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堅守 作為 擔當 奉獻
書寫無愧時代的多彩青春
校長 陳杰院士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家長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同濟校園迎來了1339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2020級新生,你們的到來,使得擁有113年歷史的同濟大學更加熠熠生輝、充滿勃勃生機。你們在今年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歲月,經受住了疫情和升學的雙重考驗,你們頑強拼搏、敢於追夢,交出了青春的第一張合格答卷。擁有這樣一段經歷的你們,一定會發現自己有了新的成長與發展、變得更加從容與自信。
祝賀優秀的你們,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裡,相聚同濟,開啟人生新的篇章!我代表方書記、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對你們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陪伴你們一路成長的家人與師長們致以最誠摯的問候和最衷心的感謝!
同學們,因為疫情防控原因,當你們在校門口與父母惜別之際,「小紅帽」們和教師志願者們接過你們手中的行囊,帶領大家步入美麗的同濟校園。在這群可愛的人當中,有連續11年參加「小紅帽」的校友王燁,有連續六天參加行李搬運的阿力木·坎拜爾同學等。藉此機會,也向可愛的「小紅帽」們和教師志願者們致以衷心的感謝。
今天的你們,是同濟園中最靚麗的風景、最新鮮的血液、最懇切的期待、最蓬勃的力量。你們當中,有來自江蘇的楊程,從小立下成為建築師的夢想,以全省(文科)第10名的優異成績進入同濟;上海的雙胞胎姐妹周詩怡、周詩璇,在學習中你追我趕,二人之間僅相差一分雙雙被同濟錄取;醫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張萌萌,曾為他人帶去生命希望,是全國第8446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碩士生徐浩文,積極探索如何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發展,本科期間學術成果獲全國「挑戰杯」一等獎;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研究生王姮,年僅20歲,是今年入學的最年輕的博士生。衷心祝福你們,帶著各自的風採成為新同濟人!
回望歷史,同濟的辦學始於1907年在中德兩國政府和社會各界支持下創立的德文醫學堂,翌年中文名稱定為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增設工科。1923年定名為同濟大學。1927年,成為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之一。抗戰時期,雖輾轉九省,六遷校址,顛沛流離,但校名不改、弦歌不輟。在烽火連天中不廢研求,在百廢待興時迎難而上,在改革開放中勇立潮頭,113年來,同濟,始終踐行著大學對國家和社會的承諾。在建校100周年大會上,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指出:同濟的一百年,是與中華民族命運休戚與共的一百年,是與祖國科教事業心手相牽的一百年,是與上海城市發展相濡以沫的一百年。這既是對同濟辦學歷史的精闢概括,更是對同濟未來發展的指引和期許。
歷史傳承至今,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接力棒,傳到了同學們手中,你們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從今天開始,希望你們能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領悟「同舟共濟」的校訓,「同心同德同舟楫,濟人濟事濟天下」!希望你們有理想懂堅守、有學識敢作為、有責任能擔當、有情懷講奉獻,用青春成就更好的自己、鑄成更美的同濟!
同學們要有理想懂堅守。曾經,你們嚮往大學,把同濟作為目標;今天,你們走進同濟,開始新的徵程。在這裡,你們將耳濡目染「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的文化與傳統,體驗同濟人特有的精神與氣質。你們將聆聽大師的教誨、獲得心靈的啟迪。你們將結識新夥伴新朋友、收穫彌足珍貴的友誼。這裡有知識的浩瀚海洋、科研的無際星空、實踐的廣闊天地。你的夢想有多大,同濟就有多大。同學們,新的生活需要確立新的理想、新的目標。理想和目標,就是我們前進的方向和動力。那些埋藏於我們內心的對真理、對人性的呼喚,不僅需要不斷轉化為照亮我們前行的理想目標,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還需要我們始終堅守信念、剛毅不屈,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與挫折,都要以「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氣魄和韌勁,奮勇向前。將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同頻共振、與民族休戚與共,讓青春在有理想懂堅守中閃耀光芒。
同學們要有學識敢作為。大學時期,是人生接受系統教育的最重要階段,求知問學,是大學階段最核心的使命。你們成長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知識的邊界不斷拓展,創新的要求不斷提高。大學是孕育個體全方面成長發展的殿堂,同學們要建構起廣博的知識體系,廣泛涉獵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關注學科前沿發展。勤奮好學、博覽群書,使自己成為知識豐富的人;切問近思、凝聚智慧,使自己成為學識淵博的人。讀萬卷書,兼收並蓄各派學說,融會貫通知識體系;破萬卷書,學以致用敢於批判,求真求實推陳出新。「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同學們要心無旁騖追求卓越,讓青春在有學識敢作為中綻放光彩。同學們要有責任能擔當。大學的核心使命,是以一流的育人質量源源不斷地塑造和輸送優秀人才。當前中國的經濟、社會、科技發展中面臨的難題,亟需創新創造尋求突破。大學是思想文化的高地、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源地,承擔家國責任、做好文化傳承,是大學應有的擔當。同學們不僅要善於積累知識涵養學識,還要善於用發現的眼光觀察世界,那些在書本中讀到的、在生活裡看到的、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成為你們思考的對象、研究的命題;同學們「要做起而行之的實踐者,不做紙上論兵的空談者」,要潛心自己的科研領域,做勇攀學術高峰的「實幹家」;同學們還要學會把小我融入大我,既掃一屋更掃天下,實現破繭成蝶的求學理想,用豐富智慧的精彩人生繪就國家發展的宏偉藍圖,讓青春在有責任能擔當中散發光輝。
同學們要有情懷講奉獻。大學是蘊藏美、孕育美、創造美、發現美的地方。同濟的校園,融匯了眾多美景,隨處可以讓你體悟到建築的美、科學的美、人性的美。未來的歲月,大家將在美麗的校園裡博覽群書、求真問道、陶冶情操、鑄就美德。美的環境總能令人心曠神怡,美的事物總是會激發人們對更美境界的嚮往和追求。同學們要學會欣賞美,無論是自然的美還是科學的美,都需要具備發現的眼光、開放的心態、探索的勇氣;同學們更要努力學會追求美,用所學所知揭示宇宙無窮奧秘、探討科學本質規律、建設祖國壯美山河、練就人生博大胸懷。大學,是美麗人生的新起點、科學真理的攀登路、堅毅品格的鍛造爐;胸懷祖國和人民,關愛社會與他人,是時代的呼喚。同學們要以美麗心靈創造美好未來,讓青春在有情懷講奉獻中傾注光華。
同學們,嶄新的校園生活已經開啟,希望大家珍惜青春時光、架起理想風帆、堅守執著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勇於擔當奉獻,成長為引領未來的社會棟梁與專業精英,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脊梁骨、擎天柱,書寫無愧於時代的多彩青春!
謝謝大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同濟大學,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產經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