入了一些現代的、中國風的動作,因為候鳥總是要回到自己應該歸屬的地方,「舞臺就是我的歸屬」。

不少觀眾將白天鵝形象與芭蕾舞者譚元元畫上等號,但在譚元元看來,演員不應該被貼上「××專業戶」的標籤。因此,她在《舞蹈風暴》上的第二次表演選擇了獨舞《卡門》,呈現給觀眾一個完全不同的角色,也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譚元元。

以芭蕾為使命

歸來的譚元元,在《舞蹈風暴》的圓形舞臺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360度的舞臺與劇院的長方形舞臺完全不同,她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都無處遁形,不僅有鋪天蓋地的攝像機,觀眾的目光亦如影隨形。

不過,壓力中也蘊藏著機遇,全新的舞臺設置敦促她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肢體表達能力。「後背永遠不能鬆弛,我背朝著觀眾的時候,也是在講這個故事。所以有的人說我的背會說話,因為我顧及了觀眾,他們也看到了。」

從譚元元舞動的身姿中便能感受到何為「自律與沉澱「。 圖/由被訪者提供

對於舞者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容易拿捏和掌握的技巧,需要大家在一起切磋學習,不斷嘗試、不斷成長。譚元元覺得,她做到了。

舞蹈是人類最初的語言,即使沒有文字和話語,人們依然能夠通過肢體動作進行交流。舞者不說話,用自己的肢體讓你聽得懂、看得懂。舞蹈也是一門視覺藝術,舞者的每一個肢體動作就像音符,是一種語言的描述。

「對很多人來說,通過一些簡單的肢體語言,他們就可以看懂舞者在說什麼。我不善言語,但如果你看過我的演出,在舞臺上的我是非常『能說會道』的。」最能展現譚元元表現力的舞蹈,非《小美人魚》莫屬——這個角色自從融入她的身體,就再也沒有離開過。

小美人魚為愛付出一切,正如譚元元為芭蕾付出一切。這個角色對她的難度要求很高,從穿著魚尾巴長褲到赤腳詮釋蹣跚學步的姿態,再到躲在小盒子裡表現痛苦和壓抑,強烈的情緒波動和高難度的動作轉換,把譚元元從一個優秀的舞者變成了一個藝術家。

最後的收場像一個休止符,譚元元還沉浸在角色裡,舞臺時空就此凝固。一段好的舞蹈足以讓人真切感受到那個永恆的瞬間,芭蕾竟然這麼美!

一舉一動都充盈著生命的能量。 圖/由被訪者提供

小美人魚有多愛王子,譚元元就有多愛芭蕾,「無私的愛,就是一生的契約」。每次演完《小美人魚》,譚元元都非常悲傷,很難出戲。她曾經連演5場,整個人累到脫形,但她希望做到極致。

人生不可能完美,多少會有遺憾,譚元元認為做到自身範圍的極致就是完美。年齡的增長也好,身體的老去也罷,譚元元覺得,不應該被這些框架所束縛,你就是你。譚元元說,自己的偶像是奧黛麗·赫本,赫本因大愛成為不朽的美人,而對於譚元元本人來說,可以把她的藝術理念傳遞給大家,讓大家感受到芭蕾舞之美,「這是我的使命」。

一直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奉獻給舞臺、奉獻給芭蕾,譚元元從來沒有後悔過:「我覺得沒有遺憾,因為芭蕾是我的生命。」她的職業生涯永遠都不會有終點,就算有一個非常完美的謝幕,也還有很多東西要做。「我是離不開這個舞臺的,之後我可以做教育,培養出很多學生在舞臺上綻放。我也可以自己編舞、編導,好多事情可以做。」

