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外省市轉入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家長:
當前,我國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為切實做好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我區決定延緩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由外省市轉入薊州區。
已經在平臺報名登記的學生,今年寒假開學後暫不辦理轉學手續,開學後學生仍需到原學籍校上學,請提前做好準備。
天津市薊州區教育局教育科
2021年2月18日
堪憂!初中男生引體向上做不到兩個,天津要採取措施了!
近日,天津市教育兩委公布了2020年全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情況。其中,初、高中男生在單槓上做引體向上,平均竟然只能做1.7個和3.7個,不及格率分別達到了87%和82%,其背後顯示的中小學生體質總體堪憂現象,令人震驚。
這樣的現象,天津不是個案。
為改變這種令人堪憂的現象,有關教育行政部門正在採取方方面面的措施,保護「祖國的花朵」,家長們也在行動。
升學考試的「指揮棒」也在調整方向:學校的體育中考要逐年增加分值,要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明年,天津中考體育分數將增加10分,變為總分40分。
大家對此怎麼看?做好準備了嗎?
近日,天津市教育兩委公布了2020年全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情況。
全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檢測合格率
分學段三年對比情況
結果顯示:
1、整體合格率:小學生>初中生>高中學生。
2、女生始終高於男生。
3、肥胖率超過20%,正常體重學生只佔到六成。
4、初、高中學生立定跳遠和引體向上不及格率偏高,特別是初中和高中男生引體向上不及格率分別達到了87%和82%。
這樣的結果,的確讓人很是意外。現如今,我們總能在各大短視頻平臺看到耄耋老人單槓上的「花式」表演。
對比一下,我們的這些初、高中男生引體向上平均數僅為1.7個和3.7個。
中小學生,他們可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接班人啊!
這樣的現象,天津不是個案。
實際上,我國中小學生體質狀況雖然近幾年有所提升,但「花朵們」的抗風雨能力仍然不足,尤其是「小胖墩」「小眼鏡」現象令人憂慮。
目前,全國很多城市學生肥胖率超過了10%:深圳7個學生1個是胖墩,北京中小學生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均達到了16%,上海中小學生肥胖率超過18%。我國青少年兒童的近視率已經高居全球第一。
更有調查顯示,無論是和歐美國家比較,還是和我們的鄰居日本、新加坡比較,我國青少年平均運動時間、身體素質水平都處於落後狀態。
說到這裡,突然想起一個親身經歷的小故事。兩年前,在不冷不熱的5月,去全市一所著名中學參加活動。活動在學校體育館舉行,當天場下大概站著不到200名學生。儀式剛剛開始10分鐘,場內竟然有近10名學生暈倒……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一個多世紀前,梁啓超先生寫下了這篇經典的《少年中國說》。但,他無力改變。「東亞病夫」一詞也曾經刺痛了無數中國人。
而今,奔跑在復興之路上,中國夢裡必然要包括體育強國、健康中國,這有著深厚的民族情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中心小學考察調研時說:「現在孩子普遍眼鏡化,這是我的隱憂。還有身體的健康程度,由於體育鍛鍊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我說的『野蠻其體魄』就是強身健體。」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我們總說「健康好比數字1,事業、家庭、地位、錢財都是0。有了1,後面的0越多就越富有;沒有1,則一切皆無。」而在青少年的世界中,也是同樣的道理。而且加強體育運動,還會讓身體和健康這個「1」,變得更加有意義。
天津市學生體質與身心健康促進研究中心(智庫)主任、天津體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譚思潔總結出了這樣幾點:
1、促進體格發育
2、促進神經肌肉發育,顯著提高反應能力
3、增強心肺功能
4、促進心智的發展
在今年天津市「兩會」上,市政協委員、我國著名排球運動員魏秋月說到:「體育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挫折教育,運動員的運動生涯就是多次面對著困難與失敗,並且學會在逆境中調節自己,強大自己。」
世界上其他國家也都十分重視青少年的體育運動。
韓國:對小學2—6年級學生開授遊泳課程。各地教育部門陸續推出體能教室、健康夏令營等免費項目。
德國:除強制性學校體育課外,校園都設有體育館或與校外體育館合作,在下午開設體育選修課。
英國:學校對每個階段的學生都設有詳細的運動目標和課程——比如學生在六年級結束前必須熟練掌握特定泳姿(如自由式、仰泳和蛙泳),至少遊25米的距離要求。
法國:小學生課程安排每周至少要有3小時用於體育課,高中體育成績納入高考積分……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句話,很好地回答了如何提高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命題。
國家層面:2017年12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明確提出「確保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將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及體質體能健康狀況等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2018年,國家7部門聯合印發《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明確提到「體育課時要切實保障,每天鍛鍊1小時要嚴格落實,青少年要熟練掌握1項運動技能。」
在天津,開足開齊體育課、配備專業體育教師、學生每天至少鍛鍊1小時,青少年足球、冰雪運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等各項學生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全市各區三年學生體質監測的平均成績均在及格線以上,且優秀率、優良率、合格率勻呈現一定增長。
當然,這些進步還是在補一段時間的歷史欠帳。
家長採訪:
小學三年級學生家長王濤:我們「80後」小時候的體育課,經常被佔用,體育老師也經常「被生病」。這種現象在我侄子七、八年前上學時,還經常遇到。但是現在我兒子的體育課,都是正常按照課表上,而且還加入了足、籃、排三大球的特色課程。
初二學生家長劉敏:這幾年能明顯感覺到學校對體育的重視,即使在去年疫情期間上網課時,每天也都安排了體育鍛鍊項目。不過我還是覺得現在的體育課強度不夠。一些有難度的動作不敢讓學生做,其實只要做好安全防範,學生可以在循序漸進的訓練中,做好動作。這也能讓更多的學生愛上體育課。
高二學生家長張媛媛:目前,孩子在學校的體育課基本上都能夠保障。但是說實話,孩子們對這門課程多數不太感興趣。我看見有的學校開設了許多選修方向,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選擇球類、健美操什麼的,但是我家孩子所在的學校目前還做不到做一點,而且老師也怕學生受傷,也就是一些普通的跑跑跳跳,課程不吸引人,不少學生特別是女生,一到上體育課,就找藉口請假。
看來,先要上好體育課成為大家眼中,改變學生體質狀況一致的共識!
