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天之驕子——高考狀元們是怎麼煉成的?

2020-09-04 禹小田

作者:通識部胡玉婷

隨著最近高考放榜,莘莘學子們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各省高考狀元紛紛出爐,頂著一身光環進入人們眼帘。


家長們總愛說別人家的孩子,可其實別人家的孩子也並非天生奇才。

如果沒有好的家庭教育的滋養,天才最終也未必能成材。

就像我們小時候學過的《傷仲永》,天生奇才的仲永,因為缺乏後天的學習和教育,最終也不過「泯然眾人矣」。

在孩子成人之前,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產生的影響高達70%,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覺得我把孩子放到學校讓他好好學習就夠了。

其實,孩子學習好不好,更多還是看我們家長是怎麼以身作則,陪伴和影響孩子的。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高考狀元的日常,看看他們究竟是怎麼成為天之驕子的吧!

重慶狀元—謝欣穎

今年的重慶理科狀元謝欣穎,取得了726分的優異成績。而在三年前,她還曾以727.5分的高分斬獲重慶市中考第一名。



謝爸爸說,家裡從小就非常注重培養女兒的閱讀興趣。一歲多開始,家裡就訂了很多幼兒畫報、繪本等等,「小時候她看不懂,我們就給她講,她主要是看圖,慢慢的,她自己看了給我們講出來。」

漸漸地,謝欣穎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她喜歡看書,讀書速度快,我都趕不上她。」謝爸爸說,在這種習慣養成中,女兒做事、學習投入狀態特別快。

當被問到學習秘訣時,女孩的班主任說:「她的學習習慣特別好,讓我都感覺很佩服」。她不刷題,不上輔導班,上課時保證100%專注力。還非常注重細節,寫學習經驗分享,不僅邏輯嚴謹,還會逐一校正錯別字。

為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父母5歲起就帶她學習鋼琴,到目前已通過了鋼琴十級考試。

而且謝欣穎學習也很愛走到別人前頭,比如在初三的時候,別人都在埋頭應對中考,謝欣穎已經開始在自學高中的知識了。在平時假期中,她都會提前把下學期的知識自學一遍,這就相當於跑步比賽一樣,永遠搶先跑在別人前面。

湖北狀元—唐楚玥

今年湖北省理科第一名唐楚玥,高考成績高達725分,其中語文146分。


對於孩子高考取得的成績,爸爸唐強顯得比較淡定。他認為這與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大關係。

她上幼兒園的時候,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注意習慣的培養。因為一旦年齡大了 ,她的壞習慣養成了,你再來糾正那可能就事倍功半了。」唐爸爸說。

山東狀元—孟令昊

今年山東省高考理科總分第一孟令昊,取得了總分711分,數學滿分的好成績。


孟令昊說,爸爸媽媽特別懂自己,對他從來都是鼓勵和引導,即便是考砸了,也都一直安慰我。

說起孟令昊的家庭,他的父母都畢業於山東大學,從小家庭氛圍就是民主,對孩子的學習沒有要求。孟令昊自己也說,爸媽對自己從來都是鼓勵和引導,從不會因為考砸而責怪自己,是十分能「懂」自己的家長。

而且通過孟令昊的父母了解到,孟令昊平時學習根本不用別人催促,就在前不久備考時,因為疫情的原因,全部人都在家,孟令昊為防止自己不被打擾,獨自跑到姥姥家做功課,可見他對自己是相當嚴格的。

四川狀元—喻翼航

四川省理科第一名喻翼航,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理科710分的成績。


回想喻翼航的成長經歷和經驗,喻爸爸說,自己和妻子對兒子的陪伴一直都在

小時候他學鋼琴,我會在一旁靜靜欣賞。寒暑假,我們幾乎每個寒暑假都會陪他出去遊玩。

三年前喻翼航以外地生的身份被成都七中錄取,每周陪兒子吃一頓飯,是他們一家人的甜蜜約定:「我們基本上每個周末都從眉山來成都陪他吃頓飯,陪他聊天的同時,也順便了解一下他的近況。」

