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白寺鎮
將「一次辦好」延伸到最基層
□劉釗
沿著建邦大道進入齊河縣表白寺鎮,沿途兩側數量眾多、類型豐富的企業項目讓人目不暇接,其中,很多項目現場正在緊鑼密鼓、如火如荼地加快建設。而這個位於鎮域南部的濟北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園,正是表白寺鎮優化營商環境、加快項目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再加速」的縮影。
今年以來,表白寺鎮緊緊圍繞「貼心服務、優化環境」工作要求,全力為企業項目提供「店小二」「保姆式」的優質服務,9家在建項目加快建設,3家優質儲備項目積極對接,為推動鎮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我們一直在考慮如何切實優化環境,我們將用實際行動促使『一次辦好』延伸到最基層,真正實現最多『跑一次』。」正在該鎮某企業召開政企座談會的負責人介紹說。
陳莊鎮
打造家門口的文化「根據地」
□黃鑫
「點著了爐中火,放出紅光,為親人細熬雞湯……」走進利津縣陳莊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悠揚的呂劇時不時傳出,每周演出隊來此排練曲目已成為常態。
陳莊鎮投資300多萬元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設置了多功能活動廳、桌球室、圖書室等11個功能室,全部免費開放。中樞苑戲曲演出隊的老年人熱愛戲曲卻苦於沒有演出場地,了解情況後,鎮文化站專門騰出兩間排練廳,並配備空調、音響、電子鋼琴等設施,免費提供茶葉和純淨水,還有方便老年人使用的藍牙音箱,十分貼心。
近年來,陳莊鎮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發揮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功能,以鄉村劇場、文化廣場為陣地,不斷加強文化綜合服務中心、農家書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歷史文化展館建設,組織開展群眾性文藝活動,豐富鎮村群眾精神生活,構建起陣地健全、功能完善、活動豐富的文化惠民服務網絡。
利津街道
打造網格化治理新格局
□任紹琛 陳丹
從堵到疏,「一張網」撐起基層治理「大格局」。利津縣利津街道以問題解決、基層認可、群眾滿意為目標,按照「大機制、廣服務、強隊伍」原則,通過黨建引領、資源整合、機制優化、品牌打造等手段,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的網格化社會治理新格局,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平安街道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
今年以來,利津街道重新將城市社區和農村網格進行小組內劃分,詳細制訂網格員素質提升方案,進行周期性培訓,通過定期聯合縣直部門、社會組織開展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網格員綜合素質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強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網格員→村『兩委』→社區→黨工委、辦事處」三級四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網絡,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實現社會管理從「管得了」到「治得好」的轉變。
明集鄉
構建矛盾多元化解新模式
□劉西光 胥志忠
利津縣明集鄉堅持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不斷強化陣地建設、推進資源下沉、充實社區力量、完善調處機制,著力構建以社區為基本單元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體系,努力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基層實踐。
明集鄉重視群眾力量,將矛盾分類管理,堅持「一類一機制、一案一對策」,把握「快、準、專、特」4字訣,成立「警嫂工作室」等5個矛盾調解品牌工作室,充分利用鄉裡鄉親之間的情感紐帶,引導群眾自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促使當事人互諒互讓、消除糾紛,將基層矛盾調處打造成為促和諧、保穩定的「前沿陣地」。今年以來,明集鄉依託鄉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中心先後開展集中整治行動6次,整治問題120餘起,推動矛盾糾紛化解由政府部門「單兵作戰」向綜合力量和群眾工作隊伍「協同作戰」轉變。
胡官屯鎮
主動問需 用心「保暖」
□趙波
天氣轉冷,為幫助貧困戶溫暖過冬,連日來,齊河縣胡官屯鎮的包村幹部、村幹部圍繞貧困群眾需求全面開展了調查摸底活動。
「家裡有沒有禦寒的衣服?」「過冬用的清潔煤送到家了嗎?」「還有什麼困難嗎?」每到一戶貧困群眾家裡,包村幹部都細緻耐心地詢問,將大家反饋上來的問題分門別類梳理匯總,缺什麼補什麼,少什麼配什麼。
近年來,胡官屯鎮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全力保障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今年以來先後投入資金80餘萬元,為全鎮213戶貧困戶實施了通水、改廁、危房改造等工程,配備電視、電風扇、衣櫃、床以及衣物被褥800餘臺(套),實現應配盡配,全力保障他們過一個暖冬。
山東名鎮聯誼會邀您入會
□薛良誠 張達
由大眾日報等單位發起成立的山東名鎮聯誼會,旨在推動鎮域高質量發展,攜手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讓更多鄉鎮、街道走出山東、走向全國。山東名鎮聯誼會將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不定期組織活動,按照「請進來,走出去」原則,互通有無,對標學習,借鑑經驗,共商合作大計,為鎮域間合作、發展搭建平臺,暢通渠道。
聯誼會誠邀鄉鎮、街道工作人員及農業農村經濟領域學者、專家入會,一起為鎮域發展把脈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