譚元元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芭蕾就是她的使命。

✎作者 | 姜涵育

原標題——舞者譚元元:我選擇了芭蕾,芭蕾也選擇了我

首發於《新周刊》576期

原標題:《舞者譚元元:我選擇了芭蕾,芭蕾也選擇了我》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芭蕾皇后」譚元元宣布退出《舞蹈風暴》
    譚元元突然宣布退賽「因為舞者風格的不同和編舞的創作難度,再加上排練時間短,《流動的盛宴》這支作品完成難度相當之大。面對可能淘汰的王韜瑞,譚元元老師決定將晉級席位留給他,為年輕舞者提供一個接觸更高位置的契機。」
  • 譚元元宣傳自傳《我和芭蕾》 演出計劃排到明年
    近日,譚元元從美國飛回上海宣傳自傳《我和芭蕾》,數日後又將開始為期三周的紐約巡演。譚元元生於1977年,今年是她舞蹈生涯的第25個年頭。與同行們因傷退隱不同,倔強的她至今活躍在舞臺上,「如果沒有傷,幾年前我可能就退了。因為有傷,我對自己說,如果有幸衝過這道關,我能跳多久就跳多久。」  「人生無法按照計劃來,各種各樣的插曲讓我走到今天。」
  • 《舞蹈風暴》「芭蕾女王」譚元元離開,4:0被零封,黎星眼眶含淚
    黎星是現代舞舞者,王韜瑞是自成一派的東方舞者,而譚元元又是國際頂級芭蕾舞者,三人都是各領域的天花板,雖然實力強悍,但個人特點鮮明,融合到一支舞蹈的時候,難免會捨去自身的優勢。就像她自己所說,參加節目可能就是為了表演,但是在黎星的戰隊裡面,有一種歸屬感,這種團隊的榮譽感,讓她覺得自己不能「連累」大家,因為她是隊伍裡面唯一的芭蕾女舞者,其他舞者跟她合作的時候,就必須放下自己的優勢。
  • 頂級舞者之間的碰撞:張藝興自嘲「我不配」,網友稱是芭蕾天花板
    之前的演出中,大家已經領略到了譚元元的實力,美國舊金山芭蕾舞團的唯一華人首席女演員,一顰一笑每一步儀態,都帶著貴氣與優雅。在一眾現代舞之間,她堅持用芭蕾面向觀眾,嬌柔的身姿展現著內心的堅定與果敢。此次與之搭檔的陳鎮威,則是同樣頂級的舞者。
  • 豪華精選酒店及度假村宣布國際芭蕾大師譚元元擔任全新「環球旅行...
    作為一名榮獲眾多國際獎項的傑出舞者,她的藝術職業生涯離不開旅行。從第一次前往北歐在芬蘭赫爾辛基嶄露頭角,譚元元就開啟了她的全球旅居藝術生涯 -- 不論是在日本名古屋、法國巴黎、德國斯圖加特,還是目前定居的美國舊金山,都留下了屬於她獨有的「芭蕾印記」。作為一名享譽全球的芭蕾演員,她曾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併入圍「亞洲20位40歲內最有影響力英雄人物」榜單。
  • "芭蕾女神"譚元元即將獻藝大劇院 回首舊金山芭蕾舞團二十年光輝...
    自1995年加盟美國舊金山芭蕾舞團至今二十載,譚元元早已成為了活躍在芭蕾世界聚光燈下最耀眼的一位華人明星,10月21日至24日,她將攜手舊金山芭蕾舞團,為中國觀眾帶來《譚元元·美國舊金山芭蕾舞團二十年專場》《隨想曲》《吉賽爾》三臺精彩紛呈的作品。
  • 譚元元做客同濟大學高等講堂暨惟新講壇,與師生「譚」話芭蕾