安徽狀元—董吉洋

安徽省理科狀元董吉洋的父母說,自己並沒有在她學習上花太多的心思,無非就是父母喜歡學習,她跟著耳濡目染。



董吉洋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爸爸是合肥工業大學的教授,媽媽是工程師,在言行舉止上對她影響很大

董吉洋說:「偶爾我也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麼,就把電視關掉,坐下來看書,看到他們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

廣東狀元—張恆



廣東狀元張恆說爸爸是個比他還愛學習的人。考中級繪圖員的時候,即使爸爸是培訓班裡年紀最大的學員,即使患上嚴重的頸椎病,他也沒有放棄。

爸爸的行動就是他最好的榜樣,深刻展示了什麼叫活到老,學到老。

北京狀元—王淇穎

北京人大附中考生王淇穎同學高考裸分722分,是北京市2020年高考狀元。


王淇穎屬於全面發展型的學生,性格比較內斂低調。

她十分愛好文學和寫作,目前已在多家報刊發表文章近三十篇。她曾入選作文專業刊物《作文通訊》2019年第10期的「通訊之星」。這期「通訊之星」中介紹:「王淇穎愛好文學、旅遊、運動,座右銘是『我們活過的剎那,前後皆是暗夜』。她喜愛的名人是魯迅、張愛玲,喜愛的書為《百年孤獨》。」

她很喜歡運動,曾在人大附中羽毛球、足球比賽中獲得佳績。她還熱愛旅遊,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以及海外多國,名山大川、名人故居、博物館……這些經歷和見聞,都給了她許多人生啟示和創作靈感。

黑龍江狀元—李昀蔚


黑龍江的理科狀元李昀蔚,總分724分,數學考取了150分滿分的好成績。

說起學習方法,李媽媽說,從初中開始李昀蔚就有整理錯題本的習慣,他會把錯題本上自己容易做錯的題、思路不清晰的題全部重新做一遍,考試前還會反覆看幾遍,這對學習理科科目很有幫助。

除了錯題本,跟住課堂老師講解是李昀蔚另一個高分致勝「法寶」。李媽媽介紹,兒子學習很講究效率,會在課堂緊跟住老師講解的每一步,即便在高三,最晚也只學到晚上12點,以保證第二天有充足的精力。而且他的心態一直很穩定,不會有很大的壓力。

在學習之餘,李昀蔚喜歡打籃球,因為喜歡物理,還會經常看一些有關物理的書。

遼寧狀元—高溪嶼


遼寧文科狀元高溪嶼,特別擅長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計劃,不斷修正偏差,保證穩固基礎的同時,又保證像更深度的知識拓展。

幫孩子塑造的好習慣,不僅可以幫他們在求學路上省心省力,還可以受用一生。

河北狀元—邢雨菡

河北承德一中學生邢雨菡高考分數721分,是河北省理科高考排名第一名。

邢雨菡從小學習成績就一直很好,沒上過課外補習班,也很少讓老師和父母操心,儘管成績很好,但邢雨菡並不是死記硬背、刷題庫,而是靠著正確合理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同學們都稱她為「學神」。



邢雨菡的媽媽說,教育孩子就像蓋樓房,從出生開始,就要重視起孩子的每一件小事,與孩子換位思考,內緊外松,減少代溝。

天才雖然不可複製,但優秀一定有跡可循。

總結一下,這些狀元身上似乎都有著驚人的相似點:

1. 專注力高

這些高考狀元們很少有靠刷題庫和死記硬背的方法考出高分的。很多人在上課時都保持100%的專注力,充分吸取課堂知識,一堂課下來記住的東西比別人多很多。

2. 自覺性高

大多數高考狀元們即使不用督促也會自覺學習。他們並不把學習當成什麼上刀山下火海的難事,而是充滿興趣、主動積極地看書學習。

3. 有自己的學習方法

學霸們往往都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高效靈活。比如黑龍江狀元李昀蔚從初中起就有整理錯題本的好習慣,遼寧文科狀元高溪嶼則很擅長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學習計劃。掌握了高效的學習方法,學起來也就事半功倍了。