目前在天津的中小學校,體育課在開足開齊這方面已經能夠得到保障。但是從全國來看,有一些問題仍然存在並亟待改善。
首先就是強度不夠。有人總結目前我國的體育課,多數上成了「三無七不」,也就是無強度、無難度、無對抗,不出汗、不喘氣、不髒衣、不摔跤、不擦皮、不扭傷、不奔跑,被人稱為溫柔體育課。
再有就是興趣不足。有些學校體育課以跑步、打球為主,比較簡單枯燥,遇天氣不好,便以此為藉口,隨便應付一通,讓孩子們做做操,跑兩圈步,練練立定跳遠便萬事大吉,時間一長,學生們也覺得體育課枯燥無味。
這種狀況必須改變。
從2012年起,上海17所高中體育課在全國率先打破傳統年級、班級界限,按專項開課、按興趣編班、按水平分層,實行小班化教學。2015年,「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啟動, 2018年7月,試點範圍進一步擴大,80所小學和80所初中成為第二批試點學校。
變化隨之而來:「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高中體育專項化」的課程改革下,學生們開始喜歡體育運動,也愛上了體育課。
在天津,隨著體育中考改革深入推進,中小學生體育課也在悄然中發生著變化,加入球類技能、根據興趣選擇運動項目……
「今年,我們還將制定若干措施,出臺師資、場地、器材配置三年行動方案及課程建設指南。未來,學校體育將聚焦教會、勤練、常賽,大力推進校園足球普及,帶動各類校園體育運動蓬勃發展。」市教育兩委相關負責人在2021年天津市教育工作會上這樣說到。
今年春節,有許多市民選擇在「運動」中過大年。從初三開始,津城體育場館的人氣逐漸攀升,有的體育館人氣爆棚。這其中,有不少是家長帶著孩子來運動的。
現場採訪:
家長胡先生:孩子正在讀小學二年級,雖然工作繁忙,但從他上小學開始,我儘量每個周末抽出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陪他遊泳。對於我們這種辦公室一族,也是難得的鍛鍊機會。我覺得孩子現在體力要比同齡人好,而且身體的協調性也不錯。
家長張女士:孩子一直在羽毛球,每周要進行一次專業訓練。幾個孩子一起已經訓練了兩年多,我們這些陪著的家長索性就自己組了個小團,也在旁邊租了塊場地,等孩子的同時,我們也打球運動一下。真的,出出汗的感覺特別好。不僅身體好了,心情也變得十分愉悅。
除了遊泳、羽毛球這些項目外,走訪中我們發現,籃球、排球和羽毛球的培訓市場更是十分火爆。即使是在春節期間,很多培訓機構都沒有停課,「桌球的訓練肯定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既然春節也不出門,我們就還是按照每周兩次的節奏,讓孩子參加訓練。」在南開區一家體育館內,家長韓女士一直在場地外觀看著7歲兒子的桌球訓練。「咱們是桌球大國,特別是隨著桌球進入中考項目,這兩年,報名訓練的學生數量翻了兩倍。家長們都覺得既可以讓孩子參加體育鍛鍊,也可以提前接觸『考試項目』,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教練徐老師說。
校外體育培訓的升溫,是因為很多家長對於「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句話,又有了新的理解,源於考試的「指揮棒」舉起來了。
去年10月16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指出,學校的體育中考要逐年增加分值,要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在此基礎上,通過不斷總結經驗,立即啟動體育在高考中計分的研究。雲南省已經做到了中考體育的分值跟語文數學外語一樣,都是100分。
消息一出,網友們「炸」開了鍋。有一些人認為,只會產生病態的應試教育。但更多人認為,不失是一劑良方。
今年是天津體育中考總分為30分的最後一年。明年,我市中考體育分數將增加10分,變為總分40分,加入了球類的選測項。
這項「新政」已在2019年告知公眾,2019年秋季入學的初一學生也是按照這個新政策執行的。過去的兩年中,我們的確看到了各種球類的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畢竟中考政策就是最好的招生廣告。
曾經有個段子:「要讓中國足球在十年內趕上世界一流?高考加考足球!」由此可見,考試指揮棒的「作用」有多大。
政策已出,不管大家如何看待此事,為了能夠讓孩子在考試中取得一個好成績,加大體育項目的練習肯定是要做的。在網友的評價中,有一句說的很有意思:「如果不是工作,可能體育老師自己也不想運動」。「懶得動」不僅存在於成人世界,也存在於孩子的世界。所以家長們可以退一步想,無論孩子是否真心喜歡,如果能在考試這根指揮棒的「驅使」下,既鍛鍊了身體,又能在考試中表現優異,即使是被動地參加體育運動,對孩子來說未必就是「壞事」。你別說,我們身邊還真有原本只是想在體育中考中提提分數,一不小心練成了體育「高手」的例子。
畢竟,體育運動能讓身體健康這個「1」變得更大!
推薦關注
編輯:悠悠
標籤:天津中招網 中考體育
來源:天津日報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平臺:天津中招網 ID:tjzk100