    12月14日,著名芭蕾舞表演藝術家、美國舊金山芭蕾舞團首席舞者譚元元做客同濟高等講堂暨惟新講壇,與同濟師生分享她與芭蕾之間的故事。在此次「譚」話芭蕾高等講堂暨惟新講壇上,譚元元受聘為藝術與傳媒學院兼職教授。吳廣明為她頒證。
  • 《舞蹈風暴》譚元元「淘汰」?她是選擇離開,把機會留給王韜瑞
    譚元元、王韜瑞、黎星譚元元也在待定席,雖然她當時已經晉級了,但是她希望把機會留給王韜瑞,所以選擇離開節目。譚元元離開節目後,「譚元元淘汰」上了熱搜,看過節目的觀眾自然知道,這是譚元元老師為了給年輕舞者機會,選擇淘汰自己,但是對於沒有看過節目的觀眾而言,就會覺得譚元元被淘汰了,認為「芭蕾女王」也不過如此。其實在節目中,譚元元選擇離開,已經被交代多次。
  • 芭蕾皇后譚元元驚豔全場!卡耐基:有魅力的女人不只有漂亮臉蛋
    在第二季《舞蹈風暴》中,44歲的譚元元一身淡藍色紗裙,一抬腳一墊腳,宛如天鵝般高貴優雅,蜻蜓點水,觸動了現場觀眾的心。這是「芭蕾皇后」譚元元的綜藝首秀,一舞《歸來》盡顯女王本色。舞臺上的她高貴典雅,宛如天鵝,舞臺下的她談吐優雅,嚴於律己,擁有女舞者的頂級成就和極致狀態,真正詮釋了「歲月從不敗美人」。從小就喜歡舞蹈的譚元元,不顧父親的反對,受傷後也堅持習舞,後來和父親爭執不下,決定以拋硬幣的方式決定她的前途。
  • 成年後就不能學芭蕾?瞎說!
    《舞蹈風暴》第二季歸來,「芭蕾皇后」譚元元壓軸登場。她的足尖上纏繞著優雅,方寸中展現力與美的融合,舉手投足間實力演繹「窒息的美」。這位43歲的舞者,在舊金山芭蕾舞團擔任了25年的首席舞者,這在舞團歷史中沒有一位首席舞者在舞臺上堅持過這麼久。譚元元是世界芭蕾舞臺上的中國神話。
  • 譚元元,是什麼使她成為國際芭蕾界的中國白天鵝?秘密在哪裡
    >而譚元元已經44歲了,看《舞蹈風暴》她的表現,金星秀大放異彩,而譚元元從上場到結束,舉手投足間都展現出了芭蕾舞者的氣質,優雅,端莊。《我和芭蕾》內容以譚元元的成長曆程為基線,由影響她藝術道路方向的事件構成,包括她的芭蕾訓練、國際頂級芭蕾比賽和世界經典芭蕾舞劇的表演等,並配有著名攝影師為她拍攝的舞臺表演劇照,形象且生動地為大家講述一個追逐芭蕾夢的女孩,是如何蛻變、成長為一名站在世界芭蕾舞壇高峰的世界級舞者的勵志故事。
  • 芭蕾王子和女王,舞蹈風暴最強組合來了,這是花錢也買不到的表演
    當偉岸俊秀的芭蕾王子遇上優雅高貴的芭蕾女王,會上演一場怎樣的表演?《舞蹈風暴》第二季的比賽越來越有看點,堪稱神仙打架的舞蹈比拼也愈加令人心潮澎湃。在第二季第六期的節目中,芭蕾王子陳鎮威和芭蕾女王譚元元的強強聯合,稱得上是本季節目中最驚豔、最震撼的一次表演。
  • 「芭蕾女神」譚元元再釀「舞蹈風暴」,演繹複雜纏綿的愛恨糾葛
    青年舞者競技秀《舞蹈風暴》第二季將於12月5日晚十點在湖南衛視播出第8期節目,本期節目將迎來更為緊張刺激的全新賽段——兩隊對抗賽。在這一賽段裡,黎星、o-dog分別擔任兩隊隊長,一番排兵布陣後,舞者們大招頻出,直接上演「決鬥」戲碼,既有謝欣的造型反轉,也有華宵一和李豔超兩大「女神」的驚豔合作。其中最大看點是「國際芭蕾大師」譚元元對陣「休斯敦芭蕾舞團首席舞者」陳鎮威。在本期節目裡,譚元元手持「王后」劇本,與王韜瑞、黎星共同演繹了一段複雜纏綿的愛恨糾葛,整支舞蹈悽美又動人,盡顯古樸風韻。