4. 愛好廣泛

其實,學霸們可不是只會死讀書,除了擅長學習,這些高考狀元還個個身懷絕技,會一樣樂器差不多是標配,有不少狀元不只頭腦聰明,四肢也很發達,什麼遊泳冠軍、長跑冠軍手到擒來。

比如湖北狀元唐楚玥雖是理科生,但是書法非常出色,表演話劇和拉提琴也不在話下;山東狀元孟令昊則是學習之外,雷打不動的天天晚自習後練琴兩三小時,如今已獲大提琴十級證書。這些業餘愛好,也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了他們的藝術素養,培養專注力,有助於孩子全面發展。


總結起來,高考狀元們往往都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高效的學習方法。但這些習慣和方法並非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後天的引導下,逐漸養成的。

在同樣的學校和同樣的班級,接受同樣的學校教育,為什麼有的人學成了高考狀元,有的人卻學得一塌糊塗呢?

這恰恰說明了,家庭教育和從小養成的習慣的重要性。作為父母,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帶給孩子的影響實在太大了。



首先,父母有以身作則的榜樣力量。試想,如果爸爸媽媽每天都在玩手機,卻一直要求孩子學習,孩子心裡也會不平衡吧。

安徽狀元董吉洋的爸爸媽媽,每次注意到孩子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的時候,就直接把電視關掉,坐下來看書,這樣孩子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

比起都是大道理的說教,言傳身教的力量更為強大,爸爸媽媽做好學習的榜樣,才會帶給孩子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其次,陪伴也是很重要的。很多時候我們不需要長篇大論地講道理,僅僅是默默陪孩子一起寫作業和學習,了解孩子真正在做的事情和內心的想法,就已經是最好的陪伴方式了。

重慶狀元謝欣穎的爸爸說:「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很重要。」他基本不強迫孩子學習,一般只幫忙檢查她的作業。而謝欣穎在學習上非常自覺和自律,基本不用父母操心。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民主開放的家庭氛圍。狀元們的爸爸媽媽,極少會揪著孩子一直強迫他學習。反而是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採取放鬆隨意的態度,他們不給孩子太多壓力,反而給了孩子更大的、自我發揮的空間。

許多學霸身兼多項技能,並不僅僅只會學習,而是愛好廣泛,在各個領域都能獲得出色的成績,這也得益於父母自由寬鬆的態度。

良好的習慣大多是從小養成的,不難發現,許多學霸父母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重慶狀元謝欣穎的爸爸媽媽從小就非常注重培養女兒的閱讀興趣,一歲多家裡就訂了很多幼兒畫報、繪本等等,從小養成的良好閱讀習慣,不僅豐富和開拓了謝欣穎的視野和思想,也為她後來的良好學習習慣打下了堅實基礎。


天之驕子、高考狀元從來不是天生的,後天的培養才是決定性的。作為年輕的爸爸媽媽,我們從現在開始培養自家孩子的良好習慣還不算晚。監督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是很痛苦的,但只有從小養成好的習慣,才能走好以後的路。

讓我們以身作則,陪孩子讀更多書,學更多知識吧,說不定哪天,就會有一個高考狀元出現在這些聰明可愛的小讀者之間了呢。

相關焦點

  • 2020民權高考文科狀元!看學霸是如何煉成的……
    河南省2020年高考成績公布我縣各科高考狀元也新鮮出爐今天小編有幸採訪得到了今年的文科狀元李建達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學霸是怎麼煉成的吧文科狀元熱烈祝賀民權縣高級中學2020界李建達同學高考成績616成為我縣文科高考狀元李建達,2002年生,民權縣莊子鎮人,
  • ​翻完了47位高考狀元的資料,原來TA們是這樣煉成的
    隨著各地高考分數線和成績的逐一公布,高考狀元們又成為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重慶理科高考狀元謝欣穎,高考總分726,巧的是,3年前她也是重慶的中考狀元;一口氣翻完目前已公布的47位高考狀元的資料,我們發現TA們在高分成績背後的故事中,原來有這些關鍵詞頻頻出現——關鍵詞1:刷題寫作業、刷題目,學習中最日常的環節之一,卻也是最容易拉開成績的環節之一。刷過的題堆成小山就能讓成績上漲?
  • 那些選擇了港大的「狀元」們
    那些年赴港讀本科的內地高分學生扎堆,曾掀起港校搶奪內地高考尖子的話題,也為香港本地生帶來良性競爭的衝擊。」,約佔內地狀元總數的1/7;2011年,香港大學在內地共錄取學生291人,包括17個省、市級高考狀元(11名省級狀元和6名市級狀元);2013年,香港大學在內地錄取的學生中,有16位全國各省市區的高考狀元。
  • 那些選擇了港大的「狀元」們
    那些年赴港讀本科的內地高分學生扎堆,曾掀起港校搶奪內地高考尖子的話題,也為香港本地生帶來良性競爭的衝擊。據媒體報導,2010年,香港大學在內地錄取了284人,其中包括10名內地「高考狀元」,約佔內地狀元總數的1/7;2011年,香港大學在內地共錄取學生291人,包括17個省、市級高考狀元(11名省級狀元和6名市級狀元);2013年,香港大學在內地錄取的學生中,有16位全國各省市區的高考狀元。
  • 狀元年年有,今年很特別,那些最憋屈最勵志最黑馬的高考狀元們
    而今年,關於狀元的討論更是熱火朝天,尤其是有這麼幾位經歷奇特,讓人拍案驚奇的狀元們。驚奇第一名:江蘇最「憋屈」狀元無緣清北卻被港大錄取白湘菱:數學141分,英語109分,語文180分,總分430分。白湘菱應該說是今年最火的狀元,不是因為她的分數有多高,而是她足夠「憋屈。因為歷史選修課等級為B+,無緣清華北大,也被浙大、南大等大部分985院校決絕,被網友們戲稱最「慘」狀元。
  • 來自「英雄之城」的高考狀元,學霸煉成的秘笈只有六招?沒人相信
    725分,湖北省高考狀元啊!」是的,高考狀元不稀奇,稀奇的是狀元竟然來自於曾經的疫情中心——「英雄之城」武漢;理科狀元不稀奇,稀奇的是語文竟然考了146分,除了一道選擇題錯,作文幾乎滿分,其它盡入囊中……人們都說高考中,數學、英語偶有考滿分的,但語文考這麼高的分數,十分罕見。作為語文教師,也作為一個自媒體的撰稿人,到底什麼原因使唐楚玥有如此超常如神怪一般的表現呢?
  • 高考狀元真的都是智力過人的天才嗎?高三班主任卻道出了實情
    簡單來說,高考狀元並非都是智力過人的天才。那些所謂的「先天優勢」,只是安慰大家的藉口,真正的「大神們」是通過自己的方式方法取得勝利的。從普通學生到高考狀元,大家所遇到的問題他們也都會遇到。那麼,他們是如何實現成功蛻變的,秘訣到底是什麼呢?其實,道理很簡單:一個人學習好,除了勤奮努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方法。
  • 爆料:2020年,山東汶上高考狀元是他!
    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是最好的出路。很多普通職工家庭辛辛苦苦將孩子養大供其讀書,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金榜題名。當然也有的小康富裕之家,可能高考只是一個「試練場」,他們沒有考上好的大學,依然有所家業繼迷承。但是,不管怎麼說高考終究是當下教育必經之路。