  • 安徒生的另一面:芭蕾舞者與剪紙畫家
    最近,一本關於芭蕾藝術史的厚重著作《阿波羅的天使:芭蕾藝術五百年》簡體中文版在國內面世,書中以芭蕾為線索,從歐洲宮廷熱衷舞蹈的君王講起,呈現了一場涉及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不同領域的歷史盛宴。令人意外的是,寫出無數美妙童話的安徒生,也出現在了這部芭蕾史書中。安徒生因童話故事而聞名於世,但他也懂得欣賞芭蕾。實際上,芭蕾才是他的「初戀」。
  • 《舞蹈風暴》黎星擔任隊長,14組舞者分成兩隊,譚元元謝欣同一組
    《舞蹈風暴》合作排位賽結束,一共有14組舞者晉級,而14組舞者被分成了兩組,風暴鑑證官依然是臺上的評委,所以就需要舞者自行挑選隊長,最終黎星、O-Dog經緯被選為隊長,兩人也將心儀的舞者納入麾下。黎星有很強的編導能力,而且他也主張舞者跳擅長的部分,所以我們在下個環節,依然能夠看到譚元元老師的芭蕾,以及黎星本人的舞劇。
  • 廣州成人芭蕾分享丨我這麼硬,還能學芭蕾嗎?
    有時候會聽見成人學員說,我骨頭太硬,是不是學不了芭蕾?很多人以為,芭蕾就是劈一字馬,然後不忍自虐就在芭蕾課堂的門外徘徊。也有許多學員會說,學了這麼久了還下不去一字馬,內心會產生疑惑,是不是學了跟沒學一樣的?
  • 俄羅斯芭蕾|那些年女舞者的成功之路
    俄羅斯的芭蕾舞劇世界聞名,芭蕾舞者在其中更是功不可沒。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五位俄羅斯優秀芭蕾舞女演員,看看那些年她們的成功之路~世界最美天鵝 烏裡揚娜·洛帕特金娜代表作:《天鵝之死》來自世界最著名的馬林斯基劇院的她,是無數芭蕾舞者的標杆
  • 譚元元登臺道出初心,《舞蹈風暴》堪比全明星賽:競技只是手段
    從《舞蹈風暴》第二季開播,關於譚元元的期待和疑惑就一直存在。一名國際芭蕾舞大師,甚至是很多現場芭蕾選手參賽時的評委,為什麼會選擇來到這個舞臺,「自降身份」與這些年輕舞者同臺競技?直到第三期,譚元元終於上臺,也在舞臺上揭開了這個疑惑:「我最後一次演出是3月6日,所以七個多月沒有在舞臺上了,就算受傷,也沒有離開舞臺這麼久。」從18歲進入舊金山芭蕾舞團,19歲半成為首席演員,如今44歲的譚元元已經連續跳舞20多年,也代表著中國人在國際芭蕾舞臺上取得的最高成就。
  • 芭蕾小姐姐的腿 是世間的奇觀
    但當選擇職業芭蕾的那一刻,就選擇放棄擁有美麗的雙腳;當選擇芭蕾的那一刻,就將自己全身心的奉獻給芭蕾;當選擇芭蕾的那一刻,就將變得堅韌,勇敢,執著。夜以繼日的訓練,才能在登臺表演為人們帶來賞心悅目的舞蹈。而再如下面這樣獲得陣陣掌聲的腳尖上的功夫,更是一種刻苦加天才的展現。
  • 孩子學芭蕾半個月了,我才發現學的是中國舞?|TO Talk
    最近有家長詢問該不該讓孩子學芭蕾: ……芭蕾到底怎麼欣賞?我自己無緣芭蕾,萬一孩子有天賦呢?5歲已經錯過最佳年齡了嗎?到底能收穫什麼?能符合我的預期嗎?男孩子會變得更陽剛,還是「娘娘腔」?……TO君特意為你們採訪了行業資深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