  • 高考結束了,你知道古時「高考狀元」是怎麼煉成的嗎?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經落幕,緊接著就是各大名校爭搶「高考狀元」!高考,雖是現代才有的名詞,但在中國古代也有「高考」。科舉制度就是中國古代的「高考」。科舉十年寒窗人不識,一朝成名天下知。但是,一介書生,考取「古代狀元」比現代高考狀元難度要大得多。全國讀書人無數,經過鄉試、省試,最後到殿試奪魁,經過層層篩選,到了競爭最後一位的時候,那真可謂是鳳毛麟角了,此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大唐第二劍客李白說的這句話,算是對科舉制度非常恰當的形容了。
  • 他是高考狀元浙大學霸,在美國陷入困境,寧可自殺也不願回國
    在這些天之驕子中,總有那麼幾個人特別受到關注,因為他們的成績非常出色,這就是每個地方的「高考狀元」。一般來說,能成為當地的「高考狀元」,那毋庸置疑,實力絕對的超強的。再加上他們都能進入名校,有最好的平臺,一切美好的生活,似乎都在向他們招手。
  • 南陽高考狀元是怎麼「煉成」的?
    【導語】隨著2016年河南省高考成績的公布,我市繼去年高招成績創歷史新高的基礎上,今年再創佳績。
  • 狀元是如何煉成的?細數一二三
    20年7月下旬,高考結束的2周之後,全國各個省份逐步公布了高考的分數,幾家歡喜幾家愁,有名落孫山的也有金榜題名的;自然各個省的狀元郎也呼之欲出,下面就請跟著小編的一起走進重慶理科高考狀元謝新穎的寒窗之路;她高考考了726分,語文136分,數學149分,英語148分,理綜293分,這個成績著實讓人頂禮膜拜啊。
  • 2020高考狀元分享自身學習經驗,學霸是這樣煉成的,值得學習借鑑
    2020高考狀元分享自身學習經驗,學霸是這樣煉成的,值得學習借鑑!2020年湖北省高考高分獲得者唐楚玥高考總分725分,其中語文146分、數學149分、外語143分、理綜287分,我們可以看看她每天的學習計劃:時間 安排
  • 觀點||那些選擇了港大的「狀元」們
    那些年赴港讀本科的內地高分學生扎堆,曾掀起港校搶奪內地高考尖子的話題,也為香港本地生帶來良性競爭的衝擊。據媒體報導,2010年,香港大學在內地錄取了284人,其中包括10名內地「高考狀元」,約佔內地狀元總數的1/7;2011年,香港大學在內地共錄取學生291人,包括17個省、市級高考狀元(11名省級狀元和6名市級狀元)
  • 當年的高考狀元們,現在怎麼樣了?
    多地高考成績陸續公布,考生們終於可以暫時卸下心理包袱,而每年這個時候,大家的話題都繞不開高考狀元,大眾眼中羨慕與膜拜的對象但是大家肯定也很好奇,那些站在金字塔高尖的人是如何學習的呢?後來又過上了什麼樣的生活呢?
  • 2019高考狀元去向最全統計出爐!
    每年高考之後,都會有一批"狀元郎"走進公眾視野。作為各個省市的文理科第一名,非同一般的成績為他們帶來媒體聚焦與曝光度。雖然狀元屬於考生中的珍稀物種,但狀元們的志願去向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為當下年輕人選擇未來的風向標。2019年高考狀元們都去了哪裡?
  • 「最牛高考狀元」高考成績749分,學成歸國後,現在怎麼樣了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成為學霸是孩子的一大目標,也是不少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畢竟高分在手,好未來必有,高考狀元就是學霸的成功例子。這個被稱為「最牛高考狀元」的山東省理科狀元,高考高考考了749分,從清華畢業後出國深造,如今過得怎樣呢?
  • 吉林高考專欄:高考狀元們的「套路」
    本來想通過這些高考狀元們的心路歷程和學習方法,為後來的考生們提供一些借鑑,卻漸漸發現這是一個偽命題,啥也借鑑不上,原因後面再說。狀元們的「待遇」這幾年的高考成績發布時間一般在下午,前幾年多在半夜,甚至是凌晨時分。為了搶到第一時間,我們也跟著守到半夜,信息出來之後立刻確定考生姓名和聯繫方式。
  • 高考狀元們要麼出類拔萃,要麼下場悲慘?
    文/晏凌羊 1 每一年高考過後,有關高考狀元們的消息就層出不窮。 今年,也有人做了個視頻,跟網友們一起回顧了一些當過高考狀元的牛人們的經歷。
  • 高考狀元是怎樣煉成的?這四個方法非常關鍵
    資料表明,普通孩子的智商與那些高考狀元的智商其實差別並不大,他們學習成績之所以遠遠落後於高考狀元,關鍵在於他們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那麼,高考狀元們有什麼學習秘訣呢?這四個方面最為關鍵:制定學習計劃俗話說「預則立,不